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艺术殿堂

2024-11-10 00:00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5期

十年前—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代文艺指明了创作方向,也为美术馆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年来—

上海美术馆人牢记嘱托,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低调务实,埋头苦干,把梦想蓝图逐渐变为美好现实。上海这十年,有一个数字值得关注:从2014年的57家美术馆,到近两年的100家美术馆,数量接近翻番,这是美术馆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短短十年,上海的美术馆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快车道,不仅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还形成了徐汇滨江、外滩沿岸、长宁区域等多个美术馆集群,叠加效应显现。在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中,美术馆瞄准做大“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这一发展准绳,推动收藏研究、展览展示、公共教育、对外交流等工作实现新的提升,更好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上海的美术馆已然成为人民的艺术殿堂。

美术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这些年来,上海秉持人民城市理念,突出城市人文价值,把最好的资源、最好的地块留给美术馆,以更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

回想上海世博会,留在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标志性建筑,非中国馆莫属。中国红的外观、斗拱式的造型,彰显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的中国文化精神气质,矗立在世博园的中央。世博会结束,中国馆华丽转身为上海美术馆,即中华艺术宫,成为一座整洁、美丽、友好、诚实、知性的艺术博物馆。如今,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中华艺术宫,又行进在创新发展中国式超大体量美术馆的道路上,合纵连横,整合资源,实施着“大美术馆计划”。与中华艺术宫隔江相望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世博会的遗产,世博期间是城市未来馆,更早是南市发电厂。从工业时代走来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现今还是上海双年展的主场馆,正努力为公众“重新发电”。

2016年,乔迁至延安西路与凯旋路交会处附近的刘海粟美术馆新馆对公众开放。新馆总建筑面积12540平方米,整体规模比原馆扩大一倍多。“云海山石”的外形在海粟绿地的映衬下美轮美奂,被誉为“浦西最美的美术馆”。离刘海粟美术馆不远的虹桥路与伊犁路交叉口的程十发美术馆,也于2019年拔地而起,加之附近的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生·新所美术新空间等,形成了集聚效应。

上海顺应市民期待,历时十年花大气力把一江一河滨水空间腾退出来、贯通起来,还江还河于民。西岸形成一条长达11.4千米的美术馆大道,油罐艺术中心、西岸艺术中心、上海摄影艺术中心、西岸美术馆、龙美术馆、星美术馆等串珠成链,沿江而立,成为“黄浦江畔艺术浓度最高的水岸”。平日里,市民游客在这里观展、打卡、遛娃、攀岩、滑板、跑步、喝咖啡……悠然自得,尽享闲暇时光;节假日则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一派文旅融合的繁华胜景。

顺流而下至外滩,浦西沿岸52幢风格迥异的高楼大厦就是著名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是上海近现代历史的缩影。这里及周边也有多个美术馆:复星艺术中心、东一美术馆、久事艺术空间、久事美术馆、外滩美术馆等。电视剧《繁花》播出后,剧中宝总与汪小姐相识的外滩27号外贸大楼吸粉无数,6楼的久事美术馆赚取不少流量。2016年建成开馆的复星艺术中心,建筑外观三层似流苏的帘幕转动起来,宛如一幢会跳舞的房子,站在房顶数字空中花园眺望浦东陆家嘴,林立的摩天大楼勾勒出上海最美的城市天际线。

2021年开馆的浦东美术馆位于陆家嘴滨江核心区C位。数据显示,浦东美术馆奠基前,这里每幢商务楼平均税收逾2.5亿,彼时许多开发商都想不惜重金拿下建美术馆这块黄金宝地。“多少钱的项目都不卖!”掷地有声回答的背后是为了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浦东美术馆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造型简约大气,与周边景观融洽。在这堪比世界一流美术馆的建筑空间里,馆内陈列着各种名画,窗外满眼是“最上海”美景;面向黄浦江的镜厅“大玻璃”折射出“第四维度”;登上顶层露台,近眺东方明珠,远望对岸外滩,各种视角都很出片。来到这里的观众,脸上都会洋溢起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做大“码头”,打造全球艺场。

扬帆浦江,逐梦世界。开放,是上海最鲜明的城市标识。19世纪中叶,上海徐家汇的土山湾画馆就成为“中国西洋画摇篮”。如今的上海,以更加自信开放包容的姿态去拥抱世界艺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比如,开馆仅3年的浦东美术馆,就携手英国泰特美术馆举办一系列高水准的展览,吸引观众近200万人次。

十年来,世界顶流艺术大展远渡重洋,纷至沓来。“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伦勃朗的时代:重要十七世纪荷兰巨匠绘画私人收藏”“疯狂达利艺术大展”“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基里科与莫兰迪:意大利现代艺术的光芒”“呐喊与回响:爱德华·蒙克版画与油画展”“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乌菲齐大师自画像展”“西方人物绘画4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藏精品展”“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百年狂想:苏格兰国立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杰作”“提香·花神:乌菲齐美术馆威尼斯画派珍藏展”“光辉时代: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等相继登陆上海,展览规格、密度之高,受到全球艺术界的关注。

