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华辰学校于2010年开始实行科技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学段一体化、要素科学化、主导多元化的“三化”驱动,基本实现了科学教育常态化。
学段一体化,让科学教育从嵌入到融合
树立大科学概念。学校面向全体学生、融合多学科、联手家校社开展提升科学素养的教育教学活动。由关注科学观念到关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体验,教学方式更加关注跨学科学习,在学习领域整合校内外、线上线下的各方面资源。
十二年一体化融通。一是一体化设计。华辰学校是一所十二年制学校,在遵循不同学段认知规律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教育进阶目标。二是学校课程图谱。为避免科学教育的随意性、碎片化,学校围绕办学理念,进行了“和+”课程群建设,即和朴厚德、和智敬学、和立笃行、和达弘毅四维度课程群,将科学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三是学校科学教育内容框架。发挥课堂科学教育主阵地功能,教学内容横纵融通,做到学科学观念、用科学方法、创科学视域。四是拓展科学教育样式。以基础课程为基本态、拓展课程为活动态、研究课程为项目态三大类课程同时推进,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扎实素养与智创生活相结合。
要素科学化,让课堂主阵地从“教”走向“做”
提炼课堂教学范式。明确课堂教学要从“四清”课堂向“三有”课堂进阶,让每位教师有规可依、有标可达、有格可成。“四清”课堂要落实学科基本素养,即明晰素养目标、支架路径、主体效能、发展评价;“三有”课堂即有意思、有意愿、有意义,促进优秀教师走向风格成熟,唤醒教师自外而内的学习驱动与生命自觉。
“334”作业要求。为有效推进科学教育“加法”,学校通过调驱动、调结构、调系统加强作业调控,提出“三适”作业要求:适量保基础,即分量适当,严控作业时长;适度促扬长,即难易适当,满足学生认知需要;适标强素养,即迁移适当,从单一、封闭,走向灵动、开放,并依照《华辰学校教师作业量化自评表》《华辰学校单元作业设计表单》进行规范。
以展促评全面发展。依照布鲁姆认知分类、情感分类以及动作分类,学校更加关注学生在体验中的成长。学校有“伴随式评价”平台,不同学科有本学科的多元评价策略,做到人人被肯定。
主导多元化,让科学教育从校内到校外
校内“三态”课堂有活力。一是面向全体教师的强素养基础课程。学校开齐开足了科学、劳技、综合实践、物理、化学等科学课程,以《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2023年版)》为抓手,全面推进实验教学。通过学科联动,倡导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培养科学素养。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强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在跨学科学习、校园科技节、“笃行劳动周”等主题活动。我校已连续举办十四届校园科技创新大赛,创意项目均由学生设计,既有个体才华展示,也有集体合作探究。三是强创新项目课程。社团类有无人机社团、焊接社团、AI机器人社团等。
“场馆+”助力,有效联动拓宽供给需求。一是“大明星”。在区科协的支持下,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家进校园活动,比如“我与科学家面对面”大讲堂,聆听郑永春研究员等专家讲座;区少年宫专门为华辰学生设计了科学教育强基计划,从小学到高中,课程丰富,形式活泼。二是“大平台”。学校与航天科技五院天津基地建立共育机制已达五年,带领学生走进航天五院,亲见大飞机、航天员,线上对话王亚平,感受到科学家献身航天的精神。三是“大创意”。学校建立了240平方米的创意生态园,含天文、海洋、地质以及生物等板块,为学生亲近自然、观察天文、了解地貌提供了条件。
家长学院让家庭教育有味道。学校开办了家长学院,定期对家长进行科学教育指导。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家庭小实验、居家遨游科博馆、家庭工作坊等系列活动,让科学教育在家庭真实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