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佑:以足球为壤,在村小建起一支“梦之队”

2024-11-20 00:00:00何妍桦
教育家 2024年44期

参观中国女足的训练课,与王霜、沈梦露等国脚近距离开展足球训练,对于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黑堡中心小学的教师李乾佑和他的“紫荆女足”来说,实在是一份难得的经历。

这是今年7月的一次足球公益活动。在这群10岁左右的女孩心中,与国家队大姐姐们的合练不仅是一次“追星”成功的记忆,更让她们对于足球和梦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坚持。她们坐在看台上为同伴们解说着比赛,围着女足队员要签名,希望可以与没能同行的队友们分享这份快乐。

看到学生们的表现,作为教练的李乾佑倍感欣慰。毕竟,团结、尊重与梦想,是他组建这支乡村校园足球队、开展乡村校园足球推广的第一要义与9年来执着不变的信条。

在村小的黄土地上,开展一节足球课

时间回到2014年。那时的李乾佑刚刚大学毕业,便来到黑堡中心小学担任体育教师。在县城长大的他第一次来到乡村,面对的便是破旧的校舍、遍布黄土的操场以及清晨四五点就需要开始烧上煤的锅炉。环境的艰难并没有阻挡李乾佑对教学的热情,他始终希望能够借由体育运动,为这里的学生带来一些课本之外的收获。

而足球课就成了李乾佑开展梦想教育的“田地”。他说:“体育运动能够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强大他们的内心。足球这项运动所需要的团队协作精神,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备的能力。”

抱着这样的想法,校园足球课悄然在这所村小开始了。从最初只是在体育课上穿插一些足球训练,到周末召集十几名学生在村少年宫附近进行集中训练,李乾佑将自己曾经的足球梦灌注到了学生们身上,并不因只是附加训练而敷衍了事、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在他的心里,足球训练中最基本的传停带射、颠球运球,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学习态度及考勤纪律。“足球训练是锻炼学生精神意志的一个媒介,你可以踢不好、颠不多,但能否为此勤奋练习是态度问题。同样,如果这堂训练课来不了,我也要求学生及时请假,不能无故旷训,这是纪律问题。”

好在,这批学生大多主动性极强,即便没有绿荫操场,他们也愿意在黄土地上踢球,而体育锻炼带给他们的积极影响也日益显现。据李乾佑回忆,有同事向他反馈一些学生训练了几周之后,上课的专注度明显提升,身体素质也有了显著进步。家长们也很少因为孩子训练受伤而向学校投诉,一些家长表示:“跟李老师练伤了也不怕,找村里的正骨大夫瞧瞧就好了。”

学生的努力与家长的支持成了李乾佑将足球训练开展下去的动力,也为后来他推动乡村校园足球运动不懈努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一支足球队,从乡村冲向全国

2015年,在李乾佑带领学生们进行足球训练的某一个下午,看着学生们日益增长的球技,他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光是自己练看不出效果,得找外校“掰掰手腕”。于是,他开始寻找其他有足球队的学校,挨个打电话询问对方能否开展一场友谊赛。最终,隔壁县的一支球队接下了“战帖”。在随后的比赛中,双方比分最终定格在了2:1,黑堡中心小学险胜。

借此机会,黑堡中心小学少年足球队正式成立,李乾佑担任球队教练,球队也与周边县城的学校球队陆续开展七人制、八人制校园足球赛。

慢慢地,球队从男女混队发展到了男女各一支队伍,男生们比着提升球技,女生们也从不娇气,双方之间还经常比进球、比颠球,李乾佑边担任裁判,边进行临场指导。学生们也在他的指导下,激起了更大斗志。比如,一些学生会为了在下次比赛拿到作为球队进攻核心的9号和10号球衣而努力训练,这种进取心与上进心弥足珍贵。

