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表彰的地下党员

2024-11-08 00:00:00王桂宏
铁军 2024年11期

抗日战争期间,江苏镇江的华山村属山北县。当年,陈毅来华山村一带视察抗战工作,听了冷增昌的事迹介绍后,当即召见了冷增昌,他握着冷增昌的手说:“你是我们苏南抗日根据地的优秀地下党员,人民感谢你。”说完,他吩咐手下人取来8块银元,递到冷增昌的手中:“你的突出贡献不是8块银元的价值。但这是组织上的一点心意,请收下。”

冷增昌接过8块银元,激动不已,手在微微地颤动。他心里想,为了赶走罪恶的日本侵略者,多少抗日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作为华山村的一名地下党员,只是做了一些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啊!想到这里,他憨厚地笑了笑,又把8块银元递到陈毅手里说:“这银元还是留给前线的抗日将士们吧!他们更需要。再说,我吃的这点苦比起牺牲的烈士们算什么呢!”80多年过去了,陈毅奖励冷增昌8块银元这件事,至今仍在华山村口口相传。

1938年夏,新四军一支队在陈毅率领下,在茅山一带发动群众,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至1940年10月,中共镇江县委和镇江县抗日民主政府相继成立,隶属中共京沪路北特委,辖区范围为镇江以东,今丹阳、武进一部分和今天的大港、大路、姚桥等乡镇大部分地区及辛丰、三山一部分。1941年3月,中共镇江县委改为中共山北县委,丹徒地区有6个区,第二年1月整合为圌山、王郑、越东和新华区。现姚桥镇的华山村先后属第五区和新华区。冷增昌就在华山村东边的捆山河附近开了一个小药店,那个小药店实际上成了山北县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站。

小药店出大名

华山村是有名的古村落,村上有条龙脊街。龙脊街头朝南,尾朝北。街的南头有一座石拱桥,当地又称其为奈何桥。奈何桥的两边各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水塘。塘水清澈,终年不干。塘水流到村边山岗脚下一条围着圌山的河流。在紧靠河岸边的华山脚下,有一座三开间坐北朝南的瓦房,这就是冷增昌家的小药店。

据冷增昌儿媳妇、烈士冷成林的遗孀杨莲娣回忆,她当年还没有嫁到冷家来时,就听到过不少冷增昌的故事。这家小药店面积不大,却异常热闹。尤其是晚上,这家小药店里的灯光一直亮着。后来嫁给冷增昌儿子冷成林后,她才知道这家小药店的秘密。不但冷增昌是地下党员,丈夫冷成林也是地下党员。当年,公公冷增昌遵照中共山北县委指示,积极发展进步群众入党。其中,华山村冷启发和诸良文就是冷增昌发展的党员。冷启发后来担任华山乡乡长,诸良文成为新四军某部分队队长。1939年春天,冷启发和诸良文在去埤城执行侦察任务时,因汉奸告发,被敌人抓去。敌人严刑拷打,但两人宁死不屈,敌人恼羞成怒,用硝镪水从他们的头顶浇下,顿时,两个大活人变成一摊血水,连骨头都没有留下。牺牲时才20岁出头。

后来,汉奸告发了这家药店,日伪军开始盯住这个目标。在一次日军下乡“扫荡”中,硬是用炸弹把冷增昌的小药店夷为了平地。

扒公路剪电线

山北根据地在长江南岸,丘陵起伏。这里离沪宁铁路比较近,又沿江边,交通相对来说方便。日军经常会到埤城、大路、姚桥、大港一带“扫荡”。日军所到之处,无恶不作,给华山一带的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山北县委给各地下党联络站下达任务,要求各级地下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各联络站的作用,开展有效的破坏活动,做到使日军有路不好走,有耳听不到。在山北县委的统一指挥下,冷增昌利用联络站作掩护,带领群众扒公路、剪电线。冷成林的遗腹子冷百生,也就是冷增昌的孙子告诉我:小时候常听长辈们说,爷爷家的小药店里总是摆放着几把大铁锹。每当夜间组织群众扒公路时,爷爷冷增昌总是第一个扛着大铁锹,来到指定的公路上。他不但指挥群众扒公路、挖深坑,而且很有计谋。在他的指挥下,公路隔上百十米就扒挖几个深坑,让公路坑坑洼洼,敌人的汽车、摩托车不好走,稍不注意还会翻车。他们还在公路上有目的地挖上直径两米、深近一米的坑,在坑上铺上高粱秆,洒上泥土。日伪的汽车、摩托车行驶到华山附近的公路上总是提心吊胆,稍不注意就会掉进深坑里。

