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审核评估是检视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重要手段。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作为审核评估的内容之一,是高校办学水平的客观反映。文章通过解读评估要求、解释评估意义、剖析评估面临的困境,针对性地对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及讨论,重点关注其纸质图书资源、电子资源的配置问题,最后从国家、学校、高校图书馆3个层面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审核评估;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文献标志码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名称:AIGC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生态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4GXJK151。
作者简介:范颖茵(1989—),女,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服务,信息管理。
0 引言
评估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质量保障制度。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启动新一轮的评估工作。开展审核评估有助于督促高校规范化、科学化办学和本科人才培养[1]。高校图书馆是审核评估中重要的对象之一,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关键指标。文献资源作为高校图书馆最重要的服务载体,是审核评估工作中不容忽视的指标。
新一轮审核评估基于学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对象和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了两类四种“评估套餐”。其中,第二类第三种审核评估标准适用于已通过合格评估5年以上,首次参加审核评估、本科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根据《0be62e57ea45815c8b2cf6167902f39f方案》,高校对所在评估类目有自主选择权。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在2023年年底经历了新一轮的审核评估,所参评类型正是第二类第三种。本文以此次评估为基础,对该学院文献资源现状展开调研,为高校图书馆迎评以及业务改进提供可行性方案,助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1 审核评估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要求
1.1 数量要求
在过往系列评估里,文献资源的数量指标是高校图书馆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或者评估专家往往会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稿)》作为高校图书馆行业文献资源评估的指挥棒。根据该文件要求,普通本科高校生均册数需达到100册以上,近五年生均年购新书量需达到4册以上(电子图书按1∶1换算)[2]。文献数量的充足度是构建各高校图书馆资源库的前提条件,而文献的更新度也能反映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1.2 质量要求
在审核评估中,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试行)》规定,以第二大类高校为例,有关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指标主要体现在“X3.1.1教学经费、图书资料、校园网等满足教学要求情况”以及“7.3.1教学经费以及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艺术场馆等资源条件满足教学需要情况”。这些指标更侧重评价文献资源对教学的服务效果。因此,在审核评估过程中,专家与被评学校应当把文献资源建设情况与学校发展、学科建设、师生用户满意度等问题一并考虑。
2 审核评估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
2.1 掌握自身情况
审核评估是高校图书馆乃至高校自我检视的重要契机。相对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审核评估的重点在于高校图书馆要把自272bf7cd8f7a3c3fc9743d9455a60b84我评估作为基础,强调主体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行动指南[3]。借助评估,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摸清自己的“家底”,更要用好自己的“家底”。“数量”指标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评价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要关注整体的文献数量,更要重视文献在相关学科上的占比情况。
2.2 提升服务质量
立德树人的成效是审核评估的根本标准[4]。评价文献建设质量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图书馆文献的数量与种类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文献的流通情况、分编质量以及挖掘文献建设对联动、延伸信息服务的价值。用户的满意度是评价文献建设成效最为直观的体现之一。提升服务质量是展开审核评估的最终目的。评估工作能推动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开展文献资源宣传,发掘用户需求以及把握社会发展趋势。
2.3 优化资源配置
文献资源建设是各高校重要的开支之一。近年,中央号召各级机关、单位过“紧日子”,倡导勤俭节约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好上级划拨的资金,明确文献建设的目标,把建设内容用在学校发展的刀刃上。高校图书馆需要统筹文献资源建设体系,兼顾学科发展,让每一分钱花出质量、花出效益,最终让师生用户读好书、用好书。科学化的审核评估能引导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实现帕累托最优。
3 审核评估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困境
3.1 评价标准尚待进一步明确
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宗旨是“对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16字方针[5]。《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文件,并没有对文献资源建设的考核内容进行细化的划分。在评估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导致一些“周边文件”对评估产生“加码”效应,从而衍生一系列“突击采购”的任务。评价文献资源建设的关注点应该从“数量”向“质量”转移。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推进改革、坚持分类指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方法创新等指标作为新一轮审核评估的“五大原则”,应该细致地落实到文献资源建设上(见表1)。只有通过更科学、合理的标准检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质量才能体现审核评估的价值[6]。
3.2 自我评估意识不足
