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感受一座山的峻峭,你必须要有征服它的勇气;想探究一条河的秘密,你必须要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仲夏时节,蛙鸣如鼓,花红柳绿,蜂飞蝶舞。我驱车来到安徽合肥巢湖市银屏镇。巢湖,曾称南巢、居巢湖,俗称焦湖。巢湖南可截天堑长江,北控“淮右襟喉”合肥,左与大别山形成掎角之势,右威胁古都南京。巢湖军事地位历来为“天下有事是必争之地”。曾有军事专家认为,北方军队南下由江淮之间渡江有两个要道,一个是江苏浦口,另一个就是安徽巢湖。
六月乡村,美不胜收,极目远眺,群峰莽莽,阡陌纵横。尤让我惊叹的是,一条大河气势磅礴贯通南北,宛如一条洁白的飘带在江淮大地翩翩起舞,千姿百态,妩媚动人。
这条河便是著名的蒋家河,发源于银屏山北麓。
大自然的发令枪响过之后,蒋家河抖擞精神,从挺拔雄壮的银屏山南麓开跑,一路浩浩荡荡,左冲右撞,蜿蜒北去。因有银屏充沛山水的滋养,蒋家河长年奔腾不息,水草丰茂,银光闪闪,生机勃勃。
蒋家河不是蒋家的河流,沿河两岸也没有姓蒋的人家。相传很久以前,一位姓蒋的人,举家逃荒来到了这里,村民们不但没有排挤他,反而善良地接纳他。他落脚后靠捕鱼养家糊口,每天晨披朝阳而出,暮落霞光而归,将船停靠在浅浅的河湾里,安居生息。那时河上没有桥,村民们要想过河,需从很远的地方绕行。为了回报村民,他常热情摇船挥桨为两岸的村民义务摆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坚守河边,为村民服务,村民们因此亲切地称这条河为蒋家河。
千百年来,蒋家河川流不息,慷慨无私地滋养一方水土,哺育沿途百姓,装点山川大地。
我沿蒋家河漫步前行,不觉间河面忽然宽阔起来,河水北流至此,或许是奔波累了,打了盹,醒来后不想再按原来的方向奔流,而是顽皮地一头向东,去探寻东方之神秘。
河边住着户人家,我推开院门,瓜架上爬满了青藤,一盆月季开得正艳。正在菜园打理庄稼的老人告诉我,政府倾听群众的呼声,曾对蒋家河的河道进行疏浚,加固了堤岸,种植了树木花草,河边才有今天风光秀丽的美景。
蒋家河与裕溪河在巢湖市城东南约5公里处交汇,人称蒋家河口。蒋家河口地处巢县、无为、含山三县交界,东临裕溪,西靠巢湖。反复打量这个河口,我发现它与其他河口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它却是一个有故事的河口,见证历史的河口,因为在这里新四军打响了东进抗日的著名之仗,并获全胜。此仗,不仅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日的信心,增强了勇气,还为新四军扬了威名。
蒋家河口从此声名大振,永记史册。
时光之针倒回至87年前,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罪恶的铁蹄开始践踏中华千里沃野,皖中大地狼烟四起。转战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抵抗日本侵略的号召,主动与国民党鄂豫皖边区督办公署代表谈判,达成了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协议。红二十八军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林维先任参谋长,萧望东任政治部主任。
