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技术在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中的应用与挑战

2024-11-12 00:00:00杨义臣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20期

摘要:随着社交媒体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图书馆需适应这一变化,优化其社交媒体运营策略。文章探讨了AIGC技术在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中的应用,旨在解决传统运营中的效率和互动性问题。AIGC技术能显著提高内容发布的频率与多样性,增强与用户的互动质量,同时通过自动化处理,有效提升运营效率。然而,这种技术的应用也伴随着内容准确性、版权和隐私保护等风险,针对这些风险,文章提出了加强内容审核、严格遵守版权法、加密用户数据等对策,确保AIGC技术在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关键词: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图书馆;社交媒体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杨义臣(1987—),男,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网站建设,网页前端制作,AIGC应用。

0 引言

当今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信息交流和内容分享的重要平台。对于图书馆而言,社交媒体不仅提供了展示自身以及与读者互动的新渠道,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营销和服务推广机遇。然而,图书馆传统的社交媒体运营方式在内容创作和用户互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户需求和变化迅速的信息环境。近两年,随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技术的迅猛发展,部分媒体开始探索将AIGC技术应用于运营中,通过借助其优势改善传统运营的短板,提升运营成效。

利用AIGC技术解决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成了一个值得探索的新方向。本文研究将AIGC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可能带来的优势和风险,并探讨如何有效避免这些风险。

1 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现状分析

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多样化的社交媒体平台,国内众多省市图书馆能够与读者建立更为直接和亲密的联系[1]。这些平台不仅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资源、服务和活动的新舞台,也为读者带来了获取信息、参与互动和享受数字化阅读体验的新途径。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和用户基数的不断壮大,图书馆的社交媒体运营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在公众范围内的影响力。

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为图书馆提供了诸多机遇,国内多家省市图书馆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也体现了不同运营策略。笔者在对国内33家省市图书馆调研后发现,当前国内图书馆在社交媒体平台运营方面存在几个显著的特点,它们既反映了图书馆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服务和推广的努力,也暴露了图书馆在活跃度、内容创新、读者互动等方面的不足。

1.1 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的特点

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社交媒体是其服务宣传的重要方式之一。笔者调研后,发现国内图书馆在社交媒体运营方面展现出以下特点:

(1)微博、微信作为社交媒体的重要平台,依然是图书馆发布资讯信息、与读者互动的主要渠道。在调研的国内33家省市图书馆中,有22家图书馆微博发布量超过5000条,有23家图书馆在近一个月的微信公众号发布数量超过20条(见表1)。

(2)图书馆在社交媒体发布的资源类型也逐渐丰富,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入驻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微信视频号等(见表2)。图书馆依托此bOsU2rLJ82Plx4TFpYm75lZv5+EG5zp5iFBNjQMpW1I=类平台将馆藏资源或各类活动转化成视频资源呈现给读者,为读者展示更为生动的图书馆服务。

(3)为了扩大服务范围,增强与年轻读者互动的机会,已经有部分图书馆开始运营小红书、B站等社交媒体平台,为更多的年轻读者提供服务,扩大图书馆在青少年范围内的影响。在笔者调研的国内33家省市图书馆中,有4家图书馆开通了小红书官方账号,9家图书馆开通了B站官方账号。

综合来看,图书馆在社交媒体运营上呈现出稳定、多样、创新的特点,并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读者的需求,扩大服务的范围。

1.2 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的问题

在笔者的调研中发现,国内图书馆在社交媒体的运营过程中也存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的效果。

(1)不同图书馆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活跃度存在明显差异。在微博、微信平台,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图书馆每天会发布多条信息,而辽宁省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等图书馆则三到五天才会更新一次内容。图书馆在社交媒体运营上出现滞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发布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部分图书馆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与读者的互动非常有限。仅有6家图书馆在近3天发布的微博评论数量超过了10条,而在抖音平台,面对读者的评论和提问,仅有15家图书馆会与读者互动并回答读者的问题。这种互动的欠缺不仅阻碍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也失去了收集读者反馈、优化服务的重要机会。

(3)大部分图书馆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并没有根据平台特点做出优化,更多时候选择用相同内容发布到不同平台的运营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平台运营的精力,但是却极大地降低了平台运营的质量。此外,部分图书馆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内容并非原创,比如在微信视频号平台,仅有10家图书馆所发布的原创内容占比超过了其在该平台全部内容的1/3。

(4)虽然已经有图书馆开始运营新兴的小红书或者B站平台,但是大部分图书馆对于这些新兴平台还未触及。其中原因可能是因为运营精力有限,无法同时兼顾多个平台;也可能是因为对新兴平台的了解不足,缺乏相应的运营策略和能力。无论哪种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在社交媒体运营中的效果。

2 AIGC技术概述

AIGC技术是指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自动地生成新的数据、图像、声音、文本等内容,而不是像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那样只能对已有数据进行分类或预测[2]。

