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在教育出版领域的深度渗透和教育强国进程的不断推进,基础教育教材编辑的角色定位和素养提升面临全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文章旨在探讨数字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教材编辑在教材体系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明确其专业能力、必备素养及提升路径,助力教材编辑专业发展,进而推动基础教育教材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数字时代;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角色定位;综合素养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材出版工作,将教材建设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教材建设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持。在数字时代,基础教育教材建设正经历着数字化转型,改变着传统的教材形态、课程形态和教学形态,基础教育教材编辑的工作也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文字编辑与校对,而呈现更加多元和复杂的样态,这就需要基础教育教材编辑深刻把握自身多元的角色定位,全面提升综合素养,以应对数字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一、数字时代基础教育教材编辑的角色定位
在数字时代,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教材形态发生巨大变革,基础教育教材由传统的纸质形态向静态的数字化形态过渡,并最终转变为动态的、交互性的数字化形态[1]。基于基础教育教材建设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基础教育教材编辑既要具有扎实的编校基本功、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还要具备良好的用户思维和数字素养,明确自身的时代使命和角色定位[2],努力成为新时代复合型出版人才,为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教材体系做贡献。
(一)政治方向的把关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从根本上讲,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3]。基础教育阶段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深刻意识到数字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直面基础教育教学内容和教材形式的纷繁复杂,做好基础教育教材政治方向的把关者和价值导向的引领者。
首先,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牢牢把握基础教育教材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立场,确保教材内容体现党和国家意志,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出版方针政策。其次,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明确教材是民族文化的依托,基础教育教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重要载体。“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的切实举措,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他们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4]在数字时代,虽然基础教育教材及其配套产品体系有了全新的改变,如呈现形式等,但是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定位不会改变。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在新技术的支撑下,使教材内容彰显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体现中华民族价值立场和情感,推动思想健康、格调高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教材知识体系[5],真正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基础教育教材。
(二)优质内容的策划者
基础教育教材编辑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内容甄选与整合过程。基础教育教材编辑面临的任务主要有修订教材和新编教材两种,前者需要基础教育教材编辑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科发展等,将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升级,后者需要基础教育教材编辑以全新视角和全局思维,从教材的内容选编、体例设计、样张撰写到内容的打磨、配套资源的开发等方面进行系统策划,使教材顺应时代的需求,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科学性与时代性。而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想编出高质量教材,还取决于其背后深厚的研究基础、先进的教育观念以及高质量的学术资源等因素。因此,基础教育教材编辑必须成为先进理念的引领者和优质内容的策划者,不仅要在选题策划阶段积极思考和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明确教材编写的教育指导理念,遴选和组织优质的教材内容,还要注重学科特色的体现和对学术资源的进一步挖掘等。
例如,在新一轮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启动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材编写工作,包括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两个部分,学生用书以健康教育内容为主,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内容为辅,教师用书则涵盖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和六大类专项运动技能。这需要基础教育教材编辑在编写之初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培育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把握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不同的编写要点。其中:学生用书内容策划要以生为本,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情境化、生活化、互动化、实践化的知识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意识、提升健康技能、感悟体育文化、涵养体育精神;教师用书内容策划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体现“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注重教学思路的引领和规范教学示例的参考,突出学法指导和教法指导,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相应的数字演示资源嵌入教材,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三)数字产品的推广者
