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视域下多校区的馆藏分配研究

2024-11-14 00:00张玲
新阅读 2024年9期

摘要:文章基于“图书零增长”“三线动态典藏”等理论,计算方差用以评估各学科图书在各校区分馆的配置合理性,并以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计算分析各校区分馆馆藏配置的差距,探讨同一校区内及跨校区之间的馆藏结构优化策略,以期为多校区图书馆的馆藏分配提供建议。

关键词:多校区 馆藏配置 馆藏分配 馆藏结构

近年来,在高校合并和扩建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采用了多校区多分馆的办馆模式,以确保满足不同校区的教学科研需求和广大用户对文献的借阅需求。但随着馆藏文献的日益增长,有限的馆舍空间难以负荷,使得馆藏文献配置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一,如何分配各校区的文献资源,能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借阅需求,且不影响图书利用率;其二,如何优化馆藏结构,缓解各校区一线书库的藏书压力。因此,多校区馆藏配置的合理性研究尤为重要。据调研,一般影响多校区馆藏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校区功能定位、院系设置、学科设置、经费等,大多根据平均分配的原则甚至是图书馆员的经验。[1]此外,一些学者借助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对文献的借阅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探析馆藏结构优化策略。[2]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更偏向于利用数据分析来反映馆藏文献的真实现状,且分析的角度越来越多样化,包括图书借阅、读者需求、学科设置、教师推荐等,以期建立较为合理的馆藏配置模型。[3]笔者在相关的馆藏分配理论基础上,基于图书借阅数据进行多校区分馆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探寻多校区的馆藏动态调配方法,为多校区图书馆的馆藏分配提供数据支持。

馆藏配置规律与分析指标

馆藏结构配置体现于图书的种册分布,其影响因素包括高校的定位、院系的学科设置、读者需求、图书利用以及图书的采访与典藏。因此,图书的种册分布、相关影响因素以及业务流程,构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动态体系,各馆之间根据其自身环境不断变化,使得体系中每一环节也随之变动,而资源调配工作在这变动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动态调整。[4]

从资源调配方面来看,由于馆舍空间有限,调配过程中需保证一线资源零增长,定期进行图书剔旧。从理论上来讲,当馆藏比与流通比为1﹕1时是最理想的状态,表明该馆藏配置的图书能够很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多校区馆藏调配工作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校区分馆之间的图书调配,二是同校区三线书库之间的图书调配。分析指标主要包括流通比、馆藏比、利用率和增长率。流通比为图书借阅量占总借阅量的比值;馆藏比为该类图书入藏量占总馆藏量的比值,利用率为图书借阅量占图书入藏量的比值,增长率为图书新入藏量占图书入藏量的比值。

校区分馆之间的图书调配

在通借通还模式下,为方便读者就近利用,不同校区图书的调配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从图书的利用程度来看,需要统计分析各校区不同学科图书的馆藏比和利用比,看其二者之间是否相等。如表1所示,以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计算一线书库各学科图书的馆藏比和利用比。

在表1中,采用馆藏比与利用比之差的方差,作为评估各校区图书配置合理性的评价指标,其数值越大则表明馆藏图书配置失衡程度越大,反之越小。如表1所示,A、E、Z类学科方差大于50,配置失衡,表明在昌平校区这些类别图书分配过多;配置最优的学科有H、J、K、P、U、X,其方差小于1。

为使得馆藏结构更为合理,尽量缩小方差,在新书的调配上,典藏分配的比例应与各学科图书的利用比相同。例如,表1中A类新书应按照53.27∶46.73的比例进行分配;对于已入藏图书的调配,应按照利用比与馆藏比之差的情况进行调整。当差值为正时,调进;差值为负时,调出。如表2所示,调配册数=馆藏量×(利用比-馆藏比)/100。

同一校区一线书库与三线书库之间的图书调配

根据“三线动态典藏”理论,为方便读者利用,减轻一线书库藏书压力,应定期下架一线书库中利用率低、时效性强、破损图书以及复本过量图书。在调配工作中,如何确定各学科的调配数量以及具体到“册”的图书详单,是重点工作。图书调配数量的确定过程,也是调配策略的制定过程。根据“图书零增长”理论,一线书库中新入藏图书数量应与调出数量相同,也就是各学科图书的增长量即为调至三线书库的图书数量,但由于读者对某类图书需求量过大,使得该学科图书利用率极高,也是正常现象,不用限制其调进数量;反之也不用限制利用率极低的调出数量,保证总体数量零增长即可。因此,可以利用加权平均法来平衡图书利用率和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出各学科图书的调配册数(见表3)。

