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在上海市政府指导下,上海影视公司和电影人戮力同心,覆篑成山,上海影视公司出品或联合出品的沪产电影共700余部,可谓硕果累累,压枝可摘。其中《长津湖》(2022)票房57.75亿元,《你好,李焕英》(2021年)票房54.13亿元,稳居中国电影票房榜第一位、第三位,《红海行动》(2018)、《流浪地球》(2019)、《唐人街探案3》(2021)、《长津湖之水门桥》(2022)、《满江红》(2023)、《流浪地球2》(2023)、《孤注一掷》(2023)等精品力作占据票房榜前列,懋绩可风,展露出上海电影品牌的强劲实力。新主流电影、商业电影、艺术电影花团锦簇,各美其美,共同组成沪产电影的辽阔版图,成就非凡。
新主流电影:书写中国精神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主旋律电影商业化”,沪产新主流电影契合主流市场,敬上接下,灿烂炳焕,思想性、艺术性与商业性三荆同株,同气连枝,孕大含深。
1.历史题材:回望峥嵘岁月
沪产新主流历史题材电影立足当下,还原并重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和巢焚原燎的战争,表现了中国军人山止川行、捭阖纵横、赴汤蹈火、芟夷大难的英雄气概,弘扬了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首先是抗日战争题材电影,刻画了殁而不朽的共产党人、国民革命军和市民英雄的群像,如《八佰》(2020)、《悬崖之上》(2021)等。
其次是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讲述了志愿军投袂荷戈、寝苫枕土、握炭流汤、冲坚毁锐、保家卫国的故事,如《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金刚川》(2020)、《志愿军:雄兵出击》(2023)、《志愿军:存亡之战》(2024)等。
第三是气势恢宏的国内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展示了共产党人以熊韬豹略讨恶剪暴、摧坚获丑的英雄气概,如《智取威虎山》(2014)、《建军大业》(2017)等。
第四是以“小事件”折射“大时代”,展现中国人于罅隙中寻找光明,为理想而努力拼搏的作品,如《无问西东》(2018)、《我和我的祖国》(2019)、《攀登者》(2019)、《1921》(2021)、《邓小平小道》(2022)、《无名》(2023)、《望道》(2023)、《满江红》(2023)等。
如上所述,新主流历史题材影片一方面将历史事件如实呈现,同时又围绕主题,角色合理重构,虚实相生,贯彻“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引发了观众的审美认同与情感共鸣。
2.现实题材:谱写新时代奋斗之歌
新主流电影的现实题材作品关注当下,着重展现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通过描绘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表达强烈的人文关怀。
首先是撤侨题材影片,表现平凡英雄坚守家国大义的赤子情怀。取材于利比亚撤侨事件的《万里归途》(2022),讲述身处努米亚的中国公民326713步跨越茫茫沙漠的徒步回归;取材于也门撤侨事件的《红海行动》(2017),讲述蛟龙突击队三番五次深入龙潭虎穴的救援行动。其次是体育题材电影,呈现了捍卫民族自尊的逆袭故事,令人血脉偾张,如《夺冠》(2020)和《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2023),分别将女排精神,孤注一掷、触底反弹的乒乓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第三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题材电影,表现“全面小康”下的乡村巨变全景图,呈现国人与故土的欢笑故事和乡土情怀,如《我和我的家乡》(2020)、《一点就到家》(2020)等。第四是以改革开放为背景的影片,集中展示当下农村基层治理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人民当家做主的农村新貌。《春天的马拉松》(2018)作为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片,“是一部为时代立心、为民族铸魂、为人民抒情的现实主义英模片”。 《奇迹·笨小孩》(2022)演绎了在深圳这片热土上顽强拼搏的创业者的故事。还有从不同视角展现消防队员、机组成员、海上救援队、铁道兵、中国警察、检察官,于危难之间挺身而出的使命担当与英雄气概的作品,如《烈火英雄》(2019)、《中国机长》(2019)、《紧急救援》(2020)、《扫黑行动》(2022)、《长空之王》(2023)、《第二十条》(2024)、《维和防暴队》(2024)等。
