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创融合视角下,眼视光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4-11-09 00:00李英奇
中国眼镜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眼视光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

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上推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问题比较突出。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课堂教学和课程评价等关键要素上,实质性融合不够,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尚未真正形成。职业教育作为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眼视光技术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课程如何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1 眼视光技术专业专创融合课程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提升。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亟需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3]。然而,目前眼视光技术学科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受限。

1.1 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眼视光技术专业课程内容较为传统,主要集中在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上,包括眼科基础、视光学原理、眼镜验光、隐形眼镜配戴、视力矫正等。这些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所欠缺,难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原因在于:其一,高校所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大多以理论教育为主,课程的内容比较单薄,没能结合当前眼视光行业发展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其二,专创融合需要跨学科的知识整合,但目前眼视光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多以本专业为中心,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其三,缺乏适合专创融合的实践教育平台,而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没有相应的实践平台很难实现。

1.2 专创融合课程实施缺乏层次性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所培养的学生需具有较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基本懂得在创业项目过程中的财务计算与分析判断能力;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基本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但实际上,部分职业院校只是单一地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必修课,按照常规的上课方式进行讲授,对分班标准均未涉及,且未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兴趣、基础、能力、潜质等因素全然不知,课程内容未体现出层次性和针对性。

1.3 专创融合课程师资匮乏

很多高校没有建立专门的专创融合教师队伍,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主要由专业课教师兼任,而专业课教师大多没有参加过创新创业培训,不熟悉相关政策,缺乏专创融合能力培养的内驱力和动力。部分教师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但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有效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1.4 教学方法无法满足专创融合课程要求

在“专创融合”教学改革趋势下,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当前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为主,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导致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双创类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全面沟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讨,鼓励以学生的视角来完成教学内容的传递。因此,传统教学方法因教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评价不完善,无法满足专创融合课程建设要求。

2 构建眼视光技术专业专创融合实施体系的建议

专创融合课程应以思政教育为根本,专创融合为指导思想,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从教学内容和创新创业途径入手,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2.1 优化课程设置,构建梯度式课程体系

眼视光技术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结合了医学、光学和材料学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基于此,可通过构建“通识性—专业性—实践性”的“N+X+2+1”的梯度式课程体系,满足眼视光技术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需要。其中,“N”表示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X”表示通识通修类创新创业课程,“2”表示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包括专业类实训课和企业实训课;“1”表示专门针对眼视光技术专业所开设的“眼视光技术创新与创业”模块,涵盖创新思维培养、创业基础知识、市场调研与分析等内容,同时,增加跨学科课程,可进一步促进学科间的融合与互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四个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在教学方法上,高校应根据眼视光技术专业创新创业的学科体系,积极探索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从启蒙教育、实践训练到孵化支持,再到成果转化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其一,基础层次,在大一阶段开设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同时通过组织创新竞赛、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其二,进阶层次,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在大二阶段,安排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进行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撰写等,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层面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让学生们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通过实习积累经验,聘请企业家或成功创业者作为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其提升实践技能。其三,高级层次,在大三阶段,设立校园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办公场地、资金支持和创业咨询服务,定期举办创业项目路演活动,邀请投资人、企业家等参与评审,为学生提供展示和融资机会。最后,综合层次,在学生毕业阶段举办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会,展示学生的创业成果和创新项目,促进校内外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投入市场应用。

2.3 全过程跟踪评价,建立数据化考核评价体系

在构建眼视光技术专业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评价体系不应局限于传统的结果性评价,因为单一的结果性评价无法满足专创融合课程的多维度评价需求。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表现,结合过程评价、成果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全过程跟踪评价体系。

具体而言,应实施全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与参与度,小组合作中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课后阶段性完成的创业计划书等数据,通过这些过程性指标来评估学生。成果性评价则可以通过考核学生参与的“互联网+”大赛、挑战杯以及相关技能竞赛中的表现,和教师对创业计划书的评审结果,来衡量学生的实际成果。总结性评价则侧重于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能够及时诊断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最终建立一个具有过程监控、成果可测和持续优化特性的全过程、全方位的数据化考核评价体系。这种综合性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还能为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3 眼视光技术专业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3.1 加强眼视光技术专业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相关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专创融合课程的进一步建设。首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鼓励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师不断夯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建设。可以通过提供专项培训、参与行业实践和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专创融合的核心理念,并更好融入教学。其次,建立跨学科团队,高校可以组建跨学科教师团队,将眼视光技术与管理、营销、信息技术等领域相结合,促进教师在多学科交叉中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最后,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支持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推动教师在专业领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以提升教学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3.2 丰富眼视光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学资源

鉴于目前眼视光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材的匮乏,一方面,各院校可组织专业课教师收集整理相关创业项目,并带领学生深入眼视光企业,了解其在运营中的管理、财务及团队建设等问题,调研创新对这些企业的关键作用,基于调研情况编写报告,并提炼出眼视光技术管理领域的创业案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指导创新创业类比赛,整理竞赛规则、相关知识以及优质项目视频等,将竞赛内容融入教学和项目设计,借助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积累优质的眼视光技术创新创业案例,建立专门的案例库,推动眼视光技术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教材的研发,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教学质量。

3.3 推进眼视光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与深度合作

高校应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以眼视光技术专业为例,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以视光行业龙头企业为代表,成立产业学院,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和创业实践机会;邀请行业内知名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与爱尔眼科、华厦眼科医院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联合科研项目,推动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4 结论

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改进,更是对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全面提升。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建立梯度式和递进式的教学体系,以及丰富教学资源和推动校企合作等方式,眼视光技术专业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科的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未来,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专创融合将成为该专业教育的重要特色,为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廖丹,李杨,陶文静,吴家媛.基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 (21).

[2] 杨淑林,蔡伟清,曹敏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及对策——以集美大学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19(05).

[3] 臧玉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7).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高”背景下天津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课题编号:EJE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