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美美与共

2024-11-10 00:00:00李滢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4年9期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建设是国家事权,是铸魂工程。党中央高度重视教材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要“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实“五育并举”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完善育人目标,优化课程设置,重组课程内容结构,增强课程育人功能,系统绘就新时代义务教育的育人蓝图。2024年9月,修订后的新教材在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启用,三年内覆盖所有年级。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体现了教育理念的革新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

一、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也在持续优化和调整。在这一进程中,课程标准的制订和修订扮演着重要角色。课程标准不仅是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重要依据,而且影响到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教育理念的贯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课程标准的更新反映了教育目标的调整和教育内容的优化。《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相较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在指导思想、育人目标、学科范畴、核心素养、学段划分、学习任务群、课程理念、内容整合度、学业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等方面,都体现出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课程内容的优化。因此,吃透新课标精神,是编好新教材、用好新教材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任务。

第一,从指导思想上看,新课标强调教材修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教材要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保障。

第二,从育人目标看,结合义务教育的特点和课程定位,新课标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通过艺术的方式去理解和表达多元文化的能力。比较而言,2011版课标偏重学生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提升。两版课标均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具体表述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第三,从学科范畴来看,2011版课标采用单一美术学科模式,专注知识技能的传授,强调美术学科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新课标转变为艺术综合学科,扩大了学科范畴,将美术与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整合为艺术学科,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体现出艺术教育的全面性和多元性。

第四,新课标明确提出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艺术课标提出四个方面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创造力、表现力和文化自信,体现了艺术教育的深层目标和价值追求。

第五,加强学段衔接。新课标将义务教育划分为四个学段,即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第二学段(三至五年级)、第三学段(六、七年级)、第四学段(八、九年级)。基于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各学段都有针对性很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又体现出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

第六,新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围绕核心素养设计一系列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习任务,通过完成任务,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成长。

第七,优化课程理念,进一步强调艺术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2011版课标秉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理念,注重美术教育的普及性和趣味性。在此基础上,新课标进一步提出“以美育人、注重体验、课程综合”的新理念,重视学生的艺术体验和审美感受,以及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尤其注重通过艺术探索人的内心世界和与外部环境的关联,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体验更深刻的情感关怀。

第八,从内容整合度上看,新课标将多种艺术形式纳入同一课程体系中,促进了不同艺术形式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比较而言,2011版课标的课程内容主要聚焦美术学科内部的知识体系,更注重美术知识技能的训练。

第九,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教与学的指导性。新课标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出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果的具体表现,明确各学段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要求,为教材编写、教师教学、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第十,从评价体系上看,新课标实行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在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方面的成果,又重视对学习过程中参与度、合作精神和情感态度的评价,体现出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全面性。新课标强调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就是更加关注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比较而言,2011版课标侧重美术学科内部的评价,侧重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和作品的完成度。

由此可见,两版课标在以上多个方面存在显著不同。新课标紧紧围绕对人的培养,不仅强调人才的培养要从知识技能型提升为多元素养型,而且在培养创新思维、审美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都做了积极探索,提出明确要求。课标的这种变化既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又为未来艺术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可以预见,新时代艺术教育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强调人与文化、人与社会等的深度融合。

二、人美版新教材的主要特色

人民美术出版社作为毛泽东主席提议成立、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社名的美术出版国家队,自1951年成立至今,始终致力于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研究和教材研发出版工作,取得新中国教材出版史上多项第一:1978年出版国内第一套小学美术教材;1981年出版新中国成立后经教育部审定的第一套统编全国中小学美术教材;1983年出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套中等师范学校美术教材,填补了中师教育没有教材的空白; 1987年出版第一套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版美术课本,保障九年制义务教育按计划在全国推行;1996年出版经国家教委审定的第一套高级中学美术教材;2001年出版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全国版和北京版义务教育美术教材,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两套美术教材的出版社;2021年,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中国书画》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奖,人民美术出版社也成为唯一获得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奖的美术出版社。

2022年,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人民美术出版社积极响应,组织全体参编人员学深悟透新课标精神,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有规划、有步骤的修订编写。教材的修订编写强化育人导向,旨在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养成,促进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修订后的人美版艺术教材立足培养时代新人,覆盖美术、戏剧、影视、舞蹈多门学科,强调艺术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审美力和提升文化素养中的独特作用,在学科育人、落实新课标精神、内容结构优化、艺术门类多元、实践项目创新、文化传承与现代融合、评价体系创新、文图兼美、配套教学资源丰富、加大教师培训与支持力度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特色。

一是进一步强化美术学科育人功能,让教材真正成为体现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民族价值观和人类文化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和阵地。人美版新教材充分体现美术出版国家队的导向意识和担当精神,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放在首位。新教材通过中国经典美术作品、艺术家及其创作和成长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为人民的理念,认识艺术在社会变革、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为培养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社会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体现文化交流互鉴的基础上,人美版教材尤其关注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展现与弘扬,尤其关注对学生树立中华文化自信的培养。教材系统呈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典美术作品,介绍传世画家,系统介绍不同美术流派的特点和成果,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美术的魅力,帮助学生从小培养对中国美术的亲切感和感受力,逐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断提升艺术鉴赏能力,树立文化自信,在多元文化语境下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本民族文化艺术。

