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战失利"寻求变革
战国时期,赵国的地理位置特殊,常受周边游牧民族的侵扰。公元前307年,赵国的赵武灵王率领大军与东面的中山国交战。赵国的军队虽然人多,却连吃败仗。
赵武灵王对大臣楼缓说:“我们国家的四周都是强邻,我军与胡人(北方少数民族)交战时总是失利,他们的衣服短小,袖子很窄,打仗时占了很大的优势。所以我想在国内推行胡服,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你看如何?”楼缓说:“既然胡人的服装对打仗有利,那为什么不向他们学习呢?”赵武灵王说:“我们不但可以学习胡人的衣着,还可以学习他们的作战方式。我们是利用战车作战,而胡人是骑马作战,比我们要灵活得多!”
克服阻碍"坚定改革
楼缓对赵武灵王的说法表示同意,可是随侍的其他大臣却说:“楼缓的看法不对!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穿宽大的服装,为什么要轻易地改变衣着呢?”
后来,赵武灵王又对大臣肥义说:“我看胡人的服装和作战方式对打仗有利,想学习胡服骑射,但很多臣子反对,你看应该怎么办?”肥义说:“做事情顾虑太多,反而不会成功。大王如果真的想学胡人,就不要考虑大臣们的议论,想做就做。”听了肥义的话,赵武灵王终于下定决心改革旧俗。
赵武灵王先宣王叔公子成入宫,将穿胡服、学骑射的好处一一讲给他听。守旧的公子成刚开始时说什么也不愿穿胡人的衣服,后来,他觉得赵武灵王的话确实有道理,才愿意支持改革。
全国推行"成效显著
之后,赵武灵王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胡服骑射”。他还在北部地区召集一些善于骑射的人入伍,又将步兵改为骑兵,甚至还收编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武装。这样,一支赵国铁骑便建立起来了。
“胡服骑射”的改革收到了很大的成效。赵武灵王率领赵国骑兵,不但打败了中山国,而且战胜了林胡、楼烦等胡人部落。同时,“胡服骑射”还增强了少数民族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从而推进了民族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