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飞》:把握大势和民心所向

2024-11-14 00:00施战军梁鸿鹰胡平
新阅读 2024年9期

农村题材创作一直是中国文学特别是当代文学创作的一支主流。江西作家温燕霞继描写乡村脱贫攻坚战的长篇小说《琵琶围》之后,又一次深入农村机理,出版了长篇小说《凤凰飞》,呈现了“三农”发展新态势和新动向。这本书是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也是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同时还是江西省文化基金资助项目和江西作协风起赣鄱原创长篇小说重点作品扶持项目。2024年3月,漓江出版社召开了该书的新出发布会,本文选取并整理了发布会上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胡平,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的发言如下。

以人民的生活图景反映山乡巨变

施战军:温燕霞的作品,无论是早期红军题材、老区题材,还是后来的乡村题材,包括她的影视作品我都特别熟悉。她的重要作品从中短篇小说到长篇小说,我都读过,因此,对她的性格和创作心路历程了然于心。在《凤凰飞》这本书里,有温燕霞一如既往的艺术态度、文学风格、写作手法,展现了她善于把握大势与民心所向的创作优势,也有一些新的变化。

中国作家往往长于写个人生活,写个人经验,写温度和亮度相对比较暗的生活,但把自己的创作跟历史、跟时代大势大局相联系进行创作且做得很好的作家并不多。温燕霞则是非常突出、令人珍视的存在。温燕霞的创作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她内心里都有人民的生活图景,同时又有大的世界、大的线索甚至是宽敞的道路,所以说她善于把握大势和民心所向。《凤凰飞》也是温燕霞创作特色的突出表现。

温燕霞还善于把握小事和民生所需,如老百姓的婚姻、家庭、儿女等方面,她怀着对每个人的体恤和爱,看其人生、命运和所经受折磨和心愿得偿的过程。她在《凤凰飞》这部书里,把对红色历史故事的描绘化成了基因,从血与火考验式故事的大结构,转向时间对人的考验消磨过程中重建生活信心的观念和方法,从生活中去发现、去发掘、去梳理,形成对实情的写照。

温燕霞小说里有很多实情,比如我们写乡村的时候,很多作家只写老百姓受憋屈的地方,明明一个乡村有乡村的组织架构,比如村里的党支部、党组织、驻村书记、本地的干部等,形成了新的乡村权力结构,在今天的大势大局中它们和老百姓的心愿间有统一关系。这一点温燕霞看得很清楚,她把实情和细节作为创作的基本构件,这跟过去以冲突为主的写法是不一样的。我们看温燕霞的小说,感觉特别实、特别亲、特别近,就是因为她把握住了老百姓生活的一切元素,很多作家却忽略了这一点。

《凤凰飞》里的每个人都很有特色。作家用力最多的是写柳秋兰。读者从柳秋兰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农村的农民,还有农村现代化的脉络。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什么?其实是人的现代化。柳秋兰最早要回乡创业,一开始种仙人掌,后来找到更丰富的致富渠道。柳家和严家两大家族在乡村建设振兴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很大。作者塑造的这两大家族觉悟的女性形象所产生的作用是观念的山乡巨变,是现代化的山乡巨变。

小说从故事层面讲,引人入胜且最能产生共情的是儿女情。儿女情包括很多方面,有不同代际之间的感情、同代人之间的感情、夫妻之间的感情、家人之间的感情等。我们看到这部小说写尽了每个人起伏波折的人生,无论从老到小,这里有创业、生计、家庭、婚姻等,无论是英雄帖还是平民戏,温燕霞用《凤凰飞》告诉我们,好的小说都是过日子的故事。

书写新时代的山乡烟火气

梁鸿鹰:温燕霞的创作在当代文学创作当中肯定是非常有特色的,她的特点是始终聚焦红土地,写革命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特别是新时代以来这片土地所创造的业绩。她始终没有改变为江西红土地写史立传和写新的追求,这对一个作家来说是非常可贵的。当然,她的创作题材也是非常丰富的,这是她鲜明的创作特质,特别值得肯定,创作应该有自己的根据地,她的根据地就是自己脚下这片深爱的土地。