新主流电影定位宏大叙事,融入商业类型片元素,通过平民化的视角、类型化的策略,主敬存诚,讲述个人主义与民族主义相结合的正剧故事,表达主流大众所认同和所接受的主流价值观,迁善黜恶,扶正黜邪,可谓主旋律电影的出谷迁乔。十年来新主流电影现象级作品层见叠出,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向心力,达到了政宣目标。
商业电影:类型电影的审美升格
沪产商业电影以市场为导向,善于聚焦社会热点问题,迎合观众心理需求,成为话题电影、事件电影,善于借鉴创新,类型杂糅使得叙事极富吸引力,票房表现尽皆非同凡响。
1.聚焦社会热点议题
沪产现实主义题材商业电影聚焦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的亲情友情、生老病死、家庭教育、代际矛盾、生存困境等现实话题。“现实主义”与“商业表达”珠联璧合,为人称道。
首先,以真人真事改编的影片引发观影热潮,获得不俗的票房成绩和持续的流量话题。如《我不是药神》(2018)深刻揭示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高昂药价给患者带来的沉重负担等社会问题。《消失的她》(2023)中有很多情节来自与之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如“泰国孕妇坠崖案”“印尼情侣被害案”等。《孤注一掷》聚焦于当下屡禁不止的网络诈骗、网赌陷阱、招聘拐骗等跨国犯罪活动。而《鹦鹉杀》(2023)、《我本是高山》(2023)、《三大队》(2023)、《第八个嫌疑人》(2023)、《野孩子》(2024)、《出走的决心》(2024)、《出入平安》(2024)等亦是此类影片的佼佼者。其次是以亲情为主题的影片,触及教育之痛,探讨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如何培养孩子,如何面对代际冲突,何为父母之爱的正确打开方式,惊艳之作有《外太空的莫扎特》(2022)、《学爸》(2023)、《涉过愤怒的海》(2023)、《抓娃娃》(2024)等。第三是以追逐梦想为主题的作品,以令人热血沸腾的叙事节奏,展现普通人永不言弃的成长历程。《缝纫机乐队》(2017年)、《飞驰人生》(2019)、《飞驰人生2》(2024)、《热烈》(2023)、《热辣滚烫》(2024)分别呈现了主人公的音乐梦想、赛车梦想、街舞梦想、拳击梦想。第四是直面现代人生存困境的影片,聚焦于殡葬师、底层打工人、被家暴女性、外卖员等弱势群体们忍尤攘诟,含辛茹苦的生活经历。如《人生大事》(2022)、《年会不能停!》(2023)、《我经过风暴》(2023)、《逆行人生》(2024)等。
总之,沪产现实主义题材商业电影无幽不烛,洞察社会,剖解人生,连接观众情感与社会现实,对人性、道德、生存境遇等问题进行了入骨入髓的探讨,彰善瘅恶,福善祸淫,具有极强的心理抚慰和认识价值。
2.类型杂糅渐为大势所趋
商业电影由单一类型向类型杂糅的嬗变,是近年来国产商业电影一直积极探索的创作命题。近十年沪产电影中的绝大多数商业片,选择了深受观众喜爱的喜剧、犯罪、动作、科幻等类型,在此之上分别叠加了其他类型元素,获得“笙箫夹鼓,琴瑟间钟”的和鸣效果。
首先,在喜剧类型片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喜剧+爱情”的《美人鱼》(2016)、《西游记女儿国》(2018);“喜剧+奇幻”的《羞羞的铁拳》(2017)、《捉妖记2》(2018);“喜剧+家庭”的《外太空的莫扎特》(2021)、《超能一家人》(2023)、《交换人生》(2023);“喜剧+动作”的《西游伏妖篇》(2017)、《唐人街探案》(2020)等都名动一时。
其次,以犯罪类型为基础,“犯罪+动作”的《解救吾先生》(2015)、《寒战2》(2016)、《使徒行者》(2016)、《无双》(2018)、《潜行》(2023)、《九龙城寨之围城》(2024);“犯罪+悬疑”的《记忆大师》(2017)、《坚如磐石》(2023)、《拯救嫌疑人》(2023)、《最后的真相》(2023)、《消失的她》《涉过愤怒的海》(2023)、《默杀》(2024);“犯罪+爱情”的《火锅英雄》(2016);“犯罪+喜剧”的《追凶者也》(2016)、《受益人》(2019);“犯罪+家庭”的《误杀》(2019)、《误杀2》(2021)等大受好评。
第三,在动作片基础之上,“动作+喜剧”的《龙马精神》(2023);“动作+武侠+古装”的《绣春刀2:修罗战场》(2017)、《影》(2018);“动作+警匪”的《爆裂点》(2023)。还有以科幻为基础,“科幻+冒险+灾难”的中国式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019)、《流浪地球2》(2023);“科幻+喜剧”的《独行月球》(2022)、《宇宙探索编辑部》(2023)、《从21世纪安全撤离》(2024);“科幻+动作”的《明日战记》(2022)等亦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目前的电影市场中,商业电影仍占主流,而不同类型元素的多元并置与杂糅无疑增加了故事的话题性和吸引力,推动了电影类型的不断丰富和拓展,加之对社会现实的烛照,形成了沪产商业电影叙事的多重变奏。
艺术电影:真实反映时代症候
沪产艺术电影极富问题意识,通过有争议的严肃主题,淡化因果逻辑的叙事结构,模糊的人物关系和复杂的时空转换,以及手持摄影、长镜头、虚焦、跳切的影像风格,挑战了传统的形式规范,充满着反思和批判意识。借用了一些类型片元素和新颖的叙事手段,增强了可看性,可谓观念新颖、趣味高雅、技巧考究。
