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地方红色文献资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极具时代价值,因此各地纷纷以数字化重构实施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阅读推广,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存在问题。基于此,本文旨在阐释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阅读推广的必要性,并在剖析其发展趋势、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后,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之策。
关键词:红色文献 数字化阅读推广 策略
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阅读推广的必要性
赓续红色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厚重的红色历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过程和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时路”,是我们党执政合法性的源泉和不竭动力。[1]地方红色记忆可借助象征符号离开它的承载主体存续[2],且通过一定方式便可传播开来,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数字阅读娱乐化的冲击,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阅读推广可唤起、重构、强化和刻写人们的红色集体记忆、情感、价值和意识。[3]譬如在数字化阅读推广中赋予地方红色历史本体所诠释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效果历史”后,可令阅读主体认识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党的先进性成就了今天的中国的历史结论。
实现文化的整合与传承。通过数字化阅读推广,可在阅读主体心理上形成对地方红色文化共识和个体记忆的巩固与叠加,在思维领域留下地方红色历史价值记忆“前识”。在文化碰撞中,此“前识”便能解析“他者”文化,进行“优劣”“先进与落后”及文化地位的辨异,并自觉抵制落后和腐朽劣质文化,防止遭到文化侵蚀。同时,那些在革命中形成的红色记忆便成为当前主位文化合法性的历史依据,实现文化价值取向的统一。如此,地方红色文化“前识”便与主位文化价值取向相融合,实现文化整合。[4]通过数字化阅读推广,能够在推广者和阅读者双向互动交流中,完成对红色文化发展史缩写的经历和提炼,在阅读者心理上完成地方红色记忆共识建构,使阅读者理解地方红色革命精神,使地方红色文化成为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形成文化认同,实现文化传承。[5]
促进红色文旅融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多项推动地方红色旅游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各地借此通过打造红色旅游IP等方式发展地方红色旅游经济,乡村红色文旅也成了乡村振兴典范。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各地红色景区数字化发展步伐加快,涌现出大量的“红色景区云旅游”服务,特别是红色遗址数量多的革命老区,已将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阅读推广作为吸引游客的一项品牌创新和文旅融合的典范。各大红色景区依托信息技术,创建起虚拟现实红色景区、数字红色博物馆、数字地方红色纪念空间等文旅新业态。数智化新型旅游服务提升了地方红色文旅产品质量,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推动地方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阅读推广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发展趋势。随着对地方红色资源的重视和数字化技术的演进,地方红色资源的数字化采集、存储和展示日益普遍化,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阅读推广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趋势。
第一,数字化阅读推广联盟正在加速发展。自我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要把“继承革命文化”作为职责任务后,各地图书馆便把地方红色文献阅读推广作为一项重要服务内容,在探索中形成了图书馆阅读推广联盟。随着政府、社会、个人的相继加入,以及网络传媒、数字出版机构等新生力量的加入,各新旧推广主体纷纷本着创新合作和技术赋能的理念,以地方红色主题为触发点,推动地方红色文献阅读推广主体朝着跨界联动的方向演进,数字化阅读推广联盟正加速发展。
第二,数字化形态朝着立体化方向发展。当前的地方红色文献阅读内容的数字化转化主要是通过对传统地方红色文本镜像化、数字产品化、数字化处理再造,或直接数字原生化这几种方式来完成。[6]数字化呈现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网络动漫、短视频等。同一地方红色文献内容的数字化又常以样态叠加形式呈现,这在2021年各出版社以“建党100年”为主题推出的融“文、图、视、声”于一体的一系列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读物中得到较好的体现。以此为契机,以数字图书为主、数字融媒体和数字文创衍生产品为辅的立体化红色文献呈现形态正在逐步形成。[7]譬如“红色党迹长卷图”,就引入文字、图像、影音、3D动画等数据资源,将山东党史、党迹立体复合呈现。[8]
第三,复合式数字推广渠道构建正在完成。复合式数字推广渠道因能灵活地将渠道并行、承接、派生等路径进行整合配置,实现更加丰富、创新、多样的地方红色文献阅读推广活动[9],提高传播速率、转发率和覆盖率,而被更多推广主体选择。这样,同一地方红色文献的内容就会以多样态在阅读APP、公众号、官方媒体等渠道上传播。随着智能化新型阅读终端的发展,数字阅读场景会不断拓展,给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阅读推广渠道带来持续的创新[10],推广主体也在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加快与新兴社交平台的合作运营,以实现多层面、立体化的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复合渠道式的推广。
第四,元宇宙阅读模式初现。元宇宙技术赋能地方红色文献阅读的互动沉浸式阅读正悄然兴起,多样态阅读元宇宙媒介[11]已初具规模。早期的地方红色文献元宇宙阅读多以数字阅读体验馆的形式出现,如“四渡赤水VR战争体验中心”。走在时代前列的咪咕数字传媒探索了“全时在线”“全息交互”模式,成立的“挑灯工作室”创新的互动沉浸式体验,从剧本杀、影视剧本、互动剧本三大维度,以“网文IP/红色IP+剧本+X”的模式打造了众多具有强社交属性的互动内容,目前已上线的红色剧本杀《共产主义接班人》,在社交媒体引起强烈反响。
存在的问题。数字化阅读推广已经成为地方红色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在创新性转化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亟需解决的课题。
第一,推广主体联动不足。地方红色文献数字阅读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发挥各推广主体所长,持续联动合作方可完成。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主体间联动合作意识不强等,现有的推广主体联动合作多被限定在同质、同单位里,大范围的跨界、跨区域联动较少,尚未形成多元主体良性互动的合作式推广格局,大大削弱了阅读推广力量,推广持续性不足。
