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建设调查分析

2024-11-12 00:00:00邓茜李淑娜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20期

摘要:文章以重庆市43所公共图书馆为对象,以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为手段,从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设备建设和网站的无障碍建设3方面的内容展开现状调查,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我国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策略,推动信息无障碍专业化、一体化、精准化、标准化和常态化的高质量建设。

关键词: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志码:A

基金项目:2023年吉首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名称:数字中国整体布局下西部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建设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编号:JGY2023057。

作者简介:邓茜(199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0 引言

数字中国建设是我国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推动经济建设,抢占新一轮科技竞争制高点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其本质是新时代中国的国家信息化,是全国范围内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数字化。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1]。数字社会,文化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大数据、物联网、AR/VR/MR技术、区块链技术将无处不在,元宇宙将成为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有专家认为持续的技术进步与政策进展不但不会消除数字鸿沟,还将持续催生数字鸿沟的新形态,加大数字鸿沟。面对这一局势,推动数字包容发展成了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信息无障碍建设是数字包容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在此背景,诞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下简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法律形式保障残疾人和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2]。公共图书馆作为给公众提供文化、知识、教育服务的公共文化机构,其信息无障碍建设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果。然而,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历史等因素导致其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薄弱,信息无障碍建设也较为落后。因此,推动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建设,已经成为实现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

1 信息无障碍理论研究现状

2020年,工信部和中国残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信息无障碍给出定义:通过信息化手段弥补身体机能、所处环境等存在的差异,使任何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平等、方便、安全地获取、交互、使用信息[3]。2022年,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出版的《信息无障碍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对信息无障碍进行了系统的报告,确定重点受益群体为残疾人、老年人和偏远地区居民。由于我国日益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以及该群体所面对的特殊信息障碍,《白皮书》还对残疾人与老年人的需求进行区分并制定不同的政策和标准规范。

据此,笔者分别以“图书馆”“信息无障碍”“适老化”为主要检索词,在CNKI数据库进行高级检索。截至2023年12月31日,以“图书馆”“信息无障碍”为主题检索词的结果共125条,其中,学术期刊97篇,学位论文18篇,会议论文6篇,其他类型文献3篇。以“图书馆”“适老化”为主题检索词的结果共52条,其中,学术期刊31篇,学位论文18篇,会议论文1篇,其他类型文献1篇。为更好地梳理研究者对图书馆信息无障碍的研究现状,本文仅对131篇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对论文进行人工筛选,最终留下122篇有效文献。

通过对这些论文进行研读,发现国内目前对图书馆信息无障碍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从现有研究来看,我国在图书馆信息无障碍服务理念、服务内容、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与标准等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4],但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虽在省、市、区上都各有选取分析对象,然而选取对象多为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缺乏对中西部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建设现状的调研。因此,本文以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更能发现和突出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2 重庆市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根据《意见》和《白皮书》中对“信息无障碍”的定义可知,在数字中国建设的背景下,信息化手段是实现公众信息无障碍的主要手段。本研究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和网站无障碍建设3方面研究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建设的现状。

2.1 相关数据的获取

2.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主要调查对象是重庆市公共图书馆。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拥有43个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建设时间早,数量稳定。另外,重庆市具有城乡、区域差距较大的显著特点,其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建设现状对了解整个西部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现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1.2 调查方法及数据来源

笔者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展开调查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文献调查和网络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包括电子期刊、学术论文、图书馆网站、政府发文、媒体报道等。通过对相关研究论文的内容进行通读和分析,对图书馆网站、政府官网的公开文件、媒体报道和各大社交平台的信息资料搜集和考查,整理出重庆市43家公共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渠道和设备情况,对网站进行无障碍检测,对错误及警告数据情况进行汇总。

2.2 调查数据分析

2.2.1 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以宣传为主的社交平台建设和以实用为主的资源平台建设,二者相辅相成,达到扩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提升资源利用率的目的,进而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在数字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进行宣传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除去线下展板和传统的电视媒体、广播等传播方式,传播更为便捷、快速和多元的新媒体更受到公共图书馆的青睐。笔者对重庆市43所公共图书馆的新媒体账号进行调查,共涉及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快手、喜马拉雅、小红书、B站、微信视频号8个平台,对各图书馆在相关平台上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见图1)。

阅读资源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服务的物质基础,资源平台的建设则将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在线阅读服务。在调查的重庆43所公共图书馆中,大部分在线阅读平台和专业听书平台建设情况良好,读者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公众号进入平台享受相关的资源服务。其中,在线阅读平台服务建设的比例为100%,专业听书平台建设的比例为95.35%,能从微信公众号直接享受在线阅读服务的比例为100%,能从微信公众号直接享受专业听书平台服务的比例为93%。