如表3所示,学院路校区总馆藏利用率为67.01%,低于总馆藏利用率的学科有A、C、E—Z类,这些学科调出的图书数量应多于增长量;高于总馆藏利用率的学科有B类、D类,调出的图书数量应少于增长量。并且,总调出量与增长量应相等,均为13007册。其计算方法如下:

利用率均值差(Ci),是指各学科利用率与总馆藏利用的差值,反映该学科利用情况与总馆藏利用情况的差距,其数值越大,表明调配变动越大,当数值大于零时,调配数量小于增长量,小于零时,调配数量大于增长量。

利用比(Fi),是指各学科利用量与总馆藏利用量之比,比值越高,表明读者对该类图书的需求量越大,调配数量也随之变大。

增长量(I),是指各学科当年新书入藏量,确保馆藏总量保持不变时,图书调出调进的数量以增长量为标准有所变化。[5]增长比(Gi)是各类图书的增长量与馆藏总增长量的比值。增长比(Gi)发生变化,图书的调配比例(Ai)也随之变化,如公式(1)所示。

公式(1)

为利用率均值差(Ci)与利用比(Fi)的乘积减去利用率均值差(Ci)和利用比(Fi)乘积的均值,计算方法如公式(2)所示,其中n为22,代表学科数量。

公式(2)

公式(1)中表示为能够对图书调配比例(Ai)进行控制的放缩系数,其数值大小代表在调整过程中图书利用率的权重大小。为避免频繁倒架,使调出的图书数量与增长量相差太多,值不宜过大,但也不能过小,否则调整并不能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值的确定也尤为重要。以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学院路校区为例,D类图书利用率最高,以其为基准,当其调配比例为50%时,k=[Gd(1-50%)]/Md=0.34%,由此得出图书调配比例(Ai),最终调配数量等于图书增量乘以调配比例(Ai)。

综上,图书调配数量可以根据增长量和利用比计算得到,但具体到每一册图书的详细情况,还需要结合“文献符合程度”“图书借阅率”“相对均册借次”“流通种册比”等指标进一步分析。[6]一般来讲,优先调配的图书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零借阅图书。图书入藏以来借阅率为零,也可以在借阅区间内借阅率为零,借阅区间可根据“文献半衰期”相关理论及剔旧情况而定。这类借阅率为零的图书优先调配。

时效性强的图书。其特征是仅在某一时段有价值,例如一些计算机类图书、考试用书、真题解析、听力讲解等,这类图书过期快,在新入藏时会有较高的借阅率,而近期的借阅率却几乎为零,可优先调配。

复本过量的图书。根据“文献半衰期”理论,不同类型的图书,半衰期不同,复本较多的图书随着入藏年份的增加,老化程度严重,利用率会越来越低,尤其是半衰期过后。因此,半衰期后可将50%的图书复本调整馆藏,且入藏时间越久,越优先调配。

损坏的图书。造成图书损坏,大部分原因是被借阅的频次过多,代表此类图书有较高的借阅率,遇到此类情况,应及时更换、装订。如果无法补救的,可以进行图书剔旧,二次调配或者报废。

结语

大数据时代,馆藏结构不断调整是必然趋势,怎样让每一次调整更为合理且有价值,是当前图书馆亟待思考的问题。从同一校区内的三线典藏和校区之间的典藏入手,实现不同馆藏地的动态调配,尤其应该遵循科学的调配规则,维持好馆藏资源的动态平衡,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石继平. 多校区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的构建 [J]. 图书馆论坛, 2007, (01): 90-92.

[2]龚自振.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优化配置模型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8,48(03):44-49.

[3]李铁梅.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优化实证研究[J].图书馆,2010,(05):71-72+75.

[4]蔡迎春;康红.基于馆藏结构分析和文献利用统计的藏书质量优化策略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09):42-46.

[5] 夏军辉,陈春颖. 数据驱动的多校区馆藏文献资源调配实证分析——以中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9, 34 (06): 139-142.

[6]张玲. 数据驱动下的高校图书馆动态典藏资源布局研究——以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 [J]. 图书馆学刊, 2022, 44 (04): 60-65.

新 书 推 荐

书名:《东京梦华录》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孟元老 著 臧长风 译注

出版时间:2023年9月

东京即北宋都城,也称为汴京,今河南开封。“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语)“北宋是我国历史上很富庶、开放、先进的朝代,在经济、文化、思想上都达到了一定高度。了解中国宋代都市文明,便不可绕过《东京梦华录》。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东京梦华录》 序言)

本书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