第二,数字阅读内容供给不足。随着数字化阅读市场竞争的加剧,各推广主体多以供给阅读主体所喜爱的“网络文学”“都市言情”等内容抢夺数字阅读市场,较少去挖掘开发带有公益性的地方红色文献数字资源,即使是在特定仪式操演的类如“建党100年”等推出的一大批红色数字化产品,也多为国家叙事视角,地方叙事视角显得相对薄弱。整体上,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阅读内容供给不足。
第三,技术赋能带来了“信息茧房”困境。数智时代,通过大数据算法机制的介入,可以准确掌握阅读主体的地方红色文献阅读偏好,并将阅读内容精准传播出去,传播靶向性更强,可提高内容二次到多次传播概率。但此算法机制会借助“回音室效应”和“过滤气泡”,将阅读主体困在“信息茧房”,形成思想圈禁,一定程度上阻断地方红色文献向阅读主体传播的路径[12],而阅读主体困在“信息茧房”中,不能触及“房外”内容。
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阅读推广策略
通过上文对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阅读推广现状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利用数字化阅读推广地方红色文献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功经验应当形成标准化策略,供后来者广泛借鉴;而此前工作中在主体、内容和传播方面表现出的不足之处,也值得作为今后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基于此,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推广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阅读推广质量。
成立数字阅读推广联盟合力“发功”。政府在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推广中起着主导作用。可通过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制定一揽子政策,支持各地成立地方红色文献数字阅读推广联盟。联盟能促进区域乃至全国地方红色资源布局的延伸和渗透,改善地方红色文献资源推广分散、割裂等问题;可打破版权壁垒,实现地方红色文献数字产品共享、技术共享、服务共享、平台共享;能有效提高地方红色资源的传播效率和向传播链条末端渗透。
图书馆是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阅读推广的核心力量。可通过立项方式扶植一批由地方图书馆牵头,联合学校、档案馆、数字平台等建立的“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阅读推广联盟”。通过联盟运行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在联盟内形成结构性功能,合力“发功”推动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阅读推广顺利开展。
加快数字资源建设和品牌创新。针对地方红色文献资源缺乏的问题,可通过各推广主体协同发力,整合不同渠道的地方红色资源,重构为可视、可听、可读,高质量、多样态的,具有共享性、便利性及完整性的数字资源。同时,依托数字阅读推广联盟形成地域乃至全域“一盘棋”格局,实现地方红色文献资源建设提质扩容,持续推进阅读推广的实施。
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阅读推广的持续推进依赖于品牌创新。充分发挥领域权威专家优势,挖掘整合地方红色资源,丰富呈现载体,创新推广渠道,同时纳入目标用户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阅读推广品牌,吸引和留住目标用户。如此,在品牌定位的基础上铺开多元立体化地方红色文献阅读推广活动,又在活动中不断完善强化品牌影响力,增强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阅读推广持续性。
技术赋能消解“信息茧房”负效应,打破阅读信息孤岛。“信息蜂房”可有效确保阅读主体对整个地方红色文献阅读环境的认知的真实、客观、全面和准确[13],消解“信息茧房”困境。具体而言,通过优化算法参考数、优化服务平台、提升媒介素养及实现人机协同过滤[14]等技术,减少重复推送同质阅读推广信息,增加异质信息发布,同时削弱群体极化;增加人工编辑把关,平衡“信息蜂房”中推广内容的流通量和增加信息间在“蜂房”“碰面”的可能性;优化信息分发模式,形成丰富多元的信息组织获取组合,将搜索、关注、算法、熟人、陌生人联结起来,避免信息“偏食”;增加阅读主体接触地方红色文献阅读推广信息的渠道,突破媒介壁垒,打破信息孤岛。
结语
推进地方红色文献数字化阅读推广发展,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转变观念,依托技术赋能实现推广主体、内容、形式等要素的数字化构建,在地方红色文献阅读推广中,生动阐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内涵要义,赢得更多的阅读主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提升“红色气质”。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项目“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研究——以广东南路革命文化为例”(项目编号:2021GXSZ049)、2024年度广东海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文学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实践创新研究——基于传承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记忆视角”(项目编号:PX-97202405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潘丽文.青年政治认同建构的红色记忆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53-59.
[2]陈新,彭刚.文化记忆与历史主义[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1.
[3]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406.
[4]龙柏林.文化整合的红色记忆维度[J].南京社会科学,2018(4):129-135.
[5]赵发珍.面向红色文化资源的图书馆阅读推广:价值、模式与路径[J].图书馆学研究,2021(14):87-94.
[6]张文彦,武广宇.跨媒介阅读时代的全民阅读生态体系建设[J].出版广角,2022(8):28-30.
[7]周丽,潘俊成.地方出版机构红色主题出版物的精品生产与传播策略——以各地“建党百年”出版项目为例[J].出版广角,2012(9):18-20.
[8]刘媛媛.当AR走进绘画——记《红色迹·忆——山东百年党史长卷图》创作[J].山东艺术,2021(6):126-128.
[9]黄琳,李桂华.图书馆阅读推广渠道融合路径及其对读者关系构建的影响[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9(6):10-20.
[10]季家慧.5G加速推进数字阅读迈向智慧化[J].科技与出版,2020(8):63-67.
[11]谢琰,蔡骐.元宇宙视域下的阅读发展新样态[J].出版广角,2022,(12):46-50.
[12]闫梦瑶,王凤仙.去形式化与重新语境化:红色文化的短视频传播[J].青年记者,2021(10):83-84.
[13]靖鸣,蔡文玲.“信息茧房”负效应消解的路径选择[J].学习与实践,2020(6):125-131.
[14]彭兰.导致信息茧房的多重因素及“破茧”路径[J].新闻界,2020(1):30-3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