2.2.2 技术设备建设

重庆市43所公共图书馆基本配置了基础的电子设施,读者可以通过相关设备进行线上查询书籍、自动借还书籍、电子书阅览。其中,对于信息获取的弱势群体,大部分图书馆都设置了专门的残障阅览室和老年阅览室,这些阅览室不仅提供了符合残障人士和老年人阅读需求的纸质读物和有声读物,还提供了帮助他们进行阅读的设备、软件和工具,如重庆图书馆为残障人士购买了一键式智能阅读器、盲文打印机、多功能数码助视器等多种先进设备。渝中区图书馆为老年读者提供放大镜、老花镜、LED数字读报机和触摸式一体机等设备满足老年人的数字阅读需求。

2.2.3 网站无障碍建设

被调查的43所图书馆中,涪陵区图书馆和涪陵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共用1个网站,8所图书馆没有网站,2所图书馆网站无法正常加载,最终剩余32个可访问的网站。笔者以WCAG2.0(网页内容无障碍指南)为网站无障碍服务标准参考,使用WAVE测评工具对这32个网站进行无障碍测试,测评情况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链接图像缺少替代文本”是重庆市公共图书馆网站存在的最普遍、数量最多的错误。该错误主要指链接图像缺少文本性的链接且不提供替代文本。其次是“缺少替代文本”错误,指图像替代文本不存在。“缺少表单标签”和“语言缺失或无效”错误虽然存在数量不多,但在各图书馆网站中出现频率高。另外,网站存在的问题类型除了错误,还有相当数量的警告。

3 重庆市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建设存在的不足

3.1 信息平台运营和管理欠缺

从总体上看,重庆市各个公共图书馆在社交平台和资源平台的建设情况良好,尤其是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上。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国内主流社交软件微信推出的一个自媒体公众平台,具有成本低、时效性强、服务功能个性化和特色化的优势。该平台既是宣传的社交平台也可以作为资源平台的接入口。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微信公众号中失效的资源平台未及时删除接口、公众号未对功能进行分类导致用户操作流程复杂以及推文或其他信息未及时更新。作为新一代社交平台的抖音、小红书、B站和喜马拉雅等未受到公共图书馆的重视。图书馆要么未开通这些平台的账号,要么所开通的账号没有持续性更新甚至

没有作品,账号的建设和发展都呈现出无力的状态。

3.2 技术设备建设投入不足

重庆市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无障碍建设已显形态,但区域间存在明显的发展不平衡状态,除重庆市图书馆外,其他区县图书馆对无障碍技术设备的投入较少。部分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并未设置专门的残障阅览室,缺少相关的盲文书刊,更未配置专门的无障碍阅读设备。部分图书馆虽然设置了残障阅览室,在使用时却需要进行提前预约,否则便处于常闭状态。还有的图书馆残障阅览室没有独立空间,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图书馆将地方文献阅览室和残障阅览室共同设置在一个房间里,无障碍技术设备的配置率和使用率明显不足。另外,部分图书馆提供给读者的设备较为落后和单一。

3.3 网站无障碍建设不足

对重庆市公共图书馆的网站进行无障碍测试中出现了较多同质性错误,需要网站设计者和工作人员注意。这些错误违背了WCAG2.0的可感知性原则和可理解性原则,会导致网站上的链接图像、图像、表单和文档等内容无法被屏幕阅读器正常获取和感知,从而使相关链接和信息无法呈现给用户。纵观我国相关的法律政策,无论是199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公共国残疾人保障法》,还是2020年发布实施的《公共图书馆业务规范》与《意见》,对于公共图书馆为特殊人群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都是推荐性而非强制性的,这也导致公共图书馆网站建设者忽视了网站的无障碍设计与要求。另外,馆与馆的网站之间联系较少,未形成良好的区域内互动合作。

4 对策研究

4.1 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助力信息无障碍专业化建设

国家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持。数字中国战略下,各个部门、行业的信息无障碍建设都在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公共图书馆作为为公众提供信息文化服务的重要公共文化机构,也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以重庆市公共图书馆的宣传为例,在观察这些公共图书馆的各平台账号中可以发现,大多数账号的运营人员只是进行简单的内容发布,而内容的质量则缺乏活力和吸引力。信息无障碍建设涉及宣传与推广、设施与设备、互联网技术等多方面内容,科学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更多挑战。为此,公共图书馆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相关工作内容,招聘具有相应专业素养的人才或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而助力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无障碍专业化建设。