关于农村题材尤其是新时代的农村题材的写作,肯定有各种不同的路径。温燕霞这些年来积累了很多经验。以往许多作家写农村总是喜欢写家族史,写宗法制社会的演变,在宗法思维下构成不同家族的矛盾,在这里展开历史的生活。《凤凰飞》最大特点是从人的变化说起,我们到农村会发现,一方面很多村庄青壮年在离开,另一方面很多人又重新返乡,这也是乡村振兴非常重要的现象。从温燕霞抓住由英雄帖带动乡村人才的回归这一点来看,她敏锐地发现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回乡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带着情感创伤、带着梦想、带着对生活不同的追求回来的,他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作者抓住了不同,展开了他们在乡村新战场上人生的拼搏史。这一点非常好。由他们的行动、由他们在乡村建设当中贡献各自的智慧和力量,反映出了乡村的新变化。

以往我们习惯于乡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现在每个人面对的乡村是比城市更加丰富的新生活。这里除了田间种植外,还有不同经济的业态,鲜花经济、养殖业,各种不同产业,包括以前闻所未闻的养胭脂虫、种仙人掌。他们开发荒石坡,把新的业态引入乡村,这是乡村新的出路。乡村买的农产品有很大的重复性,如核桃、红枣、枸杞、茶叶等,而这里写的是新业态新品种。她写的乡村振兴产业对生态有很大的助力作用。

她写了乡村新的烟火气,特别值得赞赏的“名嘴演说团”,乡间的智慧、乡间移风易俗通过名嘴演说团和非遗山歌这两条线展现出来。一方面有盯盯团对打麻将的改造,通过移风易俗和乡村振兴文化力量参与,极大丰富了作品;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乡村振兴的大多数作品讲支部书记、村主任等的故事,讲他们的督促检查等故事。作者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来结构作品,非常灵动而有烟火气地讲到了养老事业、路演等。

我还喜欢这个作品关于乡间景色的描写。大家别忽略文学作品小说叙事中的景色描写,这里特别能反映一个作家的情怀和她对这块土地的热爱。我们能看到很多段落,如“三月的日头并不毒辣,而是透着春天的温馨,田野里油菜花金黄一片,空气中浓郁的花香酿成醇厚的酒,景色令人心醉”。像这种描写随处可见,反映了她对这片土地是有着深厚的感情的,她对一草一木一花都是关注的,都是放在心里的。作者不仅写了脱贫攻坚的过程,还写了大时代当中的人心之变、情感之变、风俗之变,所以《凤凰飞》是对我们有很好借鉴作用的好作品。

以“凤凰”为主线,引领主题创作

胡平:温燕霞的作品是能不断地跟着时代行走的作品。她在《凤凰飞》这个作品的构思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题目关键词“凤凰”,凤凰意向还是很有味道的。一是书里的故事发生在凤凰村,这个村子出凤凰;二是柳秋兰等人就是村里飞出去的金凤凰;三是凤凰也是爱情的象征,柳秋兰三姐妹回到村里都得到比较满意的婚姻,这也很符合故事内容;四是“凤凰”这个概念在传统文化里是美与和谐的象征,所以作品有很多内容写村庄和谐起来了,人际关系理顺了。故而,“凤凰”这两个字,把作品内容概括起来了,构思巧妙而有个性。

