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研究现状、热点分析及未来展望

2024-11-12 00:00:00岳汉秋张家仪张欧阳田超前李加加罗帅伟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20期

摘要:文章以“专业硕士”“培养质量”为主题词,以1998—2023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的1749篇文章为研究对象,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发文量、机构及作者共现、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及突现等分析,探讨了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研究现状、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最后,文章基于研究结论从研究模式与视角、研究内容、研究问题等方面对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研究提出了方向与建议。

关键词:专业硕士;培养质量;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类);项目编号:2023SJGLX341Y。平顶山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22-JY16。

作者简介:岳汉秋(1988—),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地理大数据建模与分析。

0 引言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1]。教育部在2023年11月30日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中强调了专业硕士的地位,并提出到“十四五”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如何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了当前研究生教育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学者们从培养模式、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笔者梳理当前针对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研究文献,尚未发现针对其系统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因此,现有研究不能把握专业硕士培养质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无法从宏观视角提出硕士培养质量的对策与措施。作为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工具,CiteSpace提供了对研究领域相关知识的解释与预见功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学科文献知识的归纳和可视化研究[2]。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对1998年—2023年中国知网中关于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年度发文量、作者共现、机构共现、研究热点及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厘清研究热点,把握研究趋势,旨在从宏观上为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建议。

1 数据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CNKI数据库为检索来源,以检索表达式“专业硕士”和“培养质量”为主题词进行搜索,检索得到1998年—2023年的2509篇文献(时间范围截止到2023年12月)。为了数据检索与内容呈现的精确性及可视化,本文对数据进行清洗,包括数据残缺值的填充、数据描述不一致的统一、重复及模糊数据的剔除与合并,最终共得到有效文献1749篇。本文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绘制软件CiteSpace 6.2,围绕“现状梳理-热点探测-趋势分析”的思路,采用的指标和可视化图谱包括作者合作图谱、机构合作图谱、关键词聚类、突现词图谱。其中作者共现、研究机构图谱用来表现该领域的主要学者群体及研究团队合作情况,关键词聚类用于揭示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突现词图谱用于研究该领域内的关键性和转折点。

2 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研究的基本现状

2.1 年度发文量分析

以年为统计单位,对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相关1749篇文献绘制时间序列图,如图1所示。可以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年—2006年,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研究处于发展初期,发文量较少;第二阶段,2007年—2015年,发文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尤其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本科生就业问题愈加突出,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教育部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培养形式,针对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研究文献也相应增加;第三阶段,2016年—2023年,波动下降至平稳趋势,年均发文量达到97篇。

2.2 发文作者分析

本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作者合作网络,包括600个节点(作者)、382条连接,网络密度为0.0021,作者合作关系较为松散。通过检索原始数据发现,发文量最多的是重庆医科大学的陈地龙,合作的作者较为稳定,共发文9篇,主要聚焦于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的探索实践研究;其次是吉林农业大学的李勇,发文量为9篇,其研究主要从宏观方面探索专业硕士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施。根据普莱斯定律,核心作者发文量最终计算结果为2.2,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大于该值的作者共计25人,这些核心作者累计发文量为98篇,奠定了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研究的基础,占总发文量的5.2%,低于全部发文量的50%。这表明该领域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且部分联系紧密的学者之间大多属于同一高校或是同一地区,缺乏规模性和合作化的研究。此外,通过对原始数据检索,发现共包含128篇中文核心文章,占总文章的6.75%,表明有权威核心影响力的占比较小。

2.3 研究机构分析

在CiteSpace软件中绘制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网络中节点越大,表示该机构对外合作的频次越多,通过计算得到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密度为0.0061,表明了各机构之间的合作总体较少,并且并不紧密。此外,以重庆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为代表的研究机构群连线次数最多,说明这些机构群联系紧密,在该领域影响力较大。进一步地,按地级及以上城市对发文量进行统计,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武汉发文量最多,依次为129、84、76、66和58篇,形成了一个菱形结构。此外,在长三角区域也呈现了集中分布趋势,而西部区域则发文量较为稀少。这与高校发展历史条件有关,发文量大、集中地方的高校建校时间较早,对于专业硕士培养领域的研究与探索较为急需,起步较早,是该领域的先行者。此外,东部和南部地区一方面经济发展较好,实力雄厚,对高校研究资金支持力度大;另一方面对于应用型专业硕士需求量也大,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也更好地促进了这些地区对于专业硕士培养质量领域的研究。