4.2 加强多方合作,推动信息无障碍一体化建设

某一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半径是有限的,尽管现下的总分馆制建设有效地扩大了公共图书馆的普遍性服务,但对于部分特殊群体而言,其所享受到的信息无障碍服务仍然是不足的。一方面,由于无障碍信息资源的制作成本较高,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无法提供足够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分馆虽弥补了总馆服务范围有限的不足,但无法保障可以为特殊群体提供相应的服务支持。因此,图书馆应该加强区域内与其他图书馆、社会机构和企业的多方合作。各公共图书馆之间可以通过共同建立信息无障碍数据库,提供和共享区域内信息弱势群体信息分析数据、视听书籍、无障碍电影等相关资源,提高资源的流通性和使用率,弥补部分区县级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资源的不足。而公共图书馆与当地社会机构、企业的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当地社会机构和企业可以提供给读者更为专业性和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和帮助以及资金支持,公共图书馆可以提供给读者更为广泛和持久的信息传播渠道。区域内的馆际合作、图书馆与社会机构、企业的合作极大地调动了社会资源的流通,增进了各个部门之间的了解,从而推动信息无障碍一体化建设。

4.3 面对面交流,促进信息无障碍精准化建设

信息无障碍服务的重点人群,即信息弱势群体受限于自身的经济条件、身体机能等原因,不愿意或者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而现代社会,该群体的构成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产生着新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代表着不同信息弱势群体间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和特点。这些都要求公共图书馆要主动走近这些特殊群体,了解他们的需求,把握彼此间的差异。图书馆员可以日常在图书馆内与残障人士、老年人群体进行交流,不仅能及时发现他们在图书馆中所遇到的困难并提供帮助,还可以获取这类群体的反馈,分析当下图书馆信息无障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另外,可以通过与其他社会机构的合作,对未到图书馆体验信息无障碍服务的特殊群体进行访谈,既能挖掘出影响该类群体未前往图书馆的深层次原因,又能帮助他们了解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服务现状,吸引他们前往。通过获取特殊群体对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反馈,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和不足进行调整和改进,促进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服务的精准化建设。

4.4 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为指导,实现信息无障碍标准化建设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利用财政资金建立的互联网网站、服务平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应当逐步符合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和国家信息无障碍标准。第三十六条提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应当考虑残疾人、老年人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等[2]。这两条法律规定对公共图书馆的网站无障碍设计、信息资源和相关设施设备做出了要求。此外,该法律也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经费和监督检查做出了规定,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定期公开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进行自检和第三方监督检查,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建议或举报。基于上述法律规定,在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无障碍建设中,政府与公共图书馆应当依法落实相关政策,共同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服务体系评价体系。

4.5 树立均等服务理念,实现信息无障碍常态化建设

障碍的有无及程度是由残疾人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5]。树立均等服务的理念,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是图书馆的使命与担当。公共图书馆作为具体进行信息无障碍建设的文化机构,不仅要积极与残联、街道社区和特殊学校合作,激发残障人士的文化权利意识,还要对正常人进行信息无障碍宣传,为信息无障碍建设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氛围。树立均等服务理念,加强信息无障碍服务宣传,让信息无障碍实现常态化建设,才能达到最终所追求的信息无障碍。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为信息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既是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与要求,也是自身所应有的使命和担当。本研究对重庆市43所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无障碍建设进行调查,未涉及其中保障信息无障碍的基础物理设施与图书馆提供的人工服务,结果并不全面和具体,但对于了解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无障碍建设情况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西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较为薄弱,要想建设好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无障碍服务,不仅要政府部门提供相应的帮助和资金,为图书馆信息无障碍建设提供稳定支持,还要图书馆自身主动寻求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把握信息弱势群体的需求导向,让社会各界都主动参与进来,从而更好推动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无障碍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EB/OL].(2023-02-27)[2023-12-31].https://www.gov.cn/xinwen/2023-02/27/content_5743484.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EB/OL].(2023-06-28)[2023-12-31].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6/content_6888910.htm.

[3]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残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残联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0(35):52-55.

[4]郭亚军,杨紫楠,卢星宇,等.中国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服务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基于128家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调查[J].图书馆学研究,2022(1):41-48.

[5]袁丽华.东部地区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无障碍阅读服务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21(3):91-96.

[6]冯云,彭嗣禹,苏日娜.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路径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3(3):33-40,47.

[7]刘丽.微信公众号在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有效性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1):28-29,32.

[8]赵进文.公共图书馆开展视障读者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重庆图书馆为例[J].科技风,2021(20):125-126,143.

[9]易红,张冰梅.全媒体时代重庆市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无障碍服务的困境和应对策略[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10):190-194.

[10]易红,张冰梅,詹洁.以信息弱势群体为导向的公共图书馆信息无障碍服务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78-82.

(编辑 姚鑫)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barrier-fre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in

western China:taking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DENG Qian, LI Shuna

(Tourism College, Jishou University, Zhangjiajie 427300, China)

Abstract: Taking 43 public libraries in Chongqing as the obje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 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technical equipment construction and website barrier-free construction by mean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network investigation.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it find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formation barrier-fre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in western China, and then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barrier-free specialization, integration, precision, standard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

Key words: western region; public library; information acces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