主题创作也有文学性的问题,如何进入乡村振兴题材?温燕霞的考虑是由英雄帖进入,由两委和工作队联合发出号召在外打拼的家乡儿女回村参与家乡建设,而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在外经商的柳秋兰被打动了,和严庆瑞、严亚宁、柳夏花回来了,飞出去的凤凰确实是英雄,后来开创了一番业绩。这个构思、结构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把主要人物的行为动机给写扎实了,他们之所以愿意回村做贡献是因为有对故乡之情的支撑。写主题作品最怕的是人物缺乏坚实的动机,光是正面的内容,为什么要如此呢?写不明白这一点就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温燕霞创作风格是现实主义的,很平实的,在这部作品里也体现出来了,不虚张、不夸饰,读起来很亲切。小说里的返乡人中要属企业家的实力最雄厚,我们会想,谁来到村里最容易开展工作呢?那肯定是严庆瑞,如果换另外一个作家估计也会首先考虑严庆瑞。严庆瑞能搞培训、搞民宿,他出面说话最有分量,能改变村里面貌的毫无疑问他属第一人选。可是作者没有这么考虑,而是把更多笔墨、把第一人物放在了柳秋兰身上。柳秋兰在县城开一家小超市,资本是有限的。她返回乡里开展业务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的,有时候还捉襟见肘,很多时候是需要村里和其他朋友相助的。恰恰是这么一个人物破除了观念的痼疾,她以中小企业家的形象回到村里,特别有代表性。作者没有写一个财大气粗的民营企业家,而是写了一个普通的民营企业家,非常接地气。

在故事的篇末,柳秋兰开展的项目见了成效,比如胭脂虫项目,只在试验阶段,并没有全面展开将来还有发展。作者没有写大成功。正如乡村振兴不是三两年的事,这样写非常扎实,有说服力。

严庆瑞是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他是柳秋兰的老同学,上学的时候追求过她,后来跟欧阳梦结婚了。他和柳秋兰在凤凰村再次相遇构成作品中的结构性人物关系。他们又是合作者,关系特别难拿捏。欧阳梦心胸狭窄,不断影响合作,而柳秋兰对严庆瑞始终平和相待。作者没有一笔写严庆瑞有什么非分之想,但我们明显感觉他喜欢着柳秋兰,柳秋兰也对严庆瑞有一点感情,但彼此又没有一点越位。这个关系把全篇调动起来了。

书中的人物关系贯穿于乡村振兴之中,如柳秋兰能不能把欧阳梦征服,作者没有写谁高踞于谁,不是柳秋兰一味教育了欧阳梦,而是柳秋兰对欧阳梦产生了敬意,欧阳梦在几次交道之后也对柳秋兰产生了敬意。其中有一节,欧阳梦在地里望着柳秋兰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她看到柳秋兰的凉鞋和裤脚沾了泥巴,脸上脱皮了,还有细皱纹,显得亲切柔和。这是乡间美女的形象,这个形象很少在小说中出现,多数小说都写城市的时尚美女,而这个形象出自欧阳梦眼里,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特别加分的。又如,秦玉国失踪之谜在书的开头就成为悬念,读者带着这个疑问在读这部作品,一直到书的结尾处,失忆的秦玉国被找回来了,柳秋兰把他带到了凤凰村,看到凤凰村广场上新树立起来的凤凰塑像,秦玉国一下子想起自己的老婆就是凤凰村里的,由此找回了记忆,凤凰再一次在全篇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全篇赫然一体了。可见,作者在构思上下了一些功夫,这是作品成功的关键点。

新 书 推 荐

书名:《酒经》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作者:(宋)朱肱 著 吕佳 译注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晋朝人大多喜欢饮酒。孔群写信给他的族人:“今年收成七百斛秫米,不够用来酿酒。”王忱说:“三天不喝酒,身心就感觉会分离。”至于刘伶、殷融、嵇康、阮籍等人,不能一天不喝酒。纵情于饮酒,沉迷于醉酒,不只是为了逃避俗世的束缚的一种方式,酒还有被誉为“狂药”所蕴含的奇妙道理。

《酒经》不仅是一部关于酒文化的专著,更是关于酿酒技术的实用说明书,也是一部中国古代造酒技艺的重要文献资料。作者朱肱(1050—1125年),字翼中,自号无求子,晚年又号大隐翁。浙江吴兴人,宋代著名医家。朱氏善医,尤精于伤寒,首创伤寒理论研究法,焦心皓首20载,著成《伤寒类证活人书》,是伤寒学派史上重要的医学文献,著有《内外二景图》《酒经)等著作。译者吕佳,上古器物鉴藏家、名厨与美食家,云南文房四宝保护传承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