近两年,以ChatGPT、AI绘图等应用为代表的AIGC迅速进入大众视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人们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实用性,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科技,而是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AIGC的创新应用正在不断突破技术边界,在社交媒体运营、内容创作、用户互动等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和潜力,为企业和机构提供了全新的工具来提升效率、增强用户体验并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互动形式。

AIGC的核心技术是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模拟人类的创造力,自动生成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的内容[3]。常见的AIGC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最常见的AIGC技术是以ChatGPT、文心一言等为代表的文本生成技术。利用先进的算法,如生成式预训练变换器(GPT)和双向编码器表示(BERT),AI能够创作出语法流畅、主题明确的文本,广泛应用于新闻撰写、社交媒体内容制作、在线客服对话以及材料编写等领域。这些文本内容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人类的写作风格和语言习惯。

图像生成是另一个AIGC展现创造力的领域。通过生成对抗网络(GAN)等技术,AI能够根据文本描述产生高质量的图片,或对现有图片进行改造。这种能力在艺术创作、海报设计等领域拥有广泛的使用空间,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新途径来表达和传达视觉信息。

此外,AIGC技术在音频内容生成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WaveNet和GPT-SoVITS等AIGC应用使得音乐创作与语音合成变得异常简单。AI不仅能够生成逼真的人声,还能够创作复杂的音乐作品,这在有声书制作、虚拟配音和个性化音乐服务中展示了巨大潜力。

最后,视频内容的生成也是AIGC技术的常见领域,其中DeepFake应用最为人熟知。AI可以在视频中实现面部更换、表情修改等高度逼真的效果。而Sora的公开更让人们对AI生成视频的能力叹为观止,仅仅通过文字描述即可制作视频,这种技术对于部分行业带来的冲击毋庸置疑。

这些AIGC技术不仅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了创新和突破,更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推动各行业的发展。

3 AIGC技术在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中的应用

AIGC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让利用这种技术提高社交媒体运营质量成为可能。目前,一些传媒机构已经开始探索这种技术的实际效用。对于图书馆而言,如果可以通过AIGC技术管理社交媒体平台,解决其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将会为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带来巨大的优势。

3.1 AIGC技术在社交媒体中的创新应用案例

AIGC技术近期开始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其在社交媒体运营中的潜力逐渐显现。尽管与图书馆直接相关的应用案例尚在起步阶段,但是央媒等机构成功的应用案例可以为图书馆提供宝贵的启示和灵感,为图书馆社交媒体的运营提供了新的思路。

央视网于2024年3月12日在微博上开启了“AI视角下神州大地每一帧都是屏保”话题,并发布了全流程由AI文生视频和AI配音的视频:AI我中华。通过精细刻画神州大地的美景,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关注和互动。话题开启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冲上热搜榜第一位。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作为参考,也可以利用AIGC技术发掘馆藏文化和历史财富,以全新的视角和形式吸引读者,增强社交媒体内容的吸引力。

2024年2月,中国首部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依托总台“央视听媒体大模型”,运用AI技术聚焦统编语文教材200多首诗词,转化为唯美的国风动画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图书馆可以借助AIGC技术,让馆藏资源中的古籍文字“活”起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让更多人以新颖的方式体验和学习传统文化,将会极大限度地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在微博话题“AI共创海报看2024民生举措”中,央视新闻通过AIGC技术将2024年两会有关民生的重要举措制作成富有创意的海报,展示了AI在信息设计和传播上的潜力,AI通过山水、建筑、书本等元素,刻画出“生态”、“教育”、“科研”等关键词。这种极具视觉吸引力的宣传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图书馆社交媒体发布内容的质量和效果。

虽然上述案例并非直接来自图书馆,但它们为图书馆利用AIGC技术开展社交媒体运营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可能性。通过结合AIGC技术的创新应用,图书馆有望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创造更多吸引读者的内容,提高服务效率,同时也为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开辟了新的路径。

3.2 AIGC技术赋能下的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优势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将AIGC技术应用到社交媒体的运营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营质量。对于图书馆而言,AIGC技术可以在以下方面为图书馆的社交媒体运营带来优势,从而解决其在社交媒体运营中出现的问题。

图书馆在社交媒体平台活跃度不一致的问题,很大原因是社交媒体运营方面配置的人员数量差异。而AIGC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相关工作人员紧缺的问题,通过自动生成并调度发布内容,帮助那些更新不频繁的图书馆维持较高的活跃度。这种自动化的内容生成不仅提升了内容发布的频率,也保证了内容的多样性和新鲜感。

将AIGC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社交媒体的运营中,可以通过AIGC技术实时分析读者的互动行为并自动回应,实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实时互动,即使在工作时间以外,依然能保持高效的互动服务效率。此外,AIGC通过学习读者的互动模式和偏好可以定制化互动的回复内容,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加深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联系。

AIGC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调整内容格式和风格。在B站、抖音或者微信视频号平台生成更多视频导向的内容,在微博、小红书平台生成图文并茂相对简洁的更新。这样确保发布的内容在每个平台都能发挥其最大潜力,提升内容的吸引力和读者的参与度。

