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名称]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基于景观基因理论的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传承与发展数据库建设研究”( 项目编号:24SKGH346); 校级课题“基于基因图谱的城市历史景观保护”(项目编号:CRKZK2023008)。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国策的重要路径,在当今乡村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乡村旅游的游客活动中心设计具有重要的探讨意义。笔者提出“弹性复合空间”这一理念,并以乡村旅游游客活动中心设计为例进行探讨,将其贯穿体现在设计之中。
一、游客活动中心的空间特色
乡村旅游游客活动中心的设计,可设置大量檐下空间,视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供来访游客休闲使用。随着当地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后续功能逐渐增多后,便可直接增加围护结构,以增大空间,使空间具有“弹性”。
乡村旅游游客活动中心可承担的职能较多,且针对各年龄段的游客需求具有差异性。面对多样化的游客需求,新建或拆除并非当下最佳的选择。为此,室内可使用易挪动的家具或可移动的隔墙划分空间,对建筑室内进行灵活的分隔、合理组织、有效搭配,集合功能,以满足不同层面的游客需求。
二、游客活动中心的形象提取
以重庆地区为例,游客活动中心的建筑形象可提取当地民居的文化元素,如采用白墙黑瓦坡屋顶,使游客活动中心与本土建筑景观相融合。
高低错落的屋顶与连绵的群山相呼应,营造出一幅幅独特而美妙的画面。片墙框景,水池映景,平台观景,使绝美的景色最大限度地尽收眼底,让游客和村民在活动中心内外,都能够尽情享受到迷人的自然风光。
三、游客活动中心的材料选择
游客活动中心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满足游客的使用需要。主体结构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保证游客活动中心的安全和耐久性,同时也注重在装饰材料的选择上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环境氛围。例如,采用当地传统材料,如木材、石材、竹子等,不仅有利于提升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还能够促进当地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四、游客活动中心的节能措施
为减少旅游事业所造成的能耗,乡村旅游游客活动中心应采用多种措施来提升建筑的自我调节能力。例如,在建筑开口处设置水池,夏季燥热的山风经过水池降温冷却吹入内部庭院,空气通过建筑底层的架空循环,以降低场地内部的气温,以此减少空调的使用。这样既达到了环保节能的目的,又增加了游客活动中心本身的观赏性和吸引度。
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乡村旅游游客活动中心的营建,不仅能够起到对外宣扬本村落优秀的历史文化和村落特色的作用,发展本地旅游事业,还能够改善村落环境,使村落环境向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