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昕:做从容的时间管理者

2024-11-12 00:00:00张妍琳
光明少年 2024年11期

如果,你走进清华大学校史馆,一定会在一张“学习计划表”前驻足惊叹,从清晨6点起床到晚上休息,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它的主人马冬昕,曾在清华一路直博,斩获清华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研究生特等奖学金,后赴加拿大做博士后研究,2022年回国后入职母校,教书育人。

计划表能帮助我们规划学习、提升效率,每个同学对它都不陌生,甚至颇有怨言:为什么计划赶不上变化,总是泡汤?马冬昕的“计划表”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能成为她学业精进之路上的“秘密武器”?我们带着好奇心约访了这位时间管理达人。

了解自己,是一切的前提

马冬昕自小就有做学习计划的习惯,特别是假期,第一天就做好了计划表贴在墙上,一周后,发现一点也实现不了。当她步入清华并担任班长,因为事务繁多,再次有了时间不够用的烦恼。学校为此给学生干部安排了社会工作课,让大家学习做计划。这老生常谈的方法是否真有效?马冬昕按照老师的建议进行了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发现的确有用。她不由得开始反思,为什么中小学阶段的计划无法实现?答案是:不懂得复盘。在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学习多久的情况下,按照“高限”做计划,进行不下去又没能复盘并调整计划,这使做计划这件事带来的一直都是负反馈——完不成。

马冬昕转而开始观察自己,摸索个人效率的波动曲线、学习时间偏好等,她发现自己上午精力充沛,适合做相对困难的事。如果计划没有按时完成,她会及时复盘,人不可能在计划表设定的时间里完全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任务上,偶尔会翻闲书、吃零食甚至休息一会儿。而这都是学习过程中必要的消耗,将它们“一刀切”并不现实。于是,她调整了按“高限”做计划的习惯,在规划完成任务的时间时,将必要的消耗所需的时间容纳进去,计划就变得更容易落地。

当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马冬昕开始带着学生们做计划:“我希望计划表对学生有促进作用,不要成为压力,这样才容易完成。”为了指导学生做出可行的计划表,她带领同学们先做一周的自我观察,记录一周的作息和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第二周根据记录表进行讨论,如果学习时间不够该如何延长,确保学生在舒适的状态下进步,比如第一周每天学习2个小时,第二周就加到3个小时,并持续几周来巩固状态。在她看来,这比“一口吃个胖子”更科学。

9:00-10:00学语文、10:00-11:00学数学……越详细越好,这可能是很多同学做计划的思路。对此,马冬昕提出,做计划可以按“时间”来划分或者按“任务”来划分,后者对中小学生更适用,以任务为导向,有更好的督促作用。了解自己、在精力集中的黄金时段做重要的事、及时复盘计划执行情况,日复一日,马冬昕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秘密武器”。

时间焦虑和拖延症,都有解法

在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中,尽管每天都很忙碌,但不少同学依然担心自己浪费了时间,感觉时间不够用,因此而焦虑。马冬昕坦言,她也曾有这样的感受。于是,她记下每天做的事,即使自己最后没有完成预想中的全部任务,看到已经完成的事,也能缓解焦虑。另外,她提出要先识别自己是真的浪费了时间、没有完成任务,还是花了时间却效果不理想。实际上,效率不高是同学们更普遍的问题,要想办法提升效率,比如一场高质量的睡眠、独自学习减少干扰、结伴学习彼此监督等。马冬昕特别强调,对大多数同学来讲,要先让自己进入学习状态,效率的提升是渐进的,不要因为对自己的效率有过高期待,而此刻暂时达不到,就放弃学习。

与过于在意时间的同学相反,有的同学被“拖延症”困扰。对此,马冬昕表示,拖延的本质是做事的压力和阻力大于动力,解决问题要从提升动力、减少阻力入手。如果任务难度大,用拆解任务的方式降低难度,先做简单的事;如果觉得任务的意义不大,要慎重考虑是否必须要做。她还特别提到,有的同学过于精益求精,觉得做事情就要尽善尽美,否则就不做。这会导致他们在如何把事情干漂亮上耗费过多时间,不如先完成再完美,在粗糙的版本上反复打磨。

如果想要改掉拖延症,但无法管住自己,该怎么办?马冬昕建议,在生活中找一个“监督人”,可以是家长、小伙伴,他们的恰当催促和提示,能帮我们按时完成既定任务。

“情绪管理比时间管理更难,特别是当我们处在情绪低谷,看到周遭同学都很优秀时。不要焦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马冬昕介绍了“0.8”和“1.2”原则:有时候,我们看他人的优点会乘1.2,看他人的缺点会乘0.8,只要换个思路,看自己的优点乘1.2,看自己的缺点乘0.8,就能帮助我们走出内耗。

兴趣爱好并不浪费时间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对兴趣广泛的同学而言,会遇到时间和精力不够用、兴趣和课业任务无法平衡的难题。马冬昕本科时并非一门心思只钻研学习和科研,也很擅长运动,在乒乓球比赛中表现优异。在她看来,既然想为兴趣爱好付出时间,就不要把它和学习对立起来。人不可能24小时都在学习,我们要把学习外的时间相对集中地用在几件比较固定的事情上。兴趣爱好广泛的同学反而有发泄负面情绪的途径,能消解学习压力。擅长乒乓球的她,将打球看作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事,是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坚持运动的过程中,她也感受到了运动对学习的助益。

“打乒乓球是在学习技能,和学知识本质一样,运动启发了我对知识学习的认知。”马冬昕回忆起练习乒乓球时,她会把动作分解得很细,一点点练,练习后会复盘自己进步和缺陷,这给她学习不擅长的平面几何带来了新思路。另外,她还学习了自由泳,比同期同学学得都快,靠的也是枯燥的练习和及时复盘。马冬昕强调,复盘要落在纸面,动笔写是思考、消化、吸收的过程,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练习,事半功倍。这些都是运动给她带来的启发。运动是学习路上的调剂,不仅不会浪费时间,还让人收获了坚韧的意志品质和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快乐。

时间管理的背后,是自律。回顾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马冬昕认为,各种管理时间的方法包括做计划表,都只是工具,关键在于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根源去解决。

马冬昕将在清华的学习、生活及感悟用这本书记录下来,其中的学习技巧、时间管理秘笈、情绪处理方法会带给你启发,助你不断发现自己、成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