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时代责任 拓展制播空间

2024-11-10 00:00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5期

上海一直是我国纪录片生产创作的重要基地,这里曾经诞生全国第一个以纪录片命名的电视栏目《纪录片编辑室》,全国第一家纪录片专业频道和全国率先上星的纪录片频道—上海纪实频道,为中国纪录片产业的探索与发展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近十年来,上海纪录片创作团队和机构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切为了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充分发挥创作主体、媒介与技术的高度自觉性,谱写十年华章,拓展了海派纪录片的表现空间和人文内涵。

紧扣时代命题,记录民族复兴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金融、商业和贸易的中心城市和国家改革开放与产业探索的桥头堡,其每一步探索与前进都代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的艰苦淬炼和精彩演绎。近10年来,上海纪录片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推出了《理想照耀中国》《红色学府》《大上海》《行进中的中国》《山水间的家》《理想之城》《来自新时代的上海报告》《十年逐梦路》等多部反映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向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伟大征程的纪录片。这些作品上接上海城市历史延续的红色资源和红色血脉,下启上海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和美好家园的时代篇章,无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对上海这块热土的百年不变的洗礼、挚爱和承诺。其中,SMG制作的《大上海》是一部深度挖掘上海历史和文化的纪录片。该片通过对上海的历史演变、城市发展以及社会变迁的全景式展现,描绘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风貌和多元文化。该片每集聚焦于上海城市的不同方面,如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等,通过详细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采访,不仅展示了上海的辉煌过去,还探索了它何以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独特的城市魅力的原因与“密码”。《理想照耀中国》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策划的系列纪录片,该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再现历史上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采和伟大抉择,深情讲述了瞿秋白、恽代英、赵一曼等20多位优秀共产党人的真实故事。该片深入探讨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长及影响,涵盖了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的历史成就,通过真实的历史细节和生动地讲述,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追求理想、实现梦想的奋斗历程。《十年逐梦路》可谓是SMG纪录片制作中心提交的一份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人民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实现“中国梦”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经验总结和逼真记录。该片再现了各行各业的上海人民在伟大的逐梦圆梦路上展现出的聪明才智、坚强意志和奋斗情怀。

多元化取材拓展影像表现空间

在紧扣时代脉搏、唱响时代主旋律的过程中,近十年来沪产纪录片在创作题材和表现领域上同时力求多元化和多样化,在横向和纵深上同步拓展纪录片的表现空间。除了关注城市发展的不同侧面,例如旧城区的拆迁改造、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市民生活的变迁之外,近年来还涌现出对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人文传统、文化遗产、科技进步等多元领域和题材的探索。例如,为了树立“四个自信”,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近年来沪产纪录片深耕人文传统与文化遗产题材的创作,推出了《海上丝绸之路》《本草中国》《本草中华》《何以中国》《江南村落志》等一系列精品力作,树立了良好的文化品位和观众口碑。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市文物局支持、SMG制作的,关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和灿烂成就的大型考古纪录片《何以中国》甫一推出,就获得了业界、学界人士和社会观众的关注和赞誉。该片基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最新研究成果与重大发现,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文明统一体”滥觞、起源、形成、传承、演进、变化和发展的历史故事,通过影像的方式追溯华夏文明的历史根源,探寻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纪录片《本草中国》在近年来国潮文化繁荣发展的宏大语境中独辟蹊径,探讨中国传统药材的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以独特的切口和精准的视角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人民药食同源、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收获了一大批热衷传统文化的观众与粉丝。该片对中药材的深入挖掘,不仅展现了中药材的科学价值及其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作用,而且通过生动的影像和专业的解读,探讨了这些药材如何影响了中国人的医疗实践和生活方式,传播了中医药独特的文化魅力。另外,在展现国家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的题材领域,近年来沪产纪录片也是精品力作纷呈,推出了《中国最美公路》《太湖之恋》《西藏·自然之路》《我们的美丽草原》《我们的国家公园·武夷山》等一系列纪录美丽中国的纪录片,展现了沪上纪录片人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向全国和世界人民呈现中国的山川河流和风土人情的美好情怀和责任担当。当前上海电视传媒机构为什么热衷于拍摄自然生态类纪录片?因为上海纪录片人深刻意识到,自然纪录片不仅可以帮助纪录自然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现状与隐患,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宝贵的资料,而且能够提升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通过生动的影像和真实的自然场景的展现,让观众直观地了解大自然的美丽与脆弱,从而激发人们保护自然的热情,并激励民众参与环保行动,推动政府的相关政策变革。

