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指定的高中语文教科书要求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没有说明版本。《红楼梦》有两个版本系统,一为脂评本,一为程高本。脂评本全称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为残本,残存最多的庚辰本也只有七十八回。程高本书名《红楼梦》,为全本,一百二十回。脂评本为传抄本,抄手水平不高,错误百出。程高本为木活字排印本,精校精刻。既然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当然应该读全本《红楼梦》而不是残本《石头记》。
关键词:《石头记》;《红楼梦》;残本;全本;传抄本;活字本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温儒敏主编的《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为“整本书阅读《红楼梦》。”《阅读指导》中要求学生通读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但没有具体规定读哪一种版本。于是,有一些学者为学生推荐了脂砚斋评本,张庆善说:“从整体上看,早期抄本即脂砚斋评本的文字更好,程甲本和程乙本虽然有自己的特色,但在文字的整体上不如早期抄本好。程甲本的前八十回基本还是依据脂本文字,而程乙本经过后人整理改动得较多,脂砚斋评本则较少地受到后人的删削篡改,较好地保留了曹雪芹原著的面貌。”这个脂砚斋评本就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整理注释的庚辰本。脂砚斋评本和程伟元、高鹗整理本的优劣,学术界尚有争议,都能找到自己的证据。这里我不准备介入这场争论,只是就整本书阅读提出几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一、读《红楼梦》还是《石头记》 ?
《红楼梦》有多个书名,程乙本第一回写道:“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大旨不过谈情,亦只是实录其事,绝无伤时诲淫之病,方从头至尾抄写回来,闻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在“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之后,有一句“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但《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并没有作为书名使用过。现存小说版本有两个书名,一个是《石头记》,一个是《红楼梦》。脂砚斋评点本书名全称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伟元、高鹗整理本叫《红楼梦》。《石头记》的书名来源于小说开篇的一段神话故事。上古时期女娲补天炼成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下一块。这块顽石灵性已通,幻形入世,上面字迹分明,这就是《石头记》的缘起,也是《石头记》书名的来历。第二回又说王夫人第二个儿子出生时嘴里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石,小名叫宝玉。喻指贾宝玉就是一块材质精美、无缘补天的废弃之物。《石头记》的书名明显有为贾宝玉立传的意图。《红楼梦》的书名来源于小说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到宁国府游玩,中午在秦可卿房里睡午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又听十二位舞女演唱了十二只《红楼梦》曲子。金陵十二钗正册、又副册上的判词和《红楼梦》曲子的歌词就是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悲剧命运的暗示,也是作者对《红楼梦》一书的主旨的揭示。虽然《石头记》和《红楼梦》都是小说的书名,《石头记》的书名可能更早,但自从程伟元用《红楼梦》作为书名摆印行世后,得到读者和评点者的广泛认可,有清一代印行的《红楼梦》均以此为书名。现代出版的《红楼梦》普及本也都以此作为书名,连以庚辰本为底本整理的通行本也改用《红楼梦》作为书名。《红楼梦》的书名为何深受读者的欢迎?首先,“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明显比《石头记》的涵盖面更广。其次,《红楼梦》既是贾宝玉的一场春梦,也是作者曹雪芹“历过一番梦幻之后”的述梦之作。据胡适考证:“《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甄贾两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贾两府即是当日曹家的影子。”曹雪芹在经历了家庭的衰败,自己的人生之路受阻,形成了人生如梦的思想,《红楼梦》就是他思考人生的结晶。
二、读全本还是残本?