当前,数字技术赋能基础教育教材出版趋势加强,基础教育教材编辑不仅要继续做好纸质教材的编校者,更要顺应时代,成为新兴技术的应用者和数字产品的推广者。一方面,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具备良好的用户思维,通过使用新的技术和载体,设计并开发出满足师生需要的数字产品。例如,在进行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整合、编辑时,基础教育教材编辑可以从传统的平面化、纸质化的图文信息中跳脱出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动画、音视频、在线课程、互动答题等有机嵌入教材,增强教材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并针对一些“学生难以观察、理解的内容”和“难度较大的动作和技能”,通过三维动画和AR技术等以及在数字演示资源中增加关键动作的字幕说明和交互功能,更好地展示关键技术环节和动作细节,帮助学生进行直观理解,以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具备良好的产品思维和市场意识,做好数字产品的市场开发和推广。在数字时代,信息技术赋能基础教育不仅有助于基础教育教材编辑打造全新的教材产品体系,也拓宽了原有的市场推广和营销渠道,促使基础教育教材编辑以纸质教材为核心,围绕教参、教辅、教学具、数字教学平台以及其他产品等,全方位思考并布局教材产品体系建设,并将最新的教育技术,如AR、VR、AI技术等融入教材配套产品设计,以提高产品的互动性和使用效率。此外,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还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判断力,提高市场推广意识,理解和掌握新媒体传播策略,积极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和渠道开展市场推广活动,养成即时分析用户需求的习惯,积极了解教学一线的需求和师生的偏好,邀请专家、名师和教研员等参与到教材的编修和反馈中来,以便更好了解并满足用户需求,掌握市场反馈信息[6],从而开发出更受欢迎的教材内容,并熟练应用新媒体工具,做好教材的宣传与营销工作,扩大教材的影响力。
(四)作品版权的保护者
当前,基础教育教材大多是汇编作品,容易陷入版权问题纠纷。同时,由于数字版权内容存在于高复制性、高隐蔽性、高传播性的网络空间,而现阶段我国在数字版权的保护方面相对乏力,相应的确权、监控、维权亦较为困难。基于此,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在努力提升教材质量的同时,做好版权保护,确保教材出版权益不受侵害。例如:基础教育教材编辑可以对现有的数字产品,在技术上通过添加水印、设置禁止复制等保护出版物内容;对音视频文字内容等,以在线使用的方式提供服务;对支持下载文件进行加密保护,减少用户复制风险。此外,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还要根据相关规定,标注作者的姓名、作品名称等信息,并依规、合理支付相应的报酬,避免后续出现纠纷[7]。例如,对数字教学资源中图片、视频等素材的使用,基础教育教材编辑可以通过购买或协议等方式取得授权,对一些尚未取得授权的情况则在后记或其他位置进行说明等。
(五)编研一体的实践者
作为特殊的教育出版品类的从业者,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具备高度的业务素养和研究能力。这种高水平的编研能力不仅能够确保教材的政治正确性和理念先进性、适切性、稳定性,还能在后续教材的试教试用、出版发行、市场推广、培训回访等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
数字时代的到来对基础教育教材编辑的编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编校能力,这是其基础竞争力。另一方面,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成为学科教学方面的研究专家,做学者型的教材编辑[8],既要研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实践,也要研究同行竞品不同版本的教材和本版教材配套的产品体系;既要研究纸质图书的内容、版式、特色和营销策略,也要研究数字教学资源的用户需求、产品研发和功能拓展;既要从编辑工作实践中发现研究问题,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也要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联合一线教师和教研员共同进步。总之,基础教育教材编辑必须成为编研一体的实践者,才能真正实现编研相长,以研促编。
二、数字时代基础教育教材编辑的素养提升
在数字时代,基础教育教材编辑的素养是一个多维度的复合概念,这要求基础教育教材编辑具备多种优秀品格和必备能力,以应对自身多元角色定位带来的挑战。
(一)夯实政治素养
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做好政治方向的把关者,必须夯实政治素养。一方面,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自觉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党中央最新文件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理论学习形式,夯实政治理论素养,提高政治敏锐性和判断力。另一方面,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掌握教材内容相关的新思想、新论述、新提法,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思想和价值观融入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教材出版中,基础教育教材编辑既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也要了解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和学校体育发展的政策方针,重视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的育人作用,将内蕴于各个体育项目的思政元素融入教材,充分发挥以体育人的独特价值。
(二)提高教育素养
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做好优质内容的策划者,必须提高教育素养。一方面,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便在选题策划、编写组稿、审查稿件中准确判断教材的编写理念是否过时,并与教材编写者进行有效交流,建立起教材和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桥梁。同时,基础教育教材编辑也要具有良好的教育素养,掌握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科特有的教育教学特点。另一方面,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深入学习学科知识,熟悉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进展,全面了解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准确把握学科的知识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并与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关注一线教学新动态,及时与教材编写团队就学科当前发展动态进行沟通,了解学科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做法和问题所在,将新知识、新理论合理地体现在教材中,确保教材内容的合理性、适切性和先进性。例如,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教材出版中,基础教育教材编辑不仅要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体育与健康学科独特的教学规律和学生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等,还要深入学习、领会新课标倡导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结构化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新要求,了解一线教学实践改革中的痛点和难点,确保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更好地服务一线师生,使教材宜教适学。
