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浦东教育现代化2035》《浦东新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2021—2025年)》等均提出了加强创新人才培育的任务要求。作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上海市唯一一所金融素养培育特色高中,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不断探索教育综合改革的路径,通过聚力“双新”实施,开启强素养培育、提特色品质的办学新征程。
为回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的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要求,我校在2009年金融素养培育定位基础上,着力推动金融素养培育特色落地。我校提出的“金融素养培育”,是指中学生应具有的有效管理金融资源的金融基础知识能力以及为其未来生活顺利展开而需具备的金融思维与方法、金融意识与态度。我校将金融素养培育的内涵融入“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有特长”“三会一有”学生培养目标,从课程建设入手做强素养培育,做亮特色提质。
课程再构:“双新”实施的顶层设计
特色高中创建时期,我校将金融素养培育特色课程系统作为辅系统与当时高中课程主系统融为一体,整体构建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双新”背景下,我校从“素养”立意来认识当下的金融特色教育,明确了学校课程的总目标是三类课程一体化设计,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构建全面育人的金融素养培育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使“金融素养培育”更具时代感。
我校是这样进行课程再构的顶层设计的:学校课程由主系统和辅系统两大体系组成,主系统为国家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辅系统是选修课程和学生成长系列课程。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主系统和辅系统以金融素养培育为“中轴”,通过相互嵌入、糅合和渗透等方式进行深度融合;通过项目化学习和跨学科实践活动等途径,促进主系统和辅系统中相关课程的整体实施。
课程实施:素养培育的实现路径
我们认为,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首先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其次是加强学生生涯发展指导,调动学生发展的主动性。具有金融素养培育特色的东昌课程体系如何有效落地,关键在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的高品质实施。
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特色高中建设以来,我校将金融素养培育与培根铸魂、启智立人紧密联系起来,即通过虚化金融知识、强化金融思维、敲实金融意识等方式,将金融素养培育与国家课程融合在一起。基于此,我校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引领教师对“大概念下的学科教学”“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转型”进行探讨,探索基于真实情境和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凝练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路径。二是挖掘学校金融素养培育特色与国家课程之间的深刻关联,编写学科课程纲要,聚焦课堂教学,探索将以“诚”为本的金融素养要素与各学科必备品格相融合的路径。我校基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积极推进课程文本的设计和课例研究,从“文本设计”“课程实施”到“反思改进”,形成学校整体课程计划、学科课程纲要、学科单元活动设计、课时教学方案,力求学科素养培育真正落实到课堂上。
推进数字化转型赋能教师教学。我校制定《基于大数据实证分析的精准教学》整体推进方案,引导教师提高数字化教学能力;为全校教室配备希沃白板,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用极课和AI阅卷系统,帮助教师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使用AI课堂分析系统,引导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和改进,为教学评价提供客观依据,为精准教学提供技术支持。此外,我校通过教研组的主题教研和教师的开课式研究,构建“双新”背景下东昌教学新样态,深度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推进校本课程的高品质实施。一方面,我校建立了金融素养培育特色课程体系。为了进一步发挥分层分类培养模式的作用,为学生创建多样化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乃至科学探究的学习空间,我校将金融素养培育特色课程群优化为金融专家课程、金融实验室课程、金融在线课程、金融高校课程、金融场馆课程、金融社会课程六大课程系列共31门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金融高校课程是我校重点开发的课程。“DC金融优才班”致力于培养金融素养拔尖学生,课程设置注重深化学生对当代金融学科及经济发展形势中热点问题的认知与思考,帮助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财富观和理财观、具备基本的人生规划能力和职业意识。
金融实验室课程是我校打造的金融素养培育特色精品课程。基于金融实验室的精品特色课程凝练金融素养培育内涵,线上线下、分层分级实施,体现“普及”“分层”“拔尖”的特点,通过金融思维的培养,凸显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我校特色课程不断在市区内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截至目前,我校6门金融慕课上线上海市知名高中慕课平台,5门慕课作为浦东新区共享金融课程在“浦东德育”微信公众号中连续推送。我校的“采访金融人士”等5门课程作为区项目《基于区域特色的综合课程创造力培养研究和实践》中融·创联盟的共建课程,与上海立信金融会计学院附属学校、上海市澧溪中学、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小学,共建形成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的指向创造力培养的综合课程,其中特色品牌课程“学生公司”在2023OECD巴黎峰会中进行案例展示。
另一方面,我校着力构建学生成长系列课程。我校学生成长系列课程中的社会实践课程“上海高中生经济论坛”是市级品牌课程,是为全市学生打造的金融素养培育平台,具有较强的育人价值。
成长系列课程中的“微型讲座”深受学生喜爱。微型讲座由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共同开设,讲座内容涉及科学、艺术、金融、文学、哲学、历史、天文等,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将兴趣发展为自己的专长,还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报名参加微型讲座的主持、组织管理等工作,更好地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资源协同:特色提质的坚强保障
教育综合改革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我校注重开拓、积累和用好社会资源,为学生素养培育提供更开阔的视野和空间。
华东师范大学专家顾问团等为我校特色建设和学生发展保驾护航。我校于1993年成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学校,一直是一期、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在华东师范大学专家顾问团、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和学生发展专家指导团等的帮助下,我校在学科建设、教师培养、学生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我校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社会资源,于2012年成立东昌中学学生金融素养培育区域联动组织(简称“东昌金联”)。“东昌金联”在学生特色培育、特色教师培养、特色课程开发和实施、校外特色实践基地的建立与运行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如今,“东昌金联”合作单位已由原来的17家增加到22家。
我校还积极开拓社会资源。比如,邀请院士为学生开设讲座、组织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拓宽学生视野。
此外,我校凝练办学经验,出版《金融与财富》《Z世代金融理财一本通》《金融素养培育的东昌样式》等多本书籍。
在学校发展的新时期,我校的愿景是:通过基于“双新”的金融素养培育特色课程重构,全面推进“双新”工作,将学校建设成在全国学生金融素养培育中有影响力的优质特色高中,更好地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