球队成立这几年,李乾佑带着这群学生到上海、太原、石家庄等城市参加了不少全国级别的比赛,其中女足还拿回了一次全国性校园足球赛事的第三名。学生在增长球技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磨炼了意志。球队难免输球,有时学生会因为输球而气馁,或者因为自己表现不佳而垂头丧气,李乾佑常常鼓励他们:“咱们不怕输球,但精气神要保持住,只要每场能看到进步,大家团结起来,你们就是最棒的。”

李乾佑记得,有一年参加一场杯赛制的比赛时,当时球队处于0:3落后的局面。他本以为学生们会迷茫或者放弃,但他们很快调整了心态、互相纾解压力,重振士气的球队最终与对手打成了4:4平局。这让李乾佑十分佩服孩子们的心理素质,而这些与他平时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此外,规则意识也是李乾佑十分看重的品质。经常担任裁判的他面对小学生,也会以专业水平“严格执法”。“你们要把自己当成职业运动员,尊重裁判、尊重对手,球队落后时互相鼓励,绝不允许恶意犯规。在规则之下赢,也要有尊严地输。”这成了他挂在嘴边的话。

每场比赛结束后,李乾佑都会对比赛进行战术分析、赛场总结,专业性地分析每个学生的优缺点,以便让他们获得更有针对性的进步。他说:“我希望能够让他们看到自己成长的痕迹,这些童年记忆在他们长大后也是一笔精神财富吧。”

多一次跑动,多一分收获

随着学校球队建设得越来越红火,一些周边乡村学校也相继组建起了足球队,几个学校经常在一起切磋球技、举办比赛。李乾佑还常常受其他学校邀请去指导外校的球队,忙不过来的时候,他还会找自己第一批已经迈入大学校园的球员去这些学校兼任足球教练,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足球、爱上足球。

在他看来,足球能为乡村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素质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成长,以及对未来怀抱期许。“一些乡村学生的眼神是迷离的,他们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也不知道未来想要什么。”李乾佑说道,“但足球队的经历能让他们知道,要想继续踢球或者完成其他梦想,必须努力学习,才能拥有更大的舞台。”

关于梦想,如今也成了李乾佑常与学生们在训练课结束后,围坐在一起谈论的话题。这群学生中有人想当足球教练,有人想当裁判,也有胆大的会说“以后想踢世界杯”。怀抱着对梦想的希冀,学生们在每次训练中也会多多思考每一次出球的方向、多迈开腿去抢球,“追梦”也有了具象化的表现。

李乾佑深知,精神力量再强大也需要有物质基础作后盾。曾经,面对满是黄土的操场,他也犯过难。不过,随着足球队的成绩逐渐被肯定,学生在操场上的欢声笑语打动了越来越多的人,2022年,在当地县委、财政局等多方领导的支持下,黑堡中心小学终于拥有了第一块绿茵场、第一个标准球门以及第一根角旗杆。学生们终于能够在日常训练中感受足球划过草皮的触感,这让他们距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其实早在几年前,李乾佑便开始收集日常训练课的视频和图片发给一些爱心组织,希望他们能为这群热爱足球、拥有天赋但缺乏物质条件的孩子们提供帮助。那时,就有不少组织看到了学生们坚韧的精神与设备上的匮乏后,主动为他们提供队服、足球、训练器材等物资,还为他们创造了与外省球队一较高下的机会。像那次上海之行,比赛安排在下午,晚上李乾佑和学生们便被安排去看了外滩的夜景,第二天还参观了上海博物馆。学生们大多从未到过大城市,他们那兴奋的神情刻在了李乾佑的心里,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力所能及地推广乡村校园足球的决心。

李乾佑认为,乡村校园足球的土壤并不肥沃,要想推行下去,让更多学生了解、热爱足球,并且从中获益,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而自己和黑堡中心小学的这群学生无疑是幸运的。“与其说是我带领学生们寻找梦想,不如说是靠着一批批学生的努力和坚持,我们才一起走到今天。这也是我们共同成长、实现梦想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