扒公路迟滞了日军下乡“扫荡”的步子,拆除电话线等于堵住了日军的耳朵。那个年代电话线都是杆子架空线,要剪去电话线,必须爬到电线杆子上。冷增昌带着老虎钳子,麻利地爬到电线杆上作示范,剪给大家看。有一次在剪电话线的行动中,冷增昌一不注意,脚下一滑,从六七米高的电线杆子上摔了下来,当场小腿骨折,被转移到一位亲戚家养伤。

由于华山村一带的路不平、电话不通,日军很恼火,派出汉奸到处调查侦探,后来怀疑到冷增昌。因找不到躲在亲戚家养伤的冷增昌,日伪军就把冷增昌的家属抓去恐吓毒打。在关了一段时间后,苦于无证据,才将冷增昌家属放了出来。

散传单掉塘里

除了发动群众扒路剪线,冷增昌还积极参与地下党组织的抗日宣传活动,散发抗日宣传单,张贴抗日宣传标语……

他亲手起草抗日宣传单,揭露日军暴行,组织进步的识字群众刻印宣传单,然后分发到各个联络点,再由联络员秘密分发到各村民居住点。冷增昌每次准备好宣传单后,总是选择月黑风高、夜深人静之时,带领进步群众深入到山岗上的村民家里散发传单。有时把宣传单递到不识字的村民手上时,他会借着村民家里昏暗的灯光一字一句地读给村民听,以此激发村民对日军所犯罪行的愤慨,激发村民自愿抗日的热情。华山村一带属丘陵地区,路弯弯曲曲,高高低低。路边不时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池塘。有一次冷增昌带了两名进步群众去散发传单。那天没有月亮,天空黑沉沉的一片,冷增昌摸黑走在前面,由于步子迈得快了一点,不小心从田埂上滑到水塘里,冰冷的塘水浸湿了冷增昌的衣服。好在水塘不深,冷增昌爬上岸后,浑身冻得瑟瑟发抖,因此受寒发烧,害了一场大病,半个月后才渐渐好起来。

父勇敢,儿好汉

冷增昌的儿子冷成林也是一名抗日英雄。当地人说到冷增昌、冷成林这对父子,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父勇敢,儿好汉!

冷成林出生于1923年,幼时聪明好学,而且善于书画,深受私塾先生赏识和乡亲们的喜爱。乡亲们都看好冷成林,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成就一番大事业。当年,父亲开的小药店,由于物价飞涨,入不敷出。为了谋生,冷成林离开华山去上海,考进了江南造船厂,在造船厂总务科任文职。

上海被日军占领后,冷成林回到了华山村。此时的家乡已经被日军毁得不成样子,父亲当年谋生的那个小药店也被日军炸成灰烬。冷成林心里激起了无限的愤慨。父亲冷增昌是地下党员,又是最早的山北区委委员。当年的抗日英雄赵文豹、徐仲林经常来家里商量抗日大事。冷成林耳闻目睹,也跟随父亲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冷成林是个笔杆子,在山北区委、特别是父亲冷增昌的引导下,他为山北区委起草了一份募捐书。募捐书是号召华山村区域有钱的绅士、太太们省下一点点香火钱,省下一点点爱心钱,创办华山小学,让穷人的孩子有学上。孩子们读了书,识了字,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前途。这份冷成林亲笔书写的募捐书至今保存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中。

冷成林曾经担任过地下党的书记、副乡长、公粮站站长、青年联谊会会长及农抗会主席。埤城的日伪军下乡“扫荡”,他不幸被捕。不管敌人如何拷打,他都不向敌人低头。正如烈士江姐说过的一句话:“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冷成林始终未说出党的秘密,也没有出卖同志。1945年农历冬月初一,敌人残酷地将冷成林杀害。

(责任编辑徐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