二十八军改编后的第二年,即1938年二三月间,高敬亭司令员率领四支队从湖北黄安县七里坪和河南确山县竹沟出发,兵发安徽,集结在皖西流波石童镇一带,待机东进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与此同时,日军相继侵占安徽的芜湖、蚌埠、合肥、巢县等地,驻扎在此地的国民党军闻风而逃,狼狈溃退。日军因此嚣张至极,无恶不作,铁蹄所至,烧杀抢掠,皖中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破山河在,抗日当先锋。为打击日军,挽救民族危亡,新四军第四支队于四五月间继续东进,抵达桐城、舒城、庐江、无为、巢县等地,展开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四支队九团最先进入庐江盛家桥、巢县槐林嘴一线。这个团的官兵大多是经过三年游击战争锤炼出来的老红军,虽人数不多,装备差,但政治坚定,作风顽强,军事过硬,以敢打大仗、善打恶仗著称。为寻找战机,打击日军,九团于5月初将部队推进至银屏山,饮马蒋家河。
银屏山方圆百里,连绵不绝,山岭险峻,树木繁茂,东临裕溪河,西靠巢湖,是部队隐蔽和出击的好地方。
九团到达银屏山后,团政委高志荣当即派侦察员深入侦察,详细了解敌情。他们从当地老百姓那里获悉,自巢县(今天的巢湖市)沦陷后,日军经常下乡“扫荡”,蒋家河口一带是他们常出没的地方。经反复侦察,他们掌握了敌人的活动规律:日军每天上午八九点钟乘一两艘汽艇或木船,人数一般30人左右,从巢县县城出发到蒋家河口一带疯狂骚扰,在附近村庄抢劫家禽和财物后,当即返回。日军因在此从未遇到过抵抗,因此戒备松懈,气焰嚣张。
蒋家河口距银屏山不远,如银带上的一个弯钩,河口芦苇丛生,水草茂盛,堤坝上灌木葱茏,十分有利于部队隐蔽,是个伏击歼敌的理想之地。
高志荣决定在此设伏,让日本侵略者尝尝新四军铁拳的滋味。
1938年5月11日傍晚,九团二营四连、六连和团侦察队在夜色的掩护下,似神兵天降,悄悄集结在蒋家河口。
今天,蒋家河口的岸边,树木丛生,枝头万叶翠绿;河边,芦苇摇曳,微风掠过,风景无限。陡然间,我仿佛看见岸边的芦苇丛里,潜伏着成百上千佩戴N4A臂章、着灰色军装的新四军官兵,正荷枪实弹目光犀利地观察河面的情况……
历史永远记住这天:5月12日拂晓,九团官兵按预定计划完成了设伏:侦察队埋伏在河口右侧裕溪河堤岸一线芦苇丛中,负责从正面截击;四连二排埋伏于河口东侧河堤树丛中,担任火力支援;六连一排配备1挺轻机枪潜伏在河口西侧靠近巢城方向,阻击巢县增援之敌。
上午8时左右,巢县县城方向的河面突然响起马达声,远处的河面上隐隐约约出现两艘汽艇,潜伏在此的新四军官兵一阵惊喜,日军出动了。
当地的老人告诉我,新四军打伏击战这天,晴日高照,视线良好,宽广的河面上没有来往船只,岸上也不见行人,是天助打伏击的好时机。
随着马达声临近,汽艇也渐渐驶近河口码头,新四军官兵已能清楚地看到日军头上的钢盔和步枪上发光的刺刀,战斗一触即发,空气似乎快要凝固了。
汽艇靠岸后,毫无防备的日军斜背着枪,大摇大摆地上岸了,一路“叽里呱啦”,仿佛是在游山玩水,准备像往常一样欺压百姓,抢劫财物。
见此情景,设伏的新四军牙齿咬得咯咯作响。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手中的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怒吼,扑向日军。毫无防备的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企图后退抢占汽艇逃跑,可汽艇已被手榴弹炸毁,不能动弹。
日军尽管训练有素,可九团二营指战员同样也是单兵作战的能手,突发的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让这群日军如同掉进地狱般恐惧。未等找到北,前面几个走下船来的日军就栽倒在蒋家河口的水边,再也没有爬起来。
日军撤退的路已断,被困水中,处于劣势,只能被动挨打。参战新四军官兵越战越勇,日军纷纷倒在水中,成了凄惨的落水狗。