莫奈的《日出·印象》、米莱的《奥菲莉娅》、蒙克的《呐喊》、拉斐尔的《自画像》、卡拉瓦乔的《捧果篮的男孩》、提香的《花神》以及达·芬奇工作室的《蒙娜丽莎》等,这些珍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如今也能在上海家门口尽情观赏,一饱眼福。

每年的11月份,是上海艺术氛围最浓郁的季节。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举行,吸引全球超过百家艺术机构,集中举办超过百场艺术活动,逐步实现超过百亿交易规模,“上海时间”成为继纽约、伦敦、巴黎等全球艺术品交易排期的重要一站。上海美术季同期举行,联动交易周推出特色展览和公共教育活动近500场,艺术美育与艺术收藏双向奔赴,掀起“全球艺场·艺术上海”热潮。上海,正迈向全球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

激活“源头”,奉献时代精品。

上海是艺术的码头,更是艺术的源头。近现代以降,上海无论是在国油版雕,还是水彩、漫画、连环画乃至抽象画领域都可谓声名赫奕,不少画种还是全国的始发源头。如今,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交相辉映中激发创造活力,出新出彩出圈的美术展览、公共教育活动遍地开花,生机勃勃。

据统计,从2014年到2023年,全市美术馆累计举办线下展览6982场,观众5765万人次,线下公共教育活动超过27000场。“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展览”“海上风华:上海城市景观中国画特展”“这里阳光灿烂:哈定文献展”等入选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文教结合·走进美术馆”“粟上海·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计划”“我的理想之城”等入选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现实的光芒:中国画现代人物画研究展”“再写刘海粟”“戏墨·墨戏:中国水墨戏画展”等入选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初心始发地。红色文化主题展每年都是这座光荣之城的重头戏。以2021年庆祝建党百年为例,5月至12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市美术馆展览季”举行,全市美术馆满怀激情以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展现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壮美画卷。中华艺术宫的“日出东方:上海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展出作品140余件,以不同时期的红色经典构建宏大叙事,反映建党百年的辉煌历程。与此同时,刘海粟美术馆的“百年肖像:艺术家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程十发美术馆的“江山如画:上海中国画院藏毛泽东诗词主题作品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的“同心筑梦:上海油画雕塑院作品特展”、久事美术馆的“从石库门到宝塔山:上海延安两地主题作品展”、宝龙美术馆的“欢乐春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作品展”、艺术百代美术馆的“奋斗·新中国岁月回响:红色艺术主题展”等也纷纷启幕,喜庆建党百年。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上海全年举办了超过140场庆祝建党百年的主题展。

100家美术馆宛如百花齐放盛开在上海这片沃土上,形成了新时代海派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华艺术宫是国家重点美术馆,馆藏约2万件精品力作,举办过“江山如此多娇:新时期中国美术的文心与诗意”“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艺术家作品中的人民主题表达”“历史的星空:20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等许多经典大展;创设“美术作品中的上海”常设展、“何谓海派”和“海上观潮”两大系列展。刘海粟美术馆、程十发美术馆、朱屺瞻艺术馆、陆俨少艺术院、胡问遂艺术馆、韩天衡美术馆、蔡兵美术馆等以海派名家命名的美术馆,拥有特定名家的资源优势,是传承弘扬海派文化不可或缺的主引擎、主阵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龙美术馆、油罐艺术中心、星美术馆、艺仓美术馆等由工业遗址变身的美术馆,激活城市铁锈带,释放艺术新动能。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龙现代美术馆、海派连环画中心等依托各自特色资源,给公众提供多样化服务。秦古美术馆、可·美术馆、松江美术馆、周浦美术馆等以地域独特文化的发掘、活化及再造为新城艺术发力。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温婉如诗的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共同的文化标记和纽带。长三角不仅地域相连,经济相通,更重要的是文化相融,一脉相承,绵延不绝。长三角地区美术馆数量众多,馆际之间有着合作的传统。比如,由刘海粟美术馆领衔的长三角美术馆协作机制,约有25家美术馆组成,本着资源共享、学术交流、展览策划、人才培训、文明共建的理念,同心协力,携手共进,近年举办多个展览巡展,出版《再现艺术:长三角美术馆论坛文集》《砥砺奋进: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长三角地区美术作品集》等。2018年,长三角美术馆联盟成立,中华艺术宫举行“风生水起逐浪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长三角美术作品展”,展出长三角艺术家创作的120件作品,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2024年,海派艺术馆举行“风起海上:长三角油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受邀100多位老中青油画家以本土化的视觉语言演绎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神采韵味。

在中国融入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中,置于当代艺术前沿的上海,每年都有百余场当代艺术展举行。在这些展览中,上海双年展的影响力最大,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作为中国内地首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的上海双年展,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上海城市为母体,不断践行文化与艺术的创新,持续追踪全球语境下的社会变迁及知识生产趋势,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上海城市新文化;另一方面为公众架设与当代艺术交流的桥梁,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国际当代艺术盛会。

