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的群文创作生态:作品与观众的共生共荣

2024-11-10 00:00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5期

群文作品作为反映人民群众生活、情感和智慧的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构建作品与观众的深度连接在群文创作中尤为重要,群文创作不仅是一种自我表达,更是一种与他人交流的方式。

在群文创作过程中,人们通过作品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点,为了使这种交流更加有效和深入,作品便需要理解观众的需求,与观众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共鸣。在群文创作的广阔舞台上,深入理解并精准把握观众喜好,是通往成功不可或缺的钥匙。这不仅是对创作题材的敏锐洞察,更是对人性、文化、时代脉搏的深刻领悟与致敬。

我们深知,观众群体的喜好丰富多彩,各不相同。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地域乃至文化背景的观众,各自怀揣着不同的审美偏好、情感寄托与信息渴求。因此,作为群文创作者,我们需拥有如海洋般宽广的视野,以及如鹰隼般敏锐的洞察力,去捕捉这些差异中的共性之美,以及独特个性之魅,从而编织出既具普遍性又能触动每个心灵角落的作品。而观众在观看群文作品时,也往往渴望找到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慰藉。因此,我们用心倾听每一位观众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梦想与追求,将这些真挚的情感融入作品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了那份温暖与力量。

关注观众的情感体验

在创作过程中,每一份作品都是创作者与观众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创作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群文作品需要关注观众的情感体验,通过作品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反应。创作需要深入了解观众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预期,以便在作品中运用恰当的色彩、音乐、形式等元素来触动观众的情感。

例如《打电话的女孩》里那位坚韧不拔的母亲,《能帮我拍张照吗》中笑容可掬的阿婆,《镜头外的故事》中默默无闻的拾荒老者,还有《百万分之一的缘分》里那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医生,比如社会热点题材,都市情感、生活中的各种人群……他们不仅仅是虚构的角色,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我们周遭的他与她,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观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沉浸其中,与作品中的角色同悲共喜,体验着不同的情感波动。

至于那些小故事,它们如同细流般汇聚成我们日常生活的长河,每一滴都承载着百姓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这些故事没有波澜壮阔的戏剧情节,也没有惊世骇俗的英雄壮举,它们平凡而真实,就发生在你我之间,或亲眼看见,或耳闻其详。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触动人心,引人深思,让人在品味之余,回味无穷。

了解观众的理解认知

艺术作品需要关注观众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确保作品内容的呈现方式能够被观众接受和理解,群文创作更是如此。创作者需要了解观众的知识背景、审美水平和文化观念等因素,以便在作品中做出适当的取舍和表达。从观众认知理解的角度来看,深入思考与探讨选题显得尤为关键。

这一过程不仅关乎于作者如何挖掘主题,更涉及如何使观众能够深刻共鸣。作者通过广泛阅读文献、细致观察生活以及积极的思想交流,汲取灵感与素材,逐步构建起作品的初步轮廓。这一寻找与构建的过程,实则是群文艺术创作中,对角色定位、时代特征以及艺术灵魂深刻理解的体现。记得在一次社区露天巡演后,一位普通居民的深情反馈,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他是一位独居老人,唯一的女儿定居国外,他说:没想到你们的故事也能提到我们这个群体,接地气又热闹,我们看得懂也喜欢,希望能多看到这些关于我们的故事。那一刻,我意识到,正是这些平凡而真实的人物,为作品赋予了鲜活的灵魂。这些生活中的人物是群文创演中最宝贵的素材。因此,整个创作过程,就是在不断探索与呈现这些角色、时代与艺术灵魂的过程中,努力让观众能够从中找到共鸣与启示。

因此,群文作品的创作可以从观众的审美趣味、观众的文化背景等多方面来创作出符合观众审美需求的作品。创作者需要通过观察和了解观众的种种理解认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需求和心理特点,以便在作品中迎合观众的口味同时保持自己的艺术追求。

加强观众的参与互动

群文作品所面向的受众群体是人民群众,所以观众的参与和互动需求也尤为重要,创作者可以通过为观众提供参与作品的机会等方式来增强作品的互动性和体验感,满足观众的参与需求。

在创演过程中,确保作品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作者与演员之间的深度沟通与相互启迪,更关键的是要激发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我们追求的是作品能够触动每一位观众的心弦,让他们在观赏过程中不仅是被动接受,而是能主动思考、共鸣甚至参与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我选择了通过讲述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来展现这种精神内核。我希望观众能够从这个看似平凡的角色身上,看到那些不平凡的品质和光芒,从而引发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这不仅仅是一次寻找时代灵魂的旅程,更是一次唤醒观众内心共鸣的尝试。

例如在作品中出现过的在外打拼的快递员、外卖小哥、浦东十多年坚持上街铲除小广告贴的陈月芳老太、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为了增强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我会在故事演讲、戏剧作品、小组唱等艺术形式中融入创新元素,比如多种艺术形式交织在一起,巧妙营造氛围,让每一个场景都能在观众的脑海中形成生动的画面,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这样的创新手法不仅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让观众在观赏过程中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

由此看来,群文作品需要从观众的情感体验、理解认知和参与互动等多个方面来理解观众的需求。这些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群文创作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实现了艺术与观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必须再一次强调:群文创作的核心是作品与观众的关系,而这也是作品传播获得共鸣的基础。唯有尊重观众,重视观众需求,作品才有可能发挥其价值。

同时,在群文创作过程中,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将社会的每一次脉动、文化的每一缕新风、科技的每一次飞跃,都巧妙地融入作品的血脉之中,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时代的光彩。我们不忘回望过去,深挖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创意在作品中交相辉映,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综上所述,在双向奔赴的群文创作生态中,作品与观众构建起一座桥梁,彼此滋养,共生共荣。我们每一位群文创作者都必须认真思考和付诸实践,创作者们倾注心血,将情感与思想融入作品之中,而观众则以他们的热情、反馈与共鸣,为作品注入生命与活力。这种互动不仅让群文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也激发了创作者们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创造力。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在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与创作者共同探索文化的深度与广度。如此,作品与观众相互成就,共同编织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现代文化图景。

作者单位 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