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这首儿时边跳皮筋边唱的童谣,曾经传遍大江南北,是许多70后、80后小伙伴的美好回忆。这首童谣看似没啥内涵,唱的却是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背后的艰辛故事。
1955年我国决定开始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经过漫长的选址勘察,最终将核试验基地选定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荒漠。这里几乎寸草不生,却生长着一种名叫“马兰”的花,美丽且生命力顽强,因此核试验基地被称为“马兰基地”。后来的解放军总装备部第二十一试验训练基地,童谣中的“二十一”指的就是这里。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是两个对外联系的邮箱编号。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强调,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1962年,以周恩来为首的专门领导机构成立,我国优秀的科技人员和国防建设指战员均投入原子弹的研制中。研制原子弹任务十分艰巨,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科研人员用计算尺、算盘,进行理论计算工作。饥饿难耐的时候,有的人拿酱油冲一杯汤,有的人冲一杯糖水。“加餐”后立刻又埋头科研工作。
1964年1月,高浓铀235研制成功;5月1日,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加工出合格的原子弹部件;6月6日,青海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成功进行了一比一模型爆轰试验。
1964年10月16日,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荒漠腾空而起,爆发出一道惊人的耀眼白光,随后以白光为中心,一股巨大的冲击波携卷着漫天飞沙向四周扩散开来,用于测试爆炸效果布置的一顶顶军绿色帐篷,一辆辆随意停放的卡车,在炙热的冲击波中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那团火光慢慢演化出一朵绚丽的蘑菇云。望着远处直冲天际的“焰火”,无数解放军战士和研究人员戴着护目镜,欢呼雀跃地跑到了被冲击波吹出的巨大弹坑边缘,挥舞着激动的双手。
“小皮球”指的是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因其外形似球形,故称其为“小皮球”。“架脚踢”指的是罗布泊试验场上的一座102米高的铁塔,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并非是采用空投的方式引爆,而是放置在这座铁塔上进行塔爆试验。“开花”指原子弹爆炸成功。
原子弹项目的最早部署始于1956年,从1959年起我国开始自行研制原子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用事实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弹技术,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研制,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责任编辑孙月红)
铁军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