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创意产业已然成为上海重要支柱性产业的背景下,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以突出特色、注重实效为导向,对数字文创专业群进行深度改革,着力培养具备跨界融合能力的高质量人才。其中,全媒体技术与应用综合实训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聚焦数字文创产业,推进课程改革
学校参与并牵头成立了全国中职动漫游戏教育联盟,之后专注于数字文创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在2016年成功实践了以“文化、资源、利益、人员、管理”五个方面协同为抓手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了一套跨领域、跨时空、跨场域的跨界协同育人模式。
然而,我们也认识到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跨专业和学科间的团队协作,无法满足综合项目多元协作的岗位需求。其次,专业人才培养过于侧重专业课程建设,对社会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普职融通协同育人方面有所欠缺,与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存在不适配情况。此外,教学活动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的培养。最后,课程内容与目标过于侧重知识与技能,在文化传承方面存在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积极推进全媒体技术与应用综合实训课程改革,旨在打造一批跨专业、跨领域的数字文创专业群综合实训项目。如今,学校以非遗主题、红润主题、节日文明主题、校园视觉识别系统等项目为基础,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对数字文创人才的需求。
开发岗课融通、分类进阶的实训项目集群
学校通过融合相近学科内容整合课程资源,形成了新的全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在项目组织上,以数字文创产业各岗位需求为依据,开发数字文创融合课程,凸显了跨学科(课程)和跨专业的融通特征;在项目类型上,将岗位需求与课程融通,设计了专业实践的课程项目、校企合作的岗位项目和辐射社会的公益项目等三类项目;在项目内容上,面向平面、影视和音频领域形成三大模块内容,并将其细分为19个单元学习点,做到工作岗位全覆盖;在项目层次上,设计从导入、训练到实战的进阶式体系,让学生根据能力水平和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构建跨级混班、多元协同的分布式教学组织
学校在横向上建立了全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组织,实现了融通实践教学;在纵向上,构建了“创意+创新+创业”融通实践的教学组织体系。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中,通过教授传统文化和艺术知识等,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创作,以提升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内涵;在教学计划实施方面,根据非遗主题、红润主题、节日文明主题、校园视觉识别系统等项目需求,制定详细的实训课程大纲和授课计划。
在学生层面,构建了跨年级、混班制的项目学习小组,组内践行“小先生制”,实现去中心化的教与学,学生可通过不同小组实践多个项目,获取不同行业、类型的项目经验;在教师层面,构建了跨年级、跨校企、跨课程的协同备课团队,依托实训场地、企业等,实现多类型师资资源的关联与优化。
设计节点监测、持续迭代的分布式评价机制
学校通过开设跨专业的课程和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具备跨界能力的人才。这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和发展,并具备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综合能力。
在过程性评价方面,学校基于项目流程梳理多个“监测节点”,以协作组的形式,采用“七步评价法”进行自评和互评;通过回溯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记录查找失误点,帮助学生精准改进。在产品评价方面,通过将学生作品(产品)投放媒体平台的方式,以市场认可度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推进学生能力提升和项目改进。
近三年来,学校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第一,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对口率、稳定率、企业满意率和学生满意率均保持较高水平;第二,通过多渠道开展学生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能力考核认证工作,以1+X游戏美术设计、动画制作员两大职业技能考证为代表,有效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工作,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上斩获佳绩;第三,通过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建立了横向课题校内孵化项目“智元科创”团队,在各项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第四,学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曾多次为市、区级教育相关部门制作宣传视频,为上海市学生职业体验活动设计海报,为社区、街道绘制墙绘、设计漫画地图、设计绘本插画,在职业体验日活动中,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连续获得上海市学生职业体验日活动特色组织奖。
此外,教师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目前,共有5位教师获评市、区级园丁奖,2位教师获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手,1位教师入选2023年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项目,多个教师团队在各级各类评比活动中表现优异。同时,教师积极参与上海市的课程、教材、资源建设、课改课题等竞争性项目的申报,积极参加上海市和全国的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近五年来,成功申报市级竞争性项目37项,获得各类奖项46项;4支教学团队获上海市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特等奖,2支教学团队获上海市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4位教师获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二、三等奖。
总体而言,学校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了具备跨界融合能力的高质量人才;通过跨专业协同育人,整合数字文创专业群中的多个专业和学科(包括动漫与游戏制作、艺术设计与制作、数字影像技术等),使学生掌握了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全媒体技术与应用综合实训课程,将行业企业的需求和标准引入课堂教学,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通过多教师同进课堂的方式,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整合不同学科内容,形成了新的全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接下来,学校将通过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也将在推动教育教学创新的基础上,为其他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范本,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