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任务群教学助推学习真实发生

2024-11-12 00:00:00余志明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4年10期
关键词:范仲淹门槛创设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任务群教学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理念之一,其要点是让课程内容结构化、课程实施情境化、课程评价过程化。从这个角度看,学习任务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内在的规定性。它以其独特的价值理念和实施策略,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由此可见,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任务群教学是落实新课标理念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然之态。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任务群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助力体验的学习情境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知识的价值,发展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情境的体验性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学生立场,重视寻找语言材料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致力体验式情境的创设,关联起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当下生活。

1.关注文本自身

教材中的有些文本就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来源。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画意盎然,昆明的地方特色非常鲜明,根据单元目标和文本自身特质,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

任务一:画家巫宁坤请汪曾祺画一幅具有昆明特点的画,他选择了仙人掌、青头菌和牛肝菌入画。如果让你给《昆明的雨》另配一幅插图,你会选择文中的哪些景物?为什么?

任务二:请结合文本为你画的这幅插图配上文字简介,并简述理由。

这个情境创设的灵感来源于《昆明的雨》的开头,这样的情境切入自然贴切。两个情境任务聚焦“语言赏析和情感体味”的教学主题,具有较强的体验性。

2.关注文本意象

意象往往是作者情感的载体,依据文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情境。鲁迅的《孔乙己》一文中,有一个不能忽略的意象“门槛”,教师围绕“门槛”可以这样设置情境任务:

任务一:探究咸亨酒店“门槛”内外世界的不同表现。

任务二:探究孔乙己无法跨进“门槛”的原因。

任务三:探究孔乙己不愿跨出“门槛”的原因。

从表面上看,这“门槛”是咸亨酒店的门槛,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隔阂,还是地位、权势的门槛,更是主人公自己的门槛。教师通过设置这样的学习任务,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门槛”的深层含义,进而把握全文的思想。

3.关注文本提示

教材中的“阅读提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探究性的情境任务。比如教师在设计名著《朝花夕拾》导读时,就可以根据“阅读提示”进行情境设置。

情境任务:小文同学要撰写《朝花夕拾》整本书读书报告。他设计了一个探究专题——浅析《朝花夕拾》中的社会问题,想通过联读比较的方法,从教育、医学、文化、人性四个方面去探究它的社会意义,请你帮助他完成读书报告。

体验式情境设计要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和契合性原则,让学生真实地感觉到学习的意义,产生情感认同,从而形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二、构建富于挑战的学习任务群

任务是将学生感到陌生的知识学习变成富有挑战性的喜欢去做的事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和运用知识。教师设计的任务要有挑战性,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任务的创设不仅要考虑到“点”的创新,更要将不同的“点”进行整合,形成严密的任务链条。

笔者在教学《〈诗经〉二首》时,围绕“鉴赏情诗之美”这一目标,设置了如下三个任务:

任务一:鉴赏美人之美——比较两首诗中哪个女子更美。

任务二:鉴赏情痴之美——比较两首诗中哪个男子更痴情。

任务三:鉴赏情诗之美——比较谁是情诗高手,请代替诗中女子写一首情诗回应男子。

任务一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美人形象;任务二旨在让学生深入感受情诗中九曲十折的爱;任务三激发学生对重章叠句的审美体验与鉴赏,并引导学生从审美鉴赏走向审美创作。三个任务形成了任务链,主要着眼于高阶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三、设计助力进阶的评价量规

“教学评一体化”的任务群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学生在科学的教学活动和评价量规的导引下,进行有目标、有进阶的学习。在任务群教学中,教师要提前设计评价量规,要能凸显评价的情境性、实践性和结构性,助力学生的素养进阶。因此,教师要创设评价情境,激发探究欲;要整合评价内容,力求结构化;要关注量规梯度,重视进阶性。

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校园电视台新设了《人物》栏目。应栏目编辑邀请,你将和其他同学一起参与《古仁人的情怀——范仲淹》专题节目的制作。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初识范仲淹,引文诵读感人物”“走近范仲淹,静思细品赏湖景”“感悟人生,字里行间悟情怀”三个任务,其中第三个任务的活动设计是“从范仲淹的作品中,你领略到范仲淹怎样的人生志趣与情怀?请写一段话,表达你对范仲淹的评价”。为了更好地促进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设计评价量表。这个评价量表要基于情境和任务的要求进行设计,不仅让学生在学习前对学习目标有清晰的认识,而且通过不同维度的活动评价标准,能有效助推学生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体化”的任务群教学是从控制走向解放、从零散走向关联、从远离生活走向实际问题解决的教学,凸显了语文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可以预见,这样的教学理念将逐渐成为未来教学的主流。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

猜你喜欢
范仲淹门槛创设
拆除不必要的“年龄门槛”势在必行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范仲淹词的传播与接受
新闻传播(2018年6期)2018-12-06 08:56:28
范仲淹苦读轶事
关于范仲淹的称谓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中国火炬(2015年3期)2015-07-31 17:39:20
异地高考岂能不断提高门槛?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1-14 02:56:28
范仲淹教子俭朴
中国火炬(2009年11期)2009-12-27 22: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