海派文化特色彰显国际传播视野

上海作为中国的国际化大都市,历史上曾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它既接受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滋养,又吸收了欧美的先进思想、技术和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都市文化气质。开放包容的海派文化格局既体现在上海人在近现代化过程中对西方现代生活方式的开放和接受上,也体现在文学艺术既保持了中国传统的审美和表现手法,又表现出对西方艺术的借鉴和创新上。兼具世界视野与地域特色的海派绘画、海派戏剧、海派文学和海派音乐建构了上海文化独特的身份和品位,其与上海频繁的海外贸易和对外开放行动一起,推动了这座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变迁,塑造了这座城市的包容大气的商业氛围和生活方式。总之,海派文化作为一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多元文化现象,展示了上海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身份,它对上海本土的影视创作同样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力与感染力。沪产纪录片秉承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品位,相对于内地省份一直具有较明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近年来更是通过探索多样化的国际合作方式,来提升作品的国际视角和全球影响力。近10年来,沪上纪录片机构主动践行“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秉持国际化的开放视野和合作共赢的胸襟,深化纪录片制播领域的跨国合作,积极利用国际平台,争取国际话语权,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文化,推广中国成就和中国价值。例如,沪产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十几个国家的电视台播出;《大上海》的国际版通过与美国主流电视频道合作,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播出;与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联合制作的《中国美》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艺术家独特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中国经典艺术博大精深的审美价值;与韩国KBS合作拍摄的《超级亚洲》讲述了中国如何引领亚洲国家经济带共同发展、融入全球并影响世界的故事;SMG制作的《本草中国》由Discovery探索频道制作成国际版在全球范围内播出,向西方观众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12022年,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合作,通过纪录美国探险家保罗·萨洛佩科在中国的徒步行走和独特观察,向世界展现可爱、可亲、可信、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纪录片《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是沪产纪录片国际化战略的一个经典案例。保罗·萨洛佩科作为一个外国行者和文化使者,以他个人视角和徒步状态展开的中国叙事,对中国观众来说是新奇而独特的,而对西方观众来说则是更加令人心悦诚服的。中国的历史、文化、民俗与生态几乎用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了西方观众的心灵与脑海,有效实现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该片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和华特迪士尼传媒公司联合摄制,确保了该片能够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该纪录片为了实现全球传播,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以便不同语言背景的观众都能理解和欣赏。这不仅扩展了作品的受众群体,还提升了节目的国际化程度。该片借用美国探险家的观察视角,展现中国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能够激发国际观众了解中国的兴趣,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该片的主创方积极开展全球推广活动,在国际主流电视节等媒体平台上进行宣传推广,利用国际影展和广播活动提升该片的曝光率和影响力,同时主动利用海外社交媒体与数字平台进行宣传造势,通过数字化手段扩大影响力,吸引了海外年轻观众和全球观众的关注。据有关数据统计,该片登陆Discovery频道等众多国家和地区平台的周末黄金时段后,节目的首播收视率和重播收视率都取得了较好的绩点。2

制播技术的创新催生行业的新业态

影视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联袂结晶。近10年来,沪产纪录片在制作与播出技术领域的创新和突破也是该行业发展的一大亮点。随着国际影视技术的发展,沪产纪录片的制播技术也在不断创新。高清摄像技术、无人机拍摄、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已日渐被广泛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大大提升了纪录片的视觉表现力和观众的观赏体验。创作者们也开始尝试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和互动性的叙事形式,探索纪录片新的表达方式。高清(HD)、4K(超高清)和8K(超超高清)技术使纪录片的画质更加细腻和真实,为观众提供了更加沉浸式的观看体验。更高的分辨率能够让纪录片编导捕捉到更多的画面色彩和细节,使得自然景观、人物特写和微小细节更加生动。虚拟现实(VR)技术在纪录片局部场景和片段中的运用,使观众能够以沉浸式的方式体验纪录片内容。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在现实世界中叠加纪录片的信息或画面。这些技术允许观众与纪录片内容进行互动,增加了观看的参与感和趣味性。如今无人机摄影几乎已被大量运用于沪产纪录片的制作中,该技术能够让摄影机镜头从空中捕捉广阔的景观和抵达难以企及的区域,为观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镜头视角和画面效果。无人机的高机动性也使得纪录片拍摄过程更加灵活,帮助纪录片工作者在多种工作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拍摄。另外,高效的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如固态硬盘和云存储)支持了更大的数据容量和更快速的数据传输。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编辑软件使得纪录片的制作过程更加高效,帮助纪录片制作者快速完成剪辑、调色和特效处理。近年来,得益于国内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建设,跨媒体和多平台发布几乎成为沪上纪录片机构首选的、主流的播出和发布形式。如今,沪产纪录片不仅限于传统电视频道中播放,还可以通过B站、西瓜视频、腾讯视频等多种流媒体平台向世界各地发布。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如YouTube、Instagram和抖音也成为沪产纪录片推广和发布的重要渠道,允许制片者直接与世界观众直接互动。新传媒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催生了纪录片的新业态,这不仅是沪产纪录片的一个地域性的特有现象,而且是全国乃至世界纪录片发展的一个普遍潮流。技术的演进不仅改变了纪录片的表现形式,提升和扩大了纪录片的视听质量和传播渠道,事实上也在悄悄改变着纪录片的表达内容与人文内涵。这一课题有待人们进一步地探索与观察。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随着新媒体与新技术的进步,全球纪录片已经进入一个创作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全方位创新的发展阶段。沪产纪录片的未来发展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冀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促进行业系统升级与内涵发展,实现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力”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外力”的同步提升。

徐红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纪录片学院教授

严志超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纪录片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雅欣.深耕纪录片创作,上海纪实频道改革发展有新思路[J].广电时评, 2018-07-12.

杨余.新起点,新纪实!独家对话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王立俊[GB/T].纪实人文频道.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