3 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研究的热点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可以探究学者关注的核心内容,从而准确地把握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如图3所示,共得到588条节点和2839条连线,节点越大,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多。除去“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等主题关键词外,“质量保障”“学位论文”“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等也是高频关键词,且一直都是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此外,“工程硕士”“临床医学”“教育硕士”“体育硕士”4个词语频次较高,说明在专硕教育探索领域,学者们对于工程类、医学类、教育类、体育类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研究较多,影响较大。计算关键词共现网络上各节点的中介中心性,如表1所示。除了前三名主题词外,“工程硕士”“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临床医学”“体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中介中心性较高,以上关键词在该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带头和桥梁作用,即学者们对这些词组成的领域研究较为关注。此外,在“评价体系”“产教融合”“分类培养”“课程设置”“专业实践”“研究生导师”等方面的研究也呈现集中性,表明学者们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产学研”领域较为关注。

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通过CiteSpace中的LLR(对数似然比)功能,得到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研究领域的聚类图谱,为了提高聚类精度,本文在聚类之前进行了关键词合并,如将“培养”与“研究生培养”合并为“研究生培养”;“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合并为“实践能力”等,归纳出前12个明显的聚类主题,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全日制”为本研究主题词,不再讨论。#2为培养模式,主要对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包括培养目标、培养组织、对策等关键词;#3为质量保障,主要聚焦于专业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学位标准、保障体系、质量评估等词;#5关注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实践能力、产学研、实践基地等词;#6为学位论文,主要聚焦于论文质量的把控,包括论文质量、指标体系等词;#8和#10聚焦于医学专业硕士,主要关注其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9协同创新,强调了与实践单位的协同培养问题,并注重创新,包括管理、协同创新等词;#11为二十大,包括新时代、中国模式、自主培养,是专业硕士培养与国家方针政策一致的体现,也表明了国家政策对专业硕士培养方向和质量的影响。

3.3 热点维度解析

在研究热点中,培养模式、实践能力、学位论文是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研究中的关键,下面对这3个研究方面展开阐述。

(1)培养模式。在对培养模式内涵的界定中,钟云华和雷杰[3]从广义、狭义、融合三种类型对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认为对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优化是提升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在早期研究中,学者们对于不同学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如杨满福[4]、彭建刚等[5]分别从微观层次上对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和金融学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探索。随着专业硕士培养规模逐渐增加,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其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并结合国家战略如乡村振兴、双一流建设等,提出了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6]。但目前我国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仍然存在着与学术型硕士同质化明显、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匹配不够等问题。因此,仍需结合行业需求对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协同培养机制、多元化培养途径等方面进一步的探索。

(2)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硕士教育中的重点,其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其蕴含在课程学习、专业实习、基地实训等诸多环节中,教学形式多样[7]。因此,专业硕士课程设置要注重实践取向且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践性,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模拟训练等方法。此外,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以项目驱动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也是提升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3)学位论文。在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上,本文涵盖了论文选题与综述、论文水平、论文写作及学风、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学者们也采用了定性和定量方法进行了案例分析[9]。祝军等[10]认为学术及实践导师的指导、是否参与课题、学校氛围等因素对于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都具有影响作用。学位论文是专业能力的直观体现,也是申请专业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能够集中表现和衡量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然而,通过对该领域研究文献梳理发现,选题不足、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应用思维不强、分析能力不足、科研方法掌握程度不够、研究深度不够等仍然是当前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催生了新需求牵引和新形势要求,也为专业硕士培养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如何实现专业硕士的高质量培养也成了重中之重。如前所述,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优化、实践能力提升及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是实现其专业素养的关键方面。在新形势下,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开展针对专业硕士培养的相关研究并提出相应方案和对策。

4 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研究的发展流变

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对关键词首现时间、活跃持续时间及突现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包括731个节点,2711条连线。基于关键词时间线图谱,本文将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8年—2009年,对于专业硕士培养的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如“发展”“思考”“研究生教育”等词在2001年突现,学者们开始探讨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构建。此外,随着时间发展,“培养模式”“学位论文”“产学研结合”“评价指标”“双导师”“实践能力”“创新性”“改革”“协同创新”等词语开始频现,说明起步阶段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视角广泛。但需要指出的是,该阶段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广度较泛,但深度不够。