1.“作者性”折射社会关怀与人文思考
沪产艺术电影通常以导演为中心,展现极具个性化美学风格,使作品充溢着文化思辨和哲学意味。
首先是韩延最具代表性的“生命三部曲”,秉持了其作品中一贯对爱与生命议题的哲思,将镜头对准普通人生命中的温暖瞬间,展现其面对病痛积极乐观的心态,如《送你一朵小红花》(2020)、《我们一起摇太阳》(2024)。其次是以内蒙草原为故事背景的影片,以亲情和温情令人感动,如《海的尽头是草原》(2022年)根据“三千孤儿入内蒙”这一真实感人的事迹改编;《脐带》(2023年)中连接阿鲁斯与母亲之间的生命之绳与回乡之路,不仅是血缘关系上的连接,更是草原儿女对草原母亲的思念,游子对故乡的眷恋。第三是从不同角度讲述异彩纷呈的藏地故事,探讨人生困局,如《西藏天空》(2015)、《冈仁波齐》(2017)、《撞死了一只羊》(2019)、《一个和四个》(2023)、《雪豹》(2024)。第四是着重讲述姐弟、母女之间的亲情故事,直面现代社会的女性生存困境与家庭伦理重塑的影片,如《米花之味》(2018)、《番薯浇米》(2020)、《我的姐姐》(2021)、《妈妈!》(2022)等。第五是以爱情为主题,展现倾心相爱、双向治愈的外壳之下,个体所面对的孤独和生命阵痛。如《江湖儿女》(2018)、《漫长的告白》(2022)、《温柔壳》(2023)、《我爱你!》(2023)分别聚焦于江湖中的儿女情长,跨越二十多年的情感羁绊,病友间的相互救赎,老年人之间的温暖陪伴,令人唏嘘喟叹。
沪产“作者电影”的导演个性风格明显,他们鳞潜羽翔,大展襟袍,各抒胸臆,情真意满,通过对特殊群体和弱势人群的深度关注,对社会问题的探赜索隐,表现出文人知识分子深沉忧思和人文关怀。
2.非线性叙事结构丰富了故事讲述方式
沪产艺术电影打破因果式线性叙事结构,取法小说、散文、戏剧甚至诗歌的叙事结构,逐渐形成了复线结构、网状结构、集锦式结构、散文式结构等较为复杂的叙事结构,彰显出求变求异的创新精神。
一是网状叙事结构,即影片中存在两条以上并行发展的叙事线索,它们或相互交织,或独立推进,最终汇聚,使得影片体大思深。如《芳华》(2017)、《皮绳上的魂》(2017)、《暴裂无声》(2018)、《风中有朵雨做的云》(2019)、《日光之下》(2020),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筐出未来》(2022)、《大雨》(2023)等。二是集锦式结构,其中每个片段相对独立,共同围绕同一个中心主题,拼接缀合而成,如《永安镇故事集》(2023)串联了发生在永安镇的《独自等待》《看上去很美》《冥王星时刻》三个故事。此外还有《一直游到海水变蓝》(2021)、《世间有她》(2022),动画电影《肆式青春》(2018)等。三是“戏中戏”结构,作为套层叙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模式,常常在影片中进行自我指涉,自觉探讨和反思电影制作的过程、电影叙事的规则或电影与现实的关系。譬如《冥王星时刻》(2018)、《吉祥如意》(2021)、《第十一回》(2021)、《走走停停》(2024)等。四是散文式叙事结构,讲究形散神不散,淡化戏剧冲突,通过大量有韵味的细节累积情感,展示日常生活缓缓流淌的诗意和庸常之美。如《路边野餐》(2016)、《八月》(2017)、《爱情神话》(2021)等。
总体而言,以毕赣、刁亦男、魏书钧、忻钰坤、孔大山等为代表的极具作者风格的年轻导演,角立杰出,凤翥鹏翔,通过复杂多变的叙事结构,打破了传统因果式线性结构的稳定有序,开辟了极具多元化、多义性的叙事模式,显微阐幽,机杼别出,展现了电影新生代夺锦才的新思维和新方法,引领了沪产青年艺术电影未来发展方向。
结语
上海电影人不断调整和优化创作方向,加强与时代、与观众的情感连接,因此沪产电影保泰持盈,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这表明,上海电影人深耕易耨,在坚守人民立场、紧贴时代脉搏的同时,镞砺括羽,不矜不伐,不忮不求,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与文化繁荣的中坚力量。相信未来沪产电影一定会守成保业,集福凝瑞,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文化韧性与创新潜力,敬守良箴,虚舟任触,长善救失,为中国影视产业树立高标,引领航向。
本文系2023年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基金项目“动画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叙事理论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23BC051)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欣泽 太原师范学院美术与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
杨晓林 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编剧、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