《红楼梦》有两个版本系统,一个是脂砚斋评点本,一个是程伟元、高鹗整理本。现存十几种脂砚斋评点本均为残本,残存最多的是庚辰本,共七十八回,不足全书的三分之二。脂评本还没有完成作者的预设主旨。《红楼梦》主要内容写宝玉、黛玉、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这是两出相互关联的悲剧,一出是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悲剧,一出是宝玉与宝钗的婚姻悲剧。在前八十回,宝玉与黛玉还处在热恋之中,宝黛的悲剧发生在第九十六回至九十八回,黛玉听说宝玉要娶宝钗为妻,本来体弱多病的林黛玉病情加重,口吐鲜血,最终焚稿断痴情,离开这个冷漠的世界。在前八十回,宝玉与宝钗还没有结婚,甚至没有定亲。第一次提出宝玉娶宝钗为妻,出现在第八十四回,贾母和王夫人、邢夫人到凤姐的房中看生病的巧姐,贾母提起宝玉的亲事,凤姐笑道:“不是我当着老祖宗、太太们跟前说句大胆的话,现放着天配的姻缘,何用别处去找。”贾母笑问道:“在那里?”凤姐道:“一个‘宝玉’,一个‘金锁’,老太太怎么忘了?”宝玉与宝钗结婚在第九十七回。他们的婚姻悲剧的结局则出现在第一百一十九回,宝玉乘外出赴考之机,离家出走,扔下了宝二奶奶薛宝钗。也就是说,庚辰本七十八回,根本就没有写出宝黛钗的恋爱婚姻悲剧。《红楼梦》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写了贵族大家庭贾府的衰败过程,这条线也是宝黛钗恋爱婚姻悲剧发生的背景。在庚辰本中,作者也确实写了贾府经济上入不敷出,不得不靠典当家中的贵重物品应急。但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贾府上下钟鸣鼎食,安享尊荣。贾府衰败的标志性事件发生在第一百零五回,西平王奉旨查抄贾府,宁荣两府革去世职,贾赦、贾珍、贾蓉收监质审。和宝黛钗的恋爱婚姻悲剧一样,庚辰本也没有写出贾府的衰败悲剧。以庚辰本为底本整理《红楼梦》的人,也明白这一道理,所以用程高本后四十回补配成一百二十回。一面说程高本后四十回续得不好,一面又用程高本补配庚辰本,这样矛盾的言行就发生在当代《红楼梦》的研究和出版界。用程高本补配庚辰本的做法也不符合古籍整理的基本原则。整理古籍,首先要尊重底本,用庚辰本做底本,就应该按底本的原貌,用《石头记》做书名,整理七十八回,而不应该用程高本来补配庚辰本,改名为《红楼梦》。
三、读活字本还是传抄本?
明代学者兼藏书家胡应麟说:“盖当代板本盛行,刻者工直重巨,必精加雠校始付梓人,即未必皆善,尚得十之六七,而钞录之本,往往非读者所急,好事家以备多闻,束之高阁而已,以故谬误相仍,大非刻本之比。凡书市之中,无刻本则钞本价十倍,刻本一出则钞本咸废不售矣。”胡应麟虽然说的是明朝的刻书、藏书的情况,也是明清时期的普遍现象。在程伟元摆印《红楼梦》之前,“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当程高本印行之后,《石头记》抄本几乎销声匿迹,直到新红学兴起之后,才有残抄本陆续被发现。这些抄本既非曹雪芹的稿本,也非脂砚斋的原抄本,而是后人的过录本。这些过录本传抄时间不详,抄者文化水平不高,抄得错误百出。庚辰本第一回,“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背”字误为“皆”字,一字之差,意思正好相反。第三回有两首《西江月》词,题咏宝玉,其二最后两句为:“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出现两处错误,“膏粱”写成“膏梁”,“效”写成“笑”,意思也反了。第四回,“他(拐子)自叹道:‘我今日罪孽可满了。’”“罪孽”的“罪”写作“醉”。第六回,凤姐“因命平儿拿了楼房的钥匙,传几个妥当人抬去。”“妥当”的“妥”字误写为“安”,可能抄者不认识“妥”字。诸如此类的抄写错误俯拾即是,几乎每页都有。程高本也有摆印错误,但比抄本要少很多。读《红楼梦》,应该读“精加校雠”的活字本,而不是“谬误相仍”的传抄本。
既然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很明确,当然应该读《红楼梦》而不是《石头记》,读一百二十回全本,而不是七十八回残本,读精校精刻的摆印本而不是错误百出的传抄本。
参考文献:
[1]张庆善.中学生如何整本书阅读《红楼梦》[J].红楼梦学刊,2022(1).
[2]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胡适.胡适红楼梦研究论述全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4]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5]程伟元.红楼梦序[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