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为什么是李娟?

2024-11-11 00:00:00

苍茫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在近期热播剧《我的阿勒泰》中,如诗如画的北疆风光和质朴有趣的剧情,仿佛初夏微风吹过,让观众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随着《我的阿勒泰》的热播,原著作者李娟也再次走入大众视野。同为新疆作家的刘亮程曾如此评价李娟:“我相信土地会像长出麦子和苞谷一样长出自己的言说者,而李娟,就是这样一个言说者。”不少人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人生经历,让李娟的笔触拥有了纯净洒脱却又直抵人心的力量?

回头看李娟的成长经历,她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写作者。她从小说话不利索,到了5岁还说不清楚。正是因此,她不爱与人交流,而是“不分青红皂白、泥沙俱下”地去阅读。上学时,李娟喜欢数理化,文科却学得一塌糊涂。她不喜欢紧绷绷的学习状态,对“考大学”也没什么概念,高中还没读完,就在成绩不好和家庭条件窘迫的双重压力下,仓促地给自己的学习生涯画上了句号。

李娟之后当过流水线上的小工、超市的推销员,为了生活,也曾拿着自己的文章向杂志社投稿,“屡败屡战”。后来,因为作品得以发表,她曾获得了一份体面又稳定的工作。但五年后,她再一次选择回到了“野外”,跟随牧民放羊、牧牛、做针线活,并用文字将这些记忆描绘。

李娟曾说:“我写下的故事曾让无数读者向往,其实最向往的是我自己。”她将“记忆里最美好最闪光的时刻”铭记在书里,书中的那个“我”正是她渴望成为的样子——任性、光明、从容、快乐。但现实生活中,“不合群”的她苦苦拉拽“站在这些松弛文字反面的自己”。李娟不愿意将这种软弱和伤感带到文字里,甚至坦言自己的一些作品带有“讨好”的成分,写的时候会考虑读者的视角,而不是肆无忌惮地去表达。为此,她精心锤炼字句,将那些美好的瞬间细细打磨后递给读者。她将此称为“算计式”的写作,但这并不是要麻痹读者,而是想要大家用“另外的眼睛和角度去看待一切”。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对自己近乎残忍的剖析、对读者完完全全的坦诚,李娟才得以成为李娟吧。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素材解读

李娟之所以成为李娟,一方面是因为她的文字真诚、幽默且极具感染力,让读者深受感动;另一方面,她的经历也十分丰富,有着深厚的生活积淀,这使得她的文字更加真实、自然。新疆的自然与人文风情,也为李娟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我的阿勒泰》便是她的代表作,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阿勒泰的壮丽、生活的琐碎与欢乐。李娟的文字,如同一场心灵的按摩,让读者在平凡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与诗意。

适用话题

玉汝于成、诗意世界、极致真诚、生活哲学……

运用示范

“李娟”,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名字,但在这个名字前面加上“作家”的前缀之后,她便又成了全国的唯一。作家李娟自有其魅力。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从李娟的人生经历来看确实如此,她不仅像一个天真的“画师”,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也像一个独身的英雄,入眼皆风景,耳闻是诗歌,认清苦难,咀嚼孤独。当我们处在人生的逆境时,不妨看一看李娟的作品,去发现那些世间未被洞悉的美好,感受心灵上的反复叩问,让这种清醒为我们注入光亮。进而,让我们在任何一片土壤上都能一路向阳,随万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