摘要:新课标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施大单元教学,就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大单元教学,可改变传统单课时教学的固定模式,助力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深化学生的学习认知。以核心素养为指向,从结合学情到整合内容,从关注教材到关联生活等多方面出发,探讨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策略,以期为语文课堂增添全新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被动式的听、回答式的说、抽离式的读、应付式的写、单篇“零碎式”的教是初中传统语文实践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样态。这样乏味且枯燥的学习课堂,虽也能使学生学有所获,但并不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探寻更高效的教学路径。实施大单元教学,立足全局视角整合语文学科内容,并进行相关知识的统整教学,可开辟一条教育的新路径,促使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汲取知识,从而获得语文能力的显著提升。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价值
语文大单元教学,每个单元都提炼出一定的主题和目标,通过多元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基于素养能力指向,开展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立足某一主题、整合相关知识点,将散落在不同角落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时学生能在不同的文本与语境中找到知识的共通之处,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并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这时既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立体,也可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记忆,使学生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大单元教学活动有效挣脱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更应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时,能展开自主学习、建构和探究,并能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以此拓宽学生汲取知识的维度,并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方式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能力,不断创新大单元教学的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强化学生的学习品质,促使学生可持续地成长和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研读整合教材实施大单元教学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把握,并有分析教材中相关知识的能力。因此,基于素养导向,在实施语文大单元教学时,如果想要将大单元的育人优势最大化发挥,首先,教师应树立全面观念,全面且深入地研读教材内容,明确教材中单元内容的具体编排,并基于语文要素、人文主题等,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整。其次,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切实了解初中生的认知特征与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主要学习特征,科学制订教学计划,以此有效开展大单元教学,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梦回繁华》时,笔者先明确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要求学生学习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的特征,培养学生严密性和条理性的学习思维。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因说明文有较强的理论性,是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的一种文体,所以如果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难度,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基于此,为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笔者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展开以点带面的教学。备课时笔者认真研读教材内容,系统把握单元文本之间的联系,从说明文的角度让学生以对比阅读的方式分析课文。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时,通过让学生分析说明对象、内容、结构及说明顺序等方式,讲述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接着,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其他课文进行阅读,感受不同说明文的不同之处,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高效落实大单元教学的目标。此种从结合学生学情到整合教学内容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方式,可深化学生对说明文文本及语言特色的理解,助力学生构建知识间的关联,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关联实际生活实施大单元教学
在素养能力指向的教育背景下,任何学科知识的学习都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纸上谈兵”,而且还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具备实际应用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传统的只关注教材文本的教学,向关联学生生活的教学转变。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促使学生能够做到真正地学以致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来源于生活,但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作品所呈现的情境,可能不被学生熟悉。基于此,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想要高效实现从关注教材向关联生活的转变,教师还应重视搭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以此引导学生真正走进语文世界,感知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几篇课文时,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凡人小事”。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淳厚、朴实、善良的阿长,厚道且善良的老王,也会认识用台阶对人生价值进行衡量的“父亲”。而这些文学作品与学生生活的年代距离较远,且与当前的生活并没有太多关联,学生在学习之后脑海中所记忆的知识,随着知识的推移会转瞬即逝,影响学习效果。基于此,为更好地开展素养指向下的大单元教学,教师应从以往的只关注教材,向关联学生的生活转变,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高涨热情。教学时笔者基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提炼针对性的教学主题,如“平凡的闪光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关联生活的大单元教学目标:第一,初识小人物,让学生浏览单元所选课文。第二,演绎平凡人,让学生从浏览转变为细读,深入文本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为表演做好准备。第三,发现闪光源,每个人都有崇拜的对象,初中生也是如此,而平凡才是生活的基调。笔者引导学生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探讨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第四,寻找闪光者,在生活中寻找平凡的闪光者。第五,致敬平凡人,以简单的文字形式,编写一段赞颂身边平凡闪光者的话,以此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使语文教学体现“生活化”。这种从关注教材到关联生活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方式,可迁移学生的学习思维,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热情地投入学习。
(三)搭设教学情境实施大单元教学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从感官开始的。”马克思也曾强调:“人创造环境,环境造就人。”由此可见,在实践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因此,基于素养指向开展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搭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是高效落实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语文教师应明确教学主题,综合初中生的认知特征与兴趣爱好,进行学习情境的搭设,让学生投入其中,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增强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促进学生更全面地成长。
例如,在开展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背影》一课教学时,课文体现了亲情的学习主题,为了有效地开展大单元教学,笔者对之前所学的有关亲情的课文进行整合,如关联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等。上述三篇课文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作者都是以回忆的方式呈现故事,为促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格,笔者为学生创设“品味亲情”的教学情境,依托先进技术设备,为学生动态化展示《朗读者》中与“亲情”主题有关的经典片段,如主持人说:“他仿佛是一首深沉的诗,默默地写了半辈子……竟是父亲默默藏了一生的爱。”同时,还可以结合《朗读者》中关于“母爱”的主题,让学生认真进行观察体悟,激发学生的情感,烘托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感悟、珍惜与父母的情感。之后,趁着学生的情感思绪仍处在饱满的状态,笔者引导学生相互分享与父母相处和交流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感受温暖瞬间,并以文字的方式予以记录,以此进一步加强大单元教学效果,理解和感悟父母深深的爱。
三、结语
总而言之,指向核心素养,实施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科能力,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师应积极探寻实践教学的路径,通过实施从结合学情到整合内容,从关注教材到关联生活以及从单一教学到搭设情境的大单元教学方式,打造丰富多元的学习课堂,以此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钱仁宝.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4(1).
[2]王学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4(3).
[3]梁维.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3(31).
[4]范冰冰.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3.
[5]范雪琦.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分析[J].教师,2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