二是落实新课标精神,强调“以美育人、全面发展”,做到学以致用、以用带学。新教材通过丰富的艺术活动和项目,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体现出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积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从单一的知识技能型转向更高层次的复合型、创新型。新教材通过多元化的创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自主学习和展示空间,特别关注和引导学生用艺术的手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强调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的养成,为未来生活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是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围绕课标要求,新教材采用主题单元式结构课程内容,构建美术知识体系。各单元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涵盖多个艺术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单元内各课的设计既考虑到内容的连贯性,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一年级教材关注幼小衔接,增强趣味性,降低难度,减缓起始阶段的学习坡度,让学生产生兴趣,好学,爱学。修订后的内容结构既保证了学科内知识技能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又加强了学科间的有机关联,便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四是艺术门类多元。教材打破传统美术教材的局限,以美术为本体,将多种姊妹艺术有机融合,实现了对艺术领域更广泛、更深入的覆盖。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激发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探索兴趣,认识美术与姊妹艺术的广泛关联,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艺术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五是实践项目创新。新教材注重实践项目的创新设计,结合时代特征和生活实际,设计了一系列贴近生活、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引领性的美术活动,不仅引导学生参与美术、热爱美术、弘扬美术,做爱美、知美、懂美、用美的新时代少年,而且通过美术活动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亲身感受,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又能在艺术的熏陶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观。

六是文化传承与多元融合。新教材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础上,积极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和科技成果,实现了传统文化与数字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新教材体现全球视野,通过介绍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艺术流派和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外文化的魅力,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这种古今中外的交融与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七是评价体系创新。新教材创新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艺术学习的过程、态度和情感体验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学生艺术成长档案袋,实施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全面记录学生的艺术成长轨迹,促进个性化发展。

八是文图兼美。新教材版式设计美观、大气、富有时代感,不仅内容遵循科学合理的架构,视觉呈现更是精益求精,力求实现图文并茂的完美融合。教材插图经典性强、形象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教材中精美的美术作品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艺术的桥梁,有助于学生在赏析艺术作品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新教材的文字也是严谨而不失生动,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递丰富的艺术理念,促进学生思维深度与创造力的提升。文字描述既有生动的情境,又有能够引发情感共鸣的情节,不仅传达了艺术知识和技巧,而且用美而规范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与生活、与社会、与时代的关联。新教材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艺术感强、充满启发与魅力的世界,极大丰富了学习体验,使美术教育不再局限于单一维度,而是触及学生心灵、人格的全面成长。

九是配套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方便教师教和学生学,新教材配套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期刊、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示范课等。随着新教材的启用,人美App将不断更新示范课、课件等数字资源,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多选择,也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渠道和选择空间。

十是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和支持力度。人民美术出版社始终高度重视教师培训,为确保新教材顺利实施,不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通过举办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教师示范课等丰富的活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新课标精神,掌握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同时,通过人美App数字平台和书刊出版等,为教师提供数字化资源共享、论文发表、学术成果出版、作品展览展示等服务。

2024年9月启用的人美版新义务教育美术教材通过编写创新、实践引领和文化自信的培养,为新时代中小学艺术教育注入了全新活力。新教材不仅体现了新时代对美术教育的高要求,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更丰富的艺术经验,在推动美术教育改革、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促进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用好新教材需要关注的几个点

新教材在修订过程中,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开展全国范围的试教试用,联合27个省、区、市的300余位骨干教师,共同把好导向关、科学关和适宜关。新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学习资源,而且促使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推动中国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用好新教材,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变化。

一是关注课程理念的更新。教育的根基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让他们在包容与支持中发现自己的无限潜能。新课标进一步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这意味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活动选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有所成长和收获。此外,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美术技能,还要关注其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文化素养的养成,要在教学中融入跨学科内容,比如结合姊妹艺术、历史、社会文化等,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大艺术观和全面的美术知识体系。

二是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新教材提倡项目式、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实践项目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的美术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美术知识。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新课标提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强调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学习态度等。评价不再仅仅依赖于考试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轨迹。教师需要设计多种评价工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是关注教师角色的转变。一方面,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艺术表达,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由地展示创意。另一方面,新课标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技能,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此外,教师还需关注艺术教育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将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为培养新时代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他们在爱的滋养下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依据新课标编写的人美版新教材通过有机融入育人理念,通过内容和形式创新,展现出新时代美术教育的育人情怀和发展愿景。新教材不仅在课程内容上全面升级,更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单元式、项目化学习与探究式教学的引领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新教材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多样化的选择与体验,不仅促使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积极转变,而且有助于推动我国基础美术教育向着更符合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相信在教材编写者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艺术的世界里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成为艺术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