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不是对过去的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而是对上一轮审核评估的延续、改进和升级,旨在推动高校“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有些高校对审核评估的态度不够重视,并未形成自我评估的机制,具备单独评估机构的高校不足1/4 [7]。一些图书馆自我评估的意识不强,相对被动地配合教务处、科研处等教学科研主管部处开展工作,“按方抓药”,提供评估数据。审核评估是促进高校图书馆开展常态化自我评估的一次机会。不断地提升自我评估机制,推动自主评估的能力,是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重要手段。
3.3 馆际差异巨大
作为审核评估“潜在”的配套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稿)》未对不同层次的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购置量进行区别划分。文献购置量与文献购置费有着直接的关系。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文献资源购置经费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双一流院校图书馆与普通院校图书馆的资源购置经费差异尤为明显。据《2022年度高校图书馆基本数据排行榜》显示(见表2),纸质资源购置经费最大值为24886287.8元,最小值为1164元,平均数为1980652.5元,标准差为2247829.1元。电子资源购置经费最大值24886287.8元,而最小值为5000元,平均数为3616580.6元,标准差为6238471.3元[8]。这反映了一刀切的评估标准与馆际经费差异之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
4 审核评估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为例
基于审核评估,笔者对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情况进行调研统计。截至2022年12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纸质馆藏(包括纸质图书及资料)总计151.65万册,电子图书74万册,纸质期刊880余种、报纸60余种。2020—2022年该校投入文献经费分别为229万元、400万元、261.8万元,主要购买纸质中外文图书、报刊和电子资源等文献。
4.1 纸质资源
纸质资源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根基。据统计,该校图书馆在2020—2022年,纸质图书采购经费分别是102.165万元、164万元、131.84万元,年进书数量分别为3.02万册、4.08万册和2.86万册。截至2022年年底,该校图书馆纸质藏书量达到143.8万册。纸质图书进数量呈平稳上升,如图1所示。
目前,该校图书馆纸质图书馆藏如表3所示,文科类占72.22%,其中文学类占17.89%,教师教育类占15.34%。理科类图书占27.78%,其中工业技术占16.59%,数理科学、化学和生物占7.12%。纸质图书馆藏结构合理,贴合学校教师教育特色,向教育学、文学、理学等学科重点倾斜,与工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与学校整体的学科建设思路基本匹配。
该校图书馆拥有7个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从调研数据中获悉(见表4),该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较好地结合了学校的重点学科发展需求。其中,体育教育、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专业图书藏书量都超过了3万册。而学前教育、环境设计两个学科专业由于在该校的开设时间较短,其纸质图书藏书量相对薄弱,需要在今后加强针对性采购。
长期以来,该校以推动基础教育为目标,把学前教育和小学师资培养作为重点工作。为配合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该校图书馆在2008年成立基础教育资料中心,专门收集与基础教育相关的文献资料,成了该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截至2022年12月31日,馆藏国内中小学教材6.85万册,其中,港台原版中小学教材教辅资料1.13万册。另外,该校图书馆还收集了广东各地区的教学、教改资料约5000件。
4.2 电子资源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该校图书馆近年逐渐把文献资源建设重点从纸质化向电子化倾斜。2020—2022年该校图书馆在电子资源的建设分别投入85.86万元、210万元、108万元。截至2022年年底,该校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740000册,电子期刊30000册,学位论文5801168册,音视频资源130592小时,数字资源已覆盖全校各院系的所有学科专业。该校图书馆关注师范类学科发展,电子书采购上也相对侧重。图书馆为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等19个师范类专业采购了超20万册电子图书(见表5),其中历史学专业电子图书数量最多,超6万册。
电子数据库是当代高校图书馆必须配备的资源之一。截至目前(2024年4月底),该校图书馆拥有9个数据库,其中包括了5个中文数据库,4个外文数据库(见表6—7)。该图书馆购买的中文数据库有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读秀等主流平台,外文数据库有Springer、国道等平台。另外,该校购买了纬度学术资源在线以及建立文献互助群,能够一定程度弥补外文数据库相对薄弱的状况。
4.3 文献资源现状总体分析
总体而言,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基本满足审核评估的指标要求。(1)该校图书馆达到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稿)》文献资源配置的数量要求。(2)文献的学科结构配置基本符合了学科发展规律。该校图书馆始终坚持“馆藏质量为基础,师范教育馆藏为特色,学科建设为导向,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建设并重”的文献资源建设策略。随着该校启动“新师范”建设,图书馆也在不断地为学校各学科的均衡发展完善馆藏资源,尤其是对重点专业及学科在采购体量上有所侧重。(3)该校图书馆也成立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基础教育资料中心,与学校发展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向比较贴合。然而,调研数据也反映了目前该馆的馆藏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该校理工科类图书数量相对比较少,尤其是外文的理工科原版图书比较缺乏。这主要受制于原版图书的价格高昂、时效性等因素的影响。数字化时代,文献电子化更符合科研习惯和科研效率。然而,该校图书馆配备的外文主流数据库也相对偏少,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科的科研学习需求。该校图书馆并未购买国际上的主流外文数据库,例如Proquest、Ebsco等。Web of Science、Engineering IndexCompendexWeb(EI)数据库检索平台也并未购入。由于缺少外文数据库,图书馆也难以开展文献检索服务,无法延展馆藏价值。同时,数据反映出部分新开专业的图书数量相对较少。这不利于为新开专业提供充足的文献资源支持。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提升是一个复杂性的工作,需要图书馆乃至学校层面全面的重视。
5 审核评估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优化路径
5.1 国家层面
审核评估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质量的新一轮检验,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方案》专门针对图书馆评估的内容并不多,更多地篇幅是着眼于教育教学质量本身,例如课程建设、专业构建等领域。关于评估方案的制定,笔者建议制度建设上应该进一步细化,建立好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与高校教学质量考察之间的关系链接。这是优化评估内容的关键,也是带动评估工作朝科学化、合理化、精准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评估文献资源建设问题上,国家在制度建设上应把更多的关注点从“数量”指标向“质量”指标转移。对文献“质量”的了解和把控应该从用户的满意度上体现。文献资源的借阅量、点击量等是反映文献采购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评估手段应当采取创新手段,以访谈、问卷等形式丰富评估调研内容。另外,不同学校获批的经费差异巨大,这也导致不同学校的文献资源建设成效差异巨大。要解决这个源头问题,国家应当减少不同层次高校在文献资源建设经费上的差距,尤其要提高双非院校的投放力度,兼顾好教育的公平与效率。