打侧攻的四连一排听到侦察队的枪响,从北侧高地勇猛地包抄过去,高喊着“冲呀、杀呀!活捉鬼子啊!”一面包抄登陆之敌,一面又分出一队打击滞留船上的日军。
有个日军钻到船尾,探头向两岸窥视伏击地的情况,企图逃命,但被侦察队一个新战士发现。这个来自巢湖之滨的会水的大个子新战士不顾危险,奋勇扑过去,在水中和敌人搏斗了一番。狡猾的日军最终还是挣脱了,迅速潜水逃跑。可是这个会水的战士看准敌人的潜游方向,快速划水跟踪,当敌人从水面一露头,他一个鱼跃猛扑上去,以泰山压顶般的气势卡住敌人的脖子,将敌人死死压入水中,直到闷死。这个日军的尸体直到两天后才在河的下游漂起来,由于天热,尸体肚子胀得鼓鼓的。
战斗结束后,早已躲在芦苇和树丛中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跑来庆贺,还从家里拿来渔网和抓钩,帮助四支队打捞日军丢在水里的武器。他们还从日军尸体的衣服口袋里搜出一些日本钱币,样子像中国的钢板,中间有一个小洞。
战士和老百姓指着日军的尸体说:“日军也不是神,也是能打得死、淹得死的。我们再也不怕他们了!”几个勇敢的小伙子主动和四支队联系,把日军尸体绑上石头沉进河底的淤泥里。
此役,仅20分钟,击毙由巢县蒋家河口登陆的日军第六师团巢县守备队一部,共缴获步枪19支、手枪2支、敌旗1面、指挥刀1把,毙敌20余人,我军无一伤亡。
蒋家河口遗址旁边的村子叫双喜村,90多岁的李继英老人是蒋家河口战斗的亲历者。虽然当时她不到10岁,但对于那场战争她还是能够记得一些。李继英告诉我,那边有个小学,当年日军是在那里上岸的,新四军也是从那边打过来的。纪念碑所在的地方,曾是一个三汊河口,后来因防汛、交通等诸多原因,在汊河上筑上一条大坝,从此,蒋家河口实际已改变了“河口”的性质,而应叫蒋家河湾了。但人们还是喜欢叫它河口,这不仅是一种习惯,更主要的是要记住那段不该忘记的历史。
继蒋家河口战斗之后,挺进皖东敌后的第四支队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夜袭全椒县城,迫使日军撤退。九团二营也渡过裕溪河,打掉了日军刚刚建立的林头、清溪两个镇的维持会。
刚刚搬到东港冲的高敬亭司令员得知蒋家河口的战报后,只说了句:“国民党说日军怎么怎么厉害,我看也不过如此嘛!”蒋家河口战斗,证明日军并非不可战胜。
蒋家河口战斗是新四军组建后的皖中首仗。首仗大捷,意义重大,激励了皖中人民的抗日热情,增强了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坚持敌后抗战的决心。
5月15日,我党在武汉创办的向全国公开发行的首张报纸《新华日报》,率先公布了这一重大喜讯,全国一片欢呼。
蒋介石获悉后,当即于5月16日向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发来电文:贵军四支队蒋家河口出奇挫敌,殊堪嘉慰,嘉勉新四军抗日健儿。
蒋家河口战斗时隔月余,即6月17日,粟裕司令员率新四军东进先遣支队在江苏镇江西南韦岗设伏,激战半小时,毙伤日军20余人,击毁汽车4辆,缴获军用品一部。韦岗战斗是新四军进入苏南敌后抗战的第一战。
为纪念新四军蒋家河口大捷,当地政府1998年5月在蒋家河口的码头上,建成一座约3米高的纪念碑,上面刻有叶飞将军亲笔题写的“蒋家河口战斗遗址”8个大字,记载了当年新四军东进抗日首战歼敌告捷的历史功绩。
2005年8月,为让更多的人铭记这段历史,安徽巢湖市对外发行“蒋家河口战斗遗址”个性化邮票5000套。遗址现已辟为巢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天的蒋家河口,早已不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而是渔民幸福的渔场,沿岸百姓的欢乐