第二阶段:2010年—2019年,该阶段属于行业需求导向阶段。“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创新能力”“创新驱动发展”“产业需求”“保障机制”“协同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并轨培养”等词频现,表明该阶段对于专业硕士培养领域的研究重视行业导向,关注其应用性特征。“协同创新”“实践基地”“地方院校”“保障体系”“规范化培训”等词分别在2014、2015、2016、2017年突现,表明学校和实践基地之间的合作模式开始受到重视,且制订了保障体系。

第三阶段:2020年—2023年,这一阶段专业硕士培养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新形势的发展背景相结合,“互联网+”“乡村振兴”“新时代”“共同体”等战略对于专业硕士的培养给出了机遇和挑战。专业硕士培养单位也贴合时代需求,贯彻二十大针对硕士培养的“高质量”要求,从而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背景的高层次应用人才,相关研究也从导师队伍建设、创新应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给出了方案和对策。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对1998年—2023年CNKI中1749篇针对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研究文献制作了可视化图谱,探析了该领域的基本状况、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并得到如下结论。(1)专业硕士培养领域总体发文量呈上升态势,发文量峰值出现在2015年,之后波动下降至平稳趋势。(2)学者之间合作的内聚性较小,整体而言较为分散,小部分集中,研究力量缺乏均衡性;研究机构之间多为高校,高校之间合作较为紧密,但缺少与企业、研究所的合作。(3)在研究热点上,重点关注培养模式、实践能力、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等方面,国家政策对于专业硕士培养方向和质量有影响作用。(4)从脉络演进来看,我国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研究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从起步阶段到更为细化的专业领域,形成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近几年则与时代背景结合,更突出专业硕士的应用性、专业性。

本文针对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研究提出如下建议。(1)调整研究模式与视角。当前的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需要增加定量化的分析,如在学位论文方面,通过收集专业硕士论文的盲审评分数据、答辩成绩,对论文质量进行定量评判。在实践能力评价上,构建专业硕士学生样本库,对其学习和工作后一年进行跟踪调查,针对学生、导师、工作单位设计调查问卷,对专业硕士实践能力进行打分,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研究内容要注重学科间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其应用方向、侧重点不同,因此,在制订不同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实践能力评判标准上需要求同存异,既保持共性,也需要体现不同专业的特性本质。(3)针对专业硕士培养的实际问题有待深入挖掘。当前的研究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针对论文标准的制订、培养模式的制订、校企合作模式的制订等,但后续培养成果未见其形。因此,深入实践,从实际出发,将理论落实到实际看成效,评优缺是进一步需要探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铁铮.专业硕士的定位与评价[J].北京教育(高教),2021(8):6.

[2]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242-253.

[3]钟云华,雷杰.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优化路径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22(6):103-108,112.

[4]杨满福.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5(2):31-34.

[5]彭建刚,周鸿卫,周行健.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2):26-28.

[6]关海宁,刁小琴,刘登勇,等.基于“双一流”协同乡村振兴的食品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食品学报,2024(2):489-495.

[7]魏绪秋.基于过程性评价的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2(27):65-69.

[8]郑禄林,王金.校企合作下“导师—研究生—本科生”多层次联合实践培养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3):131-135,148.

[9]贾守梅,胡雁,张玉侠,等.上海市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22(5):399-405.

[10]祝军,郭丛斌,方晨晨.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20年全国公共管理硕士毕业生调查数据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6):60-70.

(编辑 李春燕)

Research status, hotspot analysis and future prospects on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master’s education :based on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analysis

YUE Hanqiu1, ZHANG Jiayi1, ZHANG Ouyang1, TIAN Chaoqian1, LI Jiajia2, LUO Shuaiwei1

(1.College of Tourism and Planning, Pingdingshan Univeristy, Pingdignshan 467000,China; 2.Engineering School of Malaga, Pingdingshan Univeristy, Pingdignshan 467000,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1749 papers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database from 1998 to 2023 using “professional degree” and “training quality” as keywords. Further, the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Spac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ublication volume, co-occurrence of institutions, authors, and keywords, keyword clustering and emergence, aiming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status, hot issue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professional master’s training quality.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is paper propose direc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study of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master’s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search models and perspectives, 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question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cultivation quality;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