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提高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智慧化水平,将BIM技术应用于工程中。在施工阶段,建立BIM模型,将模型导入NRTER软件进行具体应用,对所需的预留预埋进行设计,对机电设备机房进行漫游,调整不同管线之间的距离,消除理解偏差。利用RT34SFG软件对安装过程进行虚拟化展示,预制施工计划,将不同施工阶段的构件与方案进行结合,通过动画形式来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动态展示。研究结果显示:该建筑工程内R1~R5的测量点的碰撞数量均为0;在5个测点中,预制混凝土墙板尺寸厚度均在150~155mm之间,结果符合预期。
关键词:BIM技术;智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管道安装;施工模拟
0 引言
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机电安装工程在提升建筑品质、实现智能化管理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应用不同安装技术,可以实现对机电安装工程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从设计、施工到运维,都能得到高效的支持。其能够促进各专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信息资源的交互。
文献[1]方法在机电安装工程中,难以确认管线之间的碰撞情况,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管线之间冲突,从而增大了施工进度。文献[2]方法若使用不合格材料,将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故障率增加等问题。文献[3]方法由于施工不规范造成失误较多,导致施工效果难以符合预期。在智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合理应用机电工程多种安装技术,不仅可以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成本,还能优化施工设计,提升施工品质。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以BIM技术为工具,将其应用于智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中,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测试与分析。
1 工程概况
某智慧机电安装工程由地下三层和地上两栋主体建筑组成。其中,2#楼为一座高层写字楼。工程内设置一个能源房为冷冻机房,其中装备了4台制冷机组,功率为3540kW,制冷量为1200kW。
该机组采用定流量交替设计模式,并运用分流装置将水流分成不同路线,以满足施工中的不同需求。工程选用定压运行方式,由于工程设有多个配电间,且单个设备质量较大、管线复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预先做好管线预留口,以方便后续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2 BIM关键技术应用
2.1 构建BIM模型
2.1.1 项目初始化与基础元素设置
首先,运用TATUR软件启动项目创建。在此阶段,主要工作是采集真实建筑机电工程的设备信息、建筑信息以及水电信息。这些信息为后续建模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随后,通过绘制轴网,形成一个初始的元素工作集,为后续添加三维部件打下基础。
2.1.2 三维部件添加与属性补充
在基础元素设置完成后,开始添加三维部件,如剪力墙、水管等。这些部件的添加需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对于每个部件,都需要补充其属性信息,如材质、尺寸、位置等,以便后续进行精确的分析和计算。
2.1.3 建筑结构孔洞预留与机电安装准备
对于建筑结构中的剪力墙等部分,预留的孔洞位置至关重要。在建模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孔洞预留,以减少机电安装时的返工,提高整个结构的受力性能。同时,利用BIM技术的三维多元化处理,对机电设备的安装位置进行预留预埋,确保安装过程的顺利进行。
2.1.4 信息整合与模型优化
在建模过程中,不同专业的信息需要整合到一个模型中,以便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通过BIM技术,可以精准获取预留孔洞的位置和信息,减少重复开凿问题。此外,将预留孔洞的信息统计成信息集,方便后续查找和使用。在模型建立过程中,还需对建筑物高程点进行确认,设置整体模型设计参数,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1.5 模型导出与场景信息绘制
整体模型建造完成后,需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部件无缺漏。随后导出网络数据集以及线信息,设置完成后将Revit模型导出。最后,将数据全选添加至新场景中,以便在GIS中进行场景信息的绘制和展示。
通过以上5个步骤的精细操作,可以成功建立BIM模型,为后续的智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提供有力。
2.2 管道安装与布置
利用BIM漫游技术检查建筑的机电安装设备与管道布置,是智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关键环节。
2.2.1 BIM漫游技术应用与管线优化
在智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BIM漫游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机电设备机房进行漫游,可以对冷热源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空间布置过程中不存在碰撞情况[4]。特别是在管线密集处,BIM漫游技术允许我们进行多次漫游,精确调整不同管线之间的距离,满足其在深度与高度上的功能需求。
这种可视化展示方式不仅为技术人员提供了清晰的展示效果,还能通过实时漫游对复杂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消除理解偏差,实现更为精准的施工效果。
2.2.2 BIM软件在管线排布与碰撞检查中的应用
在智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模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利用BIM软件整合各专业布置图管线,并按照管道的具体原则进行全面的优化排布。通过获取设计图中的管线碰撞定位[5],按照更为优化的顺序进行调整,以防止管线碰撞的发生。
此外,利用BIM软件还能建立不同模式的系统模型,并输入不同构件信息,以便在机电安装工程各专业管线交替后进行碰撞检查。通过Revit软件优化管线,可以清晰地展示不同管线、设备的型号和具体标记位置,为施工提供准确的指导。机房和走廊区域管线排布如图1所示。
