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数据时代的不断演进和发展,图书馆已成为高校数据情报分析的重要场所,其学科服务工作也将成为未来图书馆工作的主流。为厘清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的重点及热点演进,文章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与文献计量工具对近十年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的研究脉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该问题在图书馆工作的开展现状,为未来学科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薛晗(1997—),女,助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服务,数据分析。
0 引言
有关政策指出,“一流学科”建设中高校要围绕学科发展制定相关激励条例,高校图书馆需要为学校决策、科研教学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相关数据支撑。“学科服务工作”问题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实践问题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中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工具对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可视化分析目前研究热点和演化规律[1]。一方面有助于相关学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术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工作者进行未来学科服务的工作展望。
1 数据来源及文献检索结果
1.1 数据来源
笔者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以主题=“高校图书馆”and“学科服务工作”为检索式进行检索,文献起始时间选择2014年1月1日,截止时间为2024年6月1日。检索得到共计495篇相关文献,对内容进行筛查,最终共得到476篇有效学术文献。
从图1可以看出,近十年时间,我国关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相关问题发文呈现出波浪式的演进轨迹。在2014年—2018年,这五年时间里发文量较为可观,年均在50篇以上。从2019年起,发文量呈现下降趋势。笔者认为,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新技术新科技对高校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具挑战的要求。
从表1的数据以及分布图来看,围绕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问题发表学术成果的作者有80%以上来自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还有近15%的文献来源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的学生,其他少部分来源于学校机关单位(规划处、科研处等)。从文献作者单位类型分布不难看出,从事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工作人员发表的文献数量最多,说明目前的研究现状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可行性较高。但是,2015年国务院公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各项要求,这无疑是对图书馆工作的一大挑战[2]。图书馆作为评定学科发展水平的数据支撑场所,必然需要紧扣热点发展,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也需要其机关单位的宏观指导。
深入梳理检索出的该领域的研究文献,可得出研究学者的发文情况,如图2所示。从数据结果看,在2014年—2024年,钟欢和马秀峰两位学者发文量最多,分别为7篇和6篇,在数据清洗过程中,笔者发现两位学者合作论文高达6篇;其次是景晶、宋姬芳、罗秀娟以及曲永鑫,这四位学者的发文数量都为3篇。在2020年,两位学者就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一题展开研究,包括平台建设、模型架构等。其他作者发文量相对来说比较平均,在3篇左右。根据笔者对发文统计的结果分析,关于图书馆学科服务问题,发表在高水平期刊的文献较少,且发文者多为高发文量作者。
1.2 知识图谱的绘制与分析
为全面掌握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相关参数设置、LIR算法,得出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3所示为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通过聚类分析,将各聚类编号与其对应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
图3和表2展现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聚类情况,反映出近10年区该问题的研究热点。根据所得出的聚类结果,笔者把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归为以下3种:学科服务内容、学科馆员、学科服务背景研究。
一是关于学科服务内容的研究。在目前的研究领域当中,研究学者对于学科服务的内容主要有:(1)文献传递。通过馆际互借等方式,帮助读者获取本馆未收藏的文献资料。(2)查收查引:由图书馆为全校师生提供论文收录检索证明服务。(3)咨询服务:为读者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包括图书检索、资料查找、各个数据库使用方法。(4)深入学院提供相关学科分析报告:根据学院要求,提供下学院服务,包括提供基于文献计量的学科发展趋势分析、科研学术影响力评价等增值性学科分析报告。(5)ESI 报告。根据学校发展要求以及政策,提供ESI学科简报(包括学科基本情况、学院贡献度以及各种优势学科、潜力学科、培育学科分析)和专利分析报告。(6)教学与讲座。在专业课程中介绍图书馆资源与服务、信息检索技巧等,举办图书馆资源活动,提供相关学科服务讲座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3]。
二是关于学科馆员要求的研究。主要包括:(1)学科馆员学历的要求。目前传统的图书管理员已经无法满足学科服务的要求,当今院校对学科服务工作人员的学历要求一般需要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有图书情报以及理工科或者计算机背景最佳。(2)学科馆员职责的要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政策的不断变化,学科馆员的职责也一直在进行调整。从之前的文献传递、查收查引工作的传统内容已然演变成为学校学科建设以及各学院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图书馆现如今不再是传统模式的借还书工作,而是真正辅助学校一流学科发展的重要部门。现在针对老师以及学生的信息需求,学科馆员的主要工作职责的重心往学科分析方面倾斜,包括提供课题咨询与学科分析,帮助教师和研究人员把握学科发展趋势;为教师和研究人员提供文献层面的帮助,包括科技查新、论文查收查引等;利用学科分析评估工具,开展学科分析和评估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支撑等 [4]。
三是关于学科服务背景的研究。在现有研究领域中,一直离不开的一个话题是“双一流”建设背景,现阶段要求高校学科服务要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供有力支撑[5]。在此基础上,各个高校都致力于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打造初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特色学科,从而形成高水平的学科集群,这也为学科服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图书馆学科服务部门要主动对接学科建设需求,提供精准的文献资源、研究支持等服务。
2 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问题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2.1 研究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近10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问题论文知识图谱的相关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图书馆学界对学科服务问题的研究存在着以下2个方面的不足:
