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风送爽、硕果压枝的9月,我们迎来了第40个教师节。
专业人才缺乏一直是制约眼视光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最初的“师带徒”式的帮扶,到职业教育的不断完善、发展,再到教育及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00年以前,“师带徒”模式是眼镜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机制之一。那时,从业者大多以学徒的身份由“师傅”手把手传授专业技能,在实践中摸索、积累。而后,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革新,行业专业技术的更迭,眼镜行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更多从业者的加入让一对一的师徒制逐渐演变为一对多的企业内部培训。
TRCrfkGHDS7uApiKLXR0wg==伴随经济的发展,加之国人对视觉健康的重视,社会对眼视光学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眼视光人考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1985年,天津职业大学建立眼视光技术专业,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眼视光领域的空白;1988年,温州医学院(现为温州医科大学)招收首批临床医学眼视光医学方向学生,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眼视光发展体系的萌芽。经过不懈探索实践,国内眼视光学教育如雨后春笋蓬勃生长。
进入新时代,培养高素质视光技术应用型人才仅依靠企业、院校显然不够,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主体协同共建,群策群力。在这一背景下,2023年4月13日,全国视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眼镜协会主办牵头成立了全国视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这也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视光产业产教联盟,对于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多年来,高校与企业以培养视光产业亟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今年8月12~15日,在《中国眼镜科技杂志》、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主办的首届“星光夏令营”中,6所高校的眼视光专业师生代表近距离探访企业、研学交流,这也是行业探索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的重要尝试。
伴随眼视光市场的不断发展,行业的教育体系也将呈现多元化趋势,无论是企业内部培训,还是高校职业教育,亦或者产学研不断融合发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