2.2.3 虚拟施工展示与资源调配
在机电安装工程中,预留预埋工作同样关键。利用RT34SFG软件可以对建造过程进行虚拟化展示,通过导入BIM模型,预制施工计划,将不同施工阶段的构件与方案进行结合,即形成三维模式的动态展示。
这种模拟结果不仅有助于具体管理项目,还能精准地调配人力、材料和机械设备等资源,确保施工能够顺利进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施工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3 BIM+GPS物料跟踪管理
利用BIM技术能够将所有物料信息统计到模型当中,可以对机电工程安装所需成本进行分析。在管控过程中,采用BIM+GPS组合定位,以工序状态为主线,对物料的生产加工、运输、安装、验收等信息状态全过程跟踪管理。跟踪节点根据工序及现场需求设置,用不同颜色来标记区分。在整个物料跟踪管理过程中,每一个模型构件都对应唯一二维码,通过二维码定位模型中的构件,确认物料的出库等,实时同步至云端平台[6]。
二维码显示属性值可提取模型信息,如楼层等。全部构件以二维码为载体进行对接,利用移动端将设备和清单进行扫码挂接,可在工序清单GPS定位中查看运输跟踪信息。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可通过BIM平台,实时掌握物料的加工状态,更利于项目物料管控。
2.4 施工模拟
将模型导入Navisworks软件,根据施工计划,将相应的构件链接,模拟结果以三维动画的形式显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将现场情况输入模型中,分析工程施工进度。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当管道敷设完成后,需要调整系统安装空间,利用BIM进行施工方案展现,通过三维转换的方式能够帮助施工人员科学应用施工方案,提升施工水平。
3 测试与分析
3.1 测试准备
在智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为了测试BIM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对设备和管网进行调试运行后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验收,需要确定检查点的个数,并根据不同的等级对测点质量进行划分。表1为机电安装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验收资料清单。
通过BIM技术对功能区进行扩展,将质量检验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录入到功能区中。在对方案结果进行审核时,对需要检查的构件对应图元进行点击,并在弹出的窗口中修改其体系中各个构件的位置,获得不同构件属性信息。运用BIM软件对建筑工程预制构件之间进行碰撞检测,确保内部没有冲突,以判断其是否达到设计效果。
3.2 测试结果分析
3.2.1 碰撞点数量
运用TD45型测试仪进行测试,设置R1~R10个测点,分别在5/5~5/20期间进行碰撞测试,以验证在预制构件搭内部中的应用效果。得到碰撞点数量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中结果可知,在测试期间,该建筑工程内R1~R10的测量点的碰撞数量均为0,结果符合预期。在检测过程中,预制构件内部没有发生冲突,说明本文方法应用后能够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
3.2.2 预制混凝土墙板尺寸厚度
同时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应用性,利用BIM模型指导预制构件的加工,确保构件尺寸的准确性。在通风口处,设定预制混凝土墙板尺寸厚度150~155mm能够达到设计标准。在测试过程中,进行5个小组进行测试,得到预制混凝土墙板尺寸厚度如图2所示。
由图2中结果可以看出,在5个测点中,预制混凝土墙板尺寸厚度均在150~155mm之间。通过将设计阶段的BIM模型转换为预制构件的三维模型,可以确保预制混凝土墙板尺寸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可运用BIM技术进行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验收,利用现场定量测试来获得工程中管线碰撞情况。通过现场实测与BIM技术综合应用,体现出了BIM技术在机电安装工程验收中的显著作用,其不仅能够提供详细设备信息和空间布局,使得验收结果更加精确,还能反映实际情况,增加验收辅助工具的可靠性。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BIM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优化了在智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工程质量,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BIM技术不仅能显著提升机电安装工程的效率,还能够实现机电安装工程的数字化管理。但该设计还存技术标准、隐私保护、成本结算等方面的问题。今后在研究中,将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优化设计方案,推动BIM技术在智慧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的深入应用,以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计豪丰.计算流体力学在暖通工程机电安装中的应用[J].暖通空调,2023,53(S1):399-401.
[2] 符莎.浅析提高建筑机电工程项目安装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J].中国设备工程,2023(21):28-30.
[3] 吴佳明,陈健,陈国良,等.基于BIM技术的地铁基坑工程施工仿真模拟方法[J].岩土力学,2022,43(S1):553-566+579.
[4] 祝兵,张云鹤,赵雨佳,等.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工程参数化智能建模技术[J].桥梁建设,2022,52(2):18-23.
[5] 王开,罗天靖,李辉,等.基于BIM技术的桥梁下部结构参数化建模与协同设计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23,67(10):134-140.
[6] 伊金浩,张毅,陈善乐,等.基于BIM技术的接触网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23,67(10):171-178.
[7] 吴佳明,陈健,陈国良,等.基于BIM技术的地铁基坑工程施工仿真模拟方法[J].岩土力学,2022,43(S1):553-566+579.
[8] 姜劲松.智能建造背景下基于BIM技术的高校基建项目管理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23(2):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