(1)从该问题的论文数据来看,当前专门研究图书馆学科服务问题的专业学者少之又少。从文献数据来看,发表相关论文的学者不足100人。发文作者一般都是高校图书馆学科工作者,基本是就本校学科服务工作进行研究论述,持续性不高,大部分学者仅仅发表过1篇相关文章,高发文量作者较少。持续性发文的学者数量较少,无法从过去到现在整个发展历程来看待学科服务情况,指导意义不大。笔者认为,学科服务工作作为图书馆领域学科,其研究内容以及应用不如一些热门学科那样广泛,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资源配置时可能会倾向一些更具影响力的学科,而图书馆学的研究环境相对单一或封闭,可能会导致一些潜在研究者的认知度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研究学者的数量和研究投入[6]。
(2)多数成果来自图书馆学科或者图书馆实践领域。从文献数据来看,80%及以上的学者都是来自学校图书馆工作者,就本单位学科工作做相关研究,缺少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图书馆学科服务是一项需要多个学科共同去参与的工作,其中需要计算机学科为学科分析提供系统的、有序化的学科数据清洗;由教育学和教学研究学科提供新的政策要求和解读,为学科服务工作指明方向;由情报学学科提供对学科数据的可视化分析等。
2.2 未来研究的空间和发展趋势
2.2.1 数据时代下学科服务工作转型研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用户对于知识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效率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已经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1)服务理念转型。图书馆工作应从“以书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要强调学科服务的主动性和前瞻性,主动了解用户需求,提前布局学科服务。(2)服务内容转型。首先要开展学科咨询服务,为学校师生提供专业的学术指导和解决方案,让他们在科研方面更加有的放矢。其次要拓展知识服务的深度,现阶段学科服务部门作为学校科研评估、情报分析的重要场所,更要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支持。(3)服务方式转变。打造线上以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更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以及提升服务效率。
2.2.2 学科服务工作的深度挖掘
2015年国务院公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以学科建设为“双一流”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这就表明学科服务工作将成为高校评估的重要内容,近10年的学科服务研究已经相对完整与全面。高校图书馆工作应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符合本校现状的学科服务工作。现阶段应该加大对学科数据分析的深入挖掘,包括基于ESI、InCites、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的使用,进而在学科分析过程当中能获取对标以及本校的指标数据,如文献增量、被引频次、引文影响力、h指数、ESI排名等,作为衡量高校学科发展水平的有效依据。
2.2.3 促进学科服务工作交叉研究
学科服务工作作为图书馆学的范畴,单一的研究学科服务往往难以全面、深入地解决复杂问题,而交叉研究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形成更为综合的解决方案。未来学科服务工作研究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可以结合以下两个学科开展交叉研究。一是情报学。情报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和利用规律,旨在帮助人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以及利用的效率。学科服务工作中的查收查引、科技查新、专利分析、学科分析等内容均需要处理海量数据。情报学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帮助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更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建立起高校的信息检索系统,使用户更快速地找到所需信息。二是计算机学科。计算机学科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交叉研究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学科能够为图书馆工作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能够使图书馆将传统的纸质资源数字化,形成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数据库等数字化资源。这不仅仅能够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进行访问,还能够大大提升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
3 结语
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学术资源中心,它收藏了丰富的图书、期刊、报纸、电子资源等学术资料。而学科服务工作在高校的教学以及科研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帮助师生掌握信息检索的技能,提高他们信息素养水平。学科服务工作在近10年随着政策要求的不断调整也发生了很多变动,未来需要更多的图书馆学者以及学科服务工作者用更加全面多样的学术视角去阐释。
参考文献
[1]任越.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档案文献编纂问题研究述评 [J].中国档案研究,2020 (1):127-140.
[2]马静,孙卫忠,张媛,廖文怡.ESI学科分析助力“一流学科”建设实践与探索:以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11):35-39.
[3]吴丽坤.“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情报服务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 (11):274-275.
[4]周江河,张淑军.浅议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5):44-46.
[5]杨小莉,黄杉.“双一流”高校学科服务现状与优化研究[J].图书馆界,2022(4):44-50.
[6]王芩.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思路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7(9):8-9.
(编辑 李春燕)
Review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subject service of Chinese university libraries based on bibliometrics
XUE Han
(Library,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ata era, libra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lace for data information analysis in universities, and its subject service work will also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library work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focus and hotspot evolution of the subject service work of Chinese university libraries, this paper tak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collected in CNKI full-text databa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CiteSpace knowledge map mapping and document metrology tools to sort out the research context of the subject servic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e past decade. This paper sums up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is problem in library work, and provides new ideas for future discipline work.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document measur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