2024年,“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和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拉开大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全国美展两大作品展首次落地同一城市,这是上海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的一个新标志。930件入展作品齐聚中华艺术宫,展览体量创全国美展历届之最。大批精品力作为时代立传、为人民造像、为生活写照,以多元艺术语汇表现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展览现场观众27.6万人次,线上观众651.3万人次,其间还举办研讨会、论坛、讲座、导览等活动174场,在满足人民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跃上新台阶。“从上海出发:百年中国油画掠影”“2024上海油画作品展”等联动展也同步举行。

勇立“潮头”,书写上海样本。

上海因改革开放而兴。如今重整行装再出发,上海依然充满勇气、锐气、朝气,守正创新,立破并举,一方面立规矩,确保美术馆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破藩篱,拆除展馆与百姓间的隔墙,为美术馆规范管理、促进创新提供上海智慧、上海样本。

上海在全国率先对美术馆行业管理进行全面规范,夯实法治根基,先行先试《上海市美术馆管理办法》,从2018年出台试行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到2023年上升为正式实施的省级政府规章,在规范和促进美术馆健康发展、推动美术馆专业化建设、提升美术馆公共服务效能等方面标出明晰的“健康步道”。从规模时代步入规范时代,从高速发展进阶到高质量发展,上海的美术馆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美术馆立法,是上海在美术馆领域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重要实践。

2020年10月,上海再次在美术馆管理领域释放创新活力,长三角地区首个上海市美术馆协会成立。同时,江浙沪皖文旅主管部门签订《长三角地区美术馆发展框架协议》,开启长三角美术馆联动发展的新篇章。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努力将长三角打造成全国美术馆事业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和核心承载区。

上海是中国开风气之先的城市。2023年,中华艺术宫发起国内首个“素人策展计划”,把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注册分析师、退休教师、大学教授伉俪和物业经理等6位没有艺术背景的素人请进来,策划一场“由你做主”的展览。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素人,凭借着各自对艺术的理解和热爱,用心用情用馆藏视觉叙事,述说各自的真实经历、真切情感和真诚理想,使展览具有别样的鲜活与精彩。美术馆与素人结缘的还有:徐汇艺术馆为学画仅两年的喜寿老人举办画展“凝视·日常:阿籽奶奶的画”;九点水美术馆为机械维修师举办废品艺术装置展等。展览是美术馆的核心功能。无论是请素人策展还是为素人办展,美术馆都体现出了眼光、胆识、人民至上的真挚情怀。

2023年,“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5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被列为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据统计,全年线下公共教育活动4963场,参加人数超过36万人次;线上公共教育活动592场,参加人数超过125万人次。全市美术馆几乎都有自己的美育品牌,如中华艺术宫的“美术馆现场教学课”、刘海粟美术馆的“艺粟工坊”、上海中国画院的“开卷读画”、上海油画雕塑院的“午间一小时”、浦东美术馆的“美普绘”、徐汇艺术馆的“美育卡”、明珠美术馆的“书的故事”、喜玛拉雅美术馆的“美妙音乐会”、金桥碧云美术馆的“碧云童画”等,实实在在的惠民项目,构建起“全民、全龄、全域、全时”的城市美育体系。

请进来,走出去,一大批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美术馆人,破除围墙走出“白盒子”,走进社区走近百姓。刘海粟美术馆在“粟上海·愚园”画出一道“彩虹”后,又将艺术植入街巷里弄,通过空间改造、艺术创意、社区互动,激发建筑活力、提升社区品质、完善城市功能、构建美好生活。艺术百代美术馆开着“奋斗·移动美术馆”红色大巴到社区、学校等200多个站点巡展。还有外滩美术馆的“客堂间”,多伦现代美术馆的“行走多伦”,金桥碧云美术馆的“社区角”,以及“边跑边艺术”“楼道美术馆”“门卫美术馆”“小巷美术馆”“社区美术馆”等,众人合力营造“家门口的好去处”。

艺术进社区、进商场、进地铁……“美术新空间”应运而生,这是上海又一创新举措。美术新空间与居民为邻、与生活为伴,利用工业遗存、创意园区、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等公共空间,举办灵活多样的美术展览和公共教育活动。艺术与生活零距离的美术新空间,不仅是对展览数量做加法,更是对艺术触及率做乘法。“上海地铁美术新空间”所处的地铁日均客流量成千上万,世界上没有一家美术馆的流量能同日而语;“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4.2米展厅”是络绎不绝登塔游客的必经之地;“星梦停车棚”由老旧小区的自行车棚改建而成,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美术新空间让城市之美无处不在,转角就能遇见诗与远方,提升了上海城市的软实力。

从在场到在线,科技革命浪潮奔涌而至,数字美术馆蓄势待发。上海的“云展览”“云公教”已经常态化,网友观众足不出户,通过电脑或手机访问网上展馆,就能在网络冲浪中体验科艺融合的魅力。

这十年,上海的美术馆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心中始终装着“人民”两字,打造人民的艺术殿堂,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助力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美术馆发展的“大道之行”。

作者 上海市美术馆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