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协同育人,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11-20 00:00:00康宁 刘仲海
教育家 2024年44期

【开栏语】

职业教育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基于此,本刊特开设“聚焦职教”栏目,以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报道,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钟手表行业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对技艺传承要求极高的行业。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消费的不断升级,大中型钟手表企业对高端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技术创新与工艺要求的不断提升,使得具备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的高端制表匠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然而,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受限于企业自身规模,用工需求数量小但专业性强,往往难以提供与大企业相媲美的薪酬福利和职业发展平台,从而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故深陷招工难、招技术技能人才更难的泥潭。

为了解决学生就业难和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用工难等问题,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与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构建实施“江恒工匠计划”——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精密仪器产教联合体人才定制班。定制班模式将中小微企业聚成团,按照最大公约数找到专业方向,面向多个中小微企业明确岗位方向,为企业定向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建构“六双六定”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作为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针对我国钟表民族品牌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高端制表技艺人才短缺这一瓶颈问题,携手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实施被教育部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鸥学徒制”,建构了“六双”标志性特征,制定了“六定”基本策略。“六双”即: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实施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学生身份与学徒身份无缝衔接,双重身份并行发展;教师与资深师傅共同担任双导师角色,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教室与现代化车间相辅相成,构成双基地教学平台,既有理论知识的殿堂,也有技能锤炼的战场;评价体系采用课业考核与出师认证双重标准,确保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具备卓越的实践操作能力;最终,学生将收获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的双份荣誉,为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石。“六定”即:一定标准,明确制定校企联合育人协议、学校个性化培养协议及企业学徒实践协议,确保三方合作有据可依,权责清晰;二定体系,构建全方位的教学标准体系,包括教学大纲、师资选拔的严格准则、学徒选拔的公正制度、实训基地的建设标准及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确保教育质量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三定师傅,明确师傅类型以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确认师傅身份以强化责任感、分配具体教学任务以保证教学效果、设定合理待遇以提升师傅的积极性;四定岗位,精选实习岗位,确保岗位与学生专业方向高度匹配,同时科学设定师生比例,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指导与关注;五定项目,设计并实施“课程项目+”模式,将课程内容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明确项目分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六定等级,根据学生实习表现及能力水平,制定实习津贴等级制度,同时设立毕业待遇等级,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实施“1+N”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为切实有效地解决园区企业长期存在的用工难这一棘手困境,学校积极行动,深入园区,相关人员与各企业逐一进行深入且细致的一对一沟通。在交流过程中,学校认真倾听企业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包括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对员工综合素质的期望等。

同时,基于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精密仪器产教联合体,学校聚焦产业园区高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招工难问题,探索实施“海河教育园区+产业园区+多所职业院校+若干企业”“1+1+N+X”的协同育人模式(如下图),共同实施“江恒工匠计划”专项培养,打造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技术服务以及文化传承等于一体的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共同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人才定制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均由产教联合体单位共同制定,紧密结合国内外最新标准规范、产业链发展要求、企业核心需求以及学生发展需求。课程内容涵盖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工匠精神等方面。此外,还引入卡内基训练,其目的在于助力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更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这一身份的转变。人才定制班不仅注重学生在实战训练中的知识体系构建,还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共建教学资源和平台。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课程内容,引入真实的行业案例和实践经验,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双方的紧密协作,可以充分融合学校的理论教学优势和企业的实践经验优势。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及要面临的挑战,提前积累应对问题的经验。共建在线教学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仅是存储课程资料和课程视频的仓库,更是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深化理解的重要工具。课程资料包括详细的讲义、参考书籍推荐、拓展阅读材料等,课程视频则以生动直观的方式重现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此外,校企共同开发活页式教材,根据行业的最新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灵活地增减、更新内容。当行业出现了新的技术或规范,活页式教材能够迅速地将相关内容纳入其中,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始终与时俱进。

创新构建“1+N导师”“1+N班主任”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单一企业需求,采用 “双导师+双班主任”方式,即校内导师和企业工程师一同负责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校内和企业家班主任共同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校内导师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构建起坚实的知识框架;企业工程师则凭借在行业中的实战经验和对前沿技术的掌握,为学生带来最新、最实用的专业技能指导,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校内班主任熟悉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为其提供初步的职业规划建议和个人发展方向的指导;企业家班主任则以自身的创业经历和企业管理经验,为学生揭示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职业晋升通道,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培养他们所需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X家中小微及高新技术企业均采取“双导师+双班主任”方式,创新构建“1+N导师”“1+N班主任”教学模式,此处“1”为学校教师,“N”为对应不同企业的导师,此模式充分整合了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打造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教育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专业成长及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此外,学校还与企业共建非遗传承基地,将非遗元素融入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五师”协同育人,聘请国际制表大师、国家非遗大师、市非遗大师、企业大师及技术能手组成“金师”团队,秉持“立匠心、铸匠魂、塑匠人”的教育理念,打造“高端制表匠”。

人才定制班是“政府+联合体+产业园+企业+学校”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展示了校企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优化探索,有利于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各要素间的互补和集成,推动校企合作向长效化、规范化发展。天开高教科创园津南园精密仪器产教联合体强调政府、企业、学校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通过组建理事会、制定章程等方式,确保联合体的有序运行和持续发展,使学生个人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显著提高,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