5.2 学校层面
学校需要定期对图书馆的文献建设开展常规化评估,形成有效、科学的采购制度。(1)学校对资金的使用有着较大的决定权。学校领导要多关注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地支持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要形成渐进式的文献资源建设机制,避免因为各类的评估工作而下达突击性的资源采购任务。突击采购既不利文献资源的质量,也会违背教育评估的初衷。(2)学校应该建立起院系和图书馆的采购沟通机制,成立文献资源建设委员会,选派专任教师担任采购咨询专家,在院系中设置联络员,把文献资源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的增设与调整应该与图书馆及时联系,形成强互动、多沟通的合作方式。文献建设应该前置于学科发展,才能为学科提供更好的服务。(3)要积极支持配套设施的建设。高校图书馆的文献建设并非单一的采购问题,还会面临场地、设施设备等多方的挑战。例如,每年新增的图书如何安放,电子资源储存设备空间是否足够,这些都是需要学校一并考虑和支持的方向。因而,学校应该把文献资源建设与校园的其他硬件、软件建设看作一个整体问题进行系统性的考量。
5.3 图书馆层面
文献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性、流程性的工作,贯穿调研、采购、反馈等一系列环节。图书馆做好审核评估工作,必须从上述这些环节上入手,科学有序地开展工作。(1)图书馆要充分调研学科的文献需求。图书馆要切实掌握学校的发展定位以及院系的学科发展目标。定期开展需求调研是图书馆开展采购工作的现实基础,也是构建特色馆藏的重要参考。(2)文献资源采购也要充分考虑到师生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优势,收集用23d4764dfc7da3b72cea3e96c0c85cba户文献需求,多举办现场选书或者采购需求采集等活动,激发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是采购效益最直接的反映。(3)图书馆要掌握好用户的阅读习惯与服务需求。如今,线上阅读盛行,迎合用户使用习惯是提高文献使用率的关键。适当添置电子设备,是促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手段。如今大部分的图书馆面临馆藏容量压力,纸质图书与馆藏空间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建议各高校图书馆在今后文献采购上逐渐向电子资源倾斜。这样既能缓解书库压力,也可释放更多空间为用户学习使用。
6 结语
审核评估的目的是保障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通过评估,教育主管部门及院校本身能够查找不足,实施整改,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性提升。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在审核评估中既是一个硬指标,也是一个软指标。它不仅需要迎评单位对指标有量化性的把握,还要求他们对指标内涵有清晰的判断。文献资源建设不仅是图书馆服务的前端工作,更是贯穿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核。考核文献资源建设质量应该要从经济与效率出发,引导文献资源为图书馆“买对”、为用户“用对”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EB/OL].(2021-2-3)[2024-4-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1/s7057/202102/t20210205_512709.html?eqid=eee6e38a000039900000000664426e2d.
[2]严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评估指标及对策探讨[J].图书馆建设,2014(12):34-38.
[3]李志义,黎青青,宫文飞.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中的质量文化[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4 (2):19-29,120.
[4]焦磊,徐慧铭.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政策的价值冲突及其调适[J].当代教育论坛,2022(6):36-45.
[5]张安富,徐武.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方案的特征[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1 (6):1-13,119.
[6]别立谦.北京大学总分馆学术资源生态系统一体化构建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3 (4):29-35.
[7]张辉.审核评估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自我评估的困境和对策[J].高教论坛,2023(4): 58-60.
[8]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2022年度高校图书馆基本数据排行榜[EB/OL].(2023-9-22)[2024-4-30].http://scal.edu.cn/tjpg/202309221239.
(编辑 李春燕)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udit evaluation:taking the library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FAN Yingyin
(Librar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Guangzhou 510303,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contents of audit evalu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in university library is an objective reflection of the level of university running. By interpreting the evaluation requirements, explain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zing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evaluation, this study targeted the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ion of the literatur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the library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focusing on the allocation of paper book resources and electronic resource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literature resource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national, school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
Key words: audit evaluation; university libraries; 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