AIGC技术可以帮助图书馆快速适应新兴社交媒体平台并高效运营。通过分析新兴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和读者的行为,自动生成符合平台特点的内容,实现平台的最佳运营效果。让图书馆将社交媒体的运营范围轻松扩展到新兴的平台。

4 AIGC技术在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中的风险与对策

将AIGC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可以解决图书馆在社交媒体运营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但是AIGC技术也并非完美无缺,在运营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风险,如果不能找到相应的对策反而会影响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的效果。

4.1 AIGC技术在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中的风险

(1)AIGC技术在处理复杂、多变的数据时可能会出现内容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问题,无论是通过文本还是图像等生成技术生成的结果可能并非准确无误的。在社交媒体运营的过程中如果将错误的信息回复给读者,对于图书馆而言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国家图书馆智能问答服务上线之初功能并不完善,当读者不指定范围进行咨询的时候,往往会得到其他图书馆的答案。

(2)图书馆在应用AIGC技术运营社交媒体时还可能出现版权方面的风险。虽然AIGC技术生成的内容在版权归属方面暂时还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如果其模仿和复制了某个受版权保护的图像或者视频,将会被认定为侵权行为。

(3)在使用AIGC技术进行个性化内容创作时,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用户数据,这会涉及隐私保护方面的风险,如果图书馆对于读者信息数据存储或处理不当,导致出现读者隐私泄露,将会严重影响图书馆的形象。

(4)图书馆将AIGC技术应用到社交媒体运营中还会面临读者接受度的风险。目前,部分读者对于AIGC技术生成的结果准确性存疑。通常情况下,当读者直接与图书馆员进行互动时,他们对交流结果的信任度较高;然而,如果知道是与人工智能进行互动,他们对结果的准确性可能会保持怀疑。此外,读者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同,使用AIGC技术管理社交媒体可能会导致一部分读者产生排斥感,进而影响这些读者的活跃度。

4.2 应对AIGC技术在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中风险的对策

针对AIGC技术在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中存在的风险,图书馆应当从下面4个角度出发,降低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1)要尽量提高AI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图书馆可以利用AIGC技术大规模快速生成内容,但重要的信息发布前应经过图书馆的人工审核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无误。此外,对于AIGC的模型,图书馆也应当进行持续不断地训练和更新,确保其能够适应新的数据和趋势,从而提高生成内容的准确性。

(2)通过制定更加完善的版权管理方案应对使用AIGC技术带来的潜在版权风险。在对AI模型进行训练和更新时,尽可能选择拥有明确的使用权或属于公有领域的数据,在使用第三方图片和视频时,一定确保已获得相应的授权。此外,还要对图书馆的社交媒体运营团队进行相关培训,增强团队的版权意识,避免在使用AIGC技术运营社交媒体平台时出现版权风险。

(3)通过合理的方式保护读者隐私。在读者数据被收集和使用前,应向读者明确告知数据的用途,获得他们的明确同意。此外,在收集、存储和使用读者数据时,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数据保护法律和规定。同时,在存储和传输的过程中应对数据进行加密,使用匿名化技术处理读者数据,减少直接处理读者信息。

(4)通过适当、有效的宣传提高读者对于AIGC技术的接受度,并随时关注和分析读者对AI生成内容的反馈,及时调整运营策略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和预期。

5 结论

随着AIGC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考虑到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的现状,将AIGC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可以显著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率,不仅能增加图书馆社交媒体活跃度,还能提高读者参与度和满意度。

当然,AIGC技术在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中带来诸多优势的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风险包括生成内容的准确性问题、版权法律风险以及读者隐私保护和接受度的问题。因此,图书馆在使用AIGC技术时,需要制定全面的应对策略,通过完善内容审核机制,优化版权管理方案,保护读者数据安全,做好适当的正面宣传等方式消除或降低风险,让AIGC技术可以在图书馆社交媒体运营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司姣姣.自媒体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4(1):1-4.

[2]丁波涛.生成式人工智能:2023年智慧社会建设的新机遇与新挑战[M]//丁波涛,夏蓓丽,范佳佳,陈隽.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2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3]罗晓航.AIGC对图书出版业的影响[J].中国传媒科技,2024(4):133-137.

(编辑 李春燕)

Application and challenges of AIGC technology in library social media operations

YANG Yichen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As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media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become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libraries need to adapt to this change and optimize their social media operation strateg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AIGC technology in library social media operations, aiming to address efficiency and interactivity issues in traditional operations. AIGC technology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frequency and diversity of content publishing, enhance the quality of user interac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through automated processing. However,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also comes with risks such as content accuracy, copyright, and privacy protection. To address these risks, this paper proposes strengthening content review, strictly adhering to copyright laws, and encrypting user data to ensure that AIGC technology can play a greater role in library social media operations.

Key words: AIGC; library; social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