(三)提升数字素养
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做好数字产品的推广者,必须提升数字素养。首先,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紧密关注数字化教材的发展趋势,积极吸收并熟练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提升融合出版素养,使传统的教材理念及实践跟上技术发展步伐,主动探索数字化教材、“云教材”中教材内容和资源的呈现形式,以满足师生对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的数字化要求,从而推动教材融合出版的发展[9]。其次,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数字技术,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创新版式设计和内容编排,利用二维码和虚拟仿真技术等手段,将静态知识点与多样的数字化资源进行链接、重构,扩展和丰富教材内容,打造数字化、立体化的教材。再次,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做好数据加成,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将纸质教材与移动互联网平台融合,提升教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0],打造“纸质教材+数字资源+网络平台+整合服务”的发展模式,为师生等使用者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服务。最后,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利用好技术赋能,不断探索教材及其配套产品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做好相关教辅乃至相关科普产品的策划、组稿、营销和售后等工作。例如,在体育与健康教材出版中,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围绕新课标新教材,探索并开发配套教辅及相关产品,包括学生健康成长档案、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读物、体能锻炼指导手册、学生一体化活动手册、体育中考日历以及相应教学用具和锻炼器材等。
(四)加强法律素养
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做好数字时代作品版权的保护者,必须加强法律素养。一方面,基础教育教材编辑必须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素养,熟悉相关法律知识,规避教材知识产权风险,利用法律为教材编写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增强版权意识,尤其要重视数字版权,降低后续出版环节的各种隐患,既要将版权保护意识贯穿于编辑出版的全过程,主动了解数字版权的相关知识,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版权纠纷,又要了解并应用各种版权保护技术,如数字水印、加密算法、禁止复制等,以减少内容被非法复制和传播的风险。同时,基础教育教材编辑也要与数字版权保护的相关方,如版权权利方、版权保护技术方、相关平台、司法或行政机关等积极配合,联手破除数字版权保护过程中的信息孤岛现象,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相关人员的合法利益,保证教材出版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还要不断增强法治意识,作为教材出版的重要责任人,助力出版社建立版权保护机制,包括与作者签订明确的版权合同,明确著作权归属、使用权限和报酬以及建立版权纠纷处理流程等。
(五)精进业务素养
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做好编研一体的实践者,必须精进业务素养。一方面,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提高专业技能,增强教材编写的专业素质,具备较高的文字驾驭能力,熟知教材编写规范和语言风格,准确地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安排教材内容,保证逻辑严谨、结构清晰、文字描述准确流畅、图片符合大众审美。另一方面,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教材回访、调研和培训活动,如编制调查问卷、开展座谈会、举办培训讲座等,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还要意识到教材的编写工作是教育研究的一部分,教材编写过程亦是研究的过程,教材编写工作的完成是下一阶段研究工作的开始,并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组建由课程专家、教材专家和一线教师或教研员的教研共同体,研究和实施编研一体化模式,以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在体育与健康教材出版中,基础教育教材编辑要利用新课标新教材的系列培训活动,组织教材培训专家和教研员深入一线,与体育教师共学、共研、共促,以教材配套服务体系构建为抓手,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等,强化学科教研,以高质量教研推动体育与健康学科高质量发展。
三、结语
随着基础教育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数字出版趋势的不断加强,基础教育教材编辑必须清晰认知自己的角色定位,夯实政治素养、提高教育素养、提升数字素养、加强法律素养、精进业务素养,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努力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推动基础教育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庞海龙.浅谈融媒体教材研发中编辑角色的转变与应对[J].出版广角,2023(08):60-63.
[2]王建波.中小学教材编辑角色定位与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出版,2022(19):51-54.
[3]郑富芝.尺寸教材悠悠国事:全面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EB/OL].(2020-01-21)[2024-09-10].http://gz.people.com.cn/GB/n2/2020/0121/c358161-33735410.html.
[4]教育部教材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主要考虑与要求[EB/OL].(2021-08-24)[2024-09-10].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1/53640/sfcl/202108/t20210824_553660.html.
[5]王鑫.新时代中小学教材编辑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J].中国编辑,2023(08):85-89.
[6]武英刚.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能力的提升路径[J].传播与版权,2023(01):27-29.
[7]蒋兴坤.以融促转:全媒体编辑工作融合发展路径创新:基于大众日报总编室编辑融合转型的思考[J].青年记者,2023(05):73-74.
[8]罗章莉.浅谈学者型编辑的成长路径:以教科书编辑为例[J].出版参考,2024(04):41-44..
[9]赵艳.新时代教材编辑应具备的六点意识[J].传播与版权,2023(17):19-21.
[10]仕帅.新时代科技类高校教材编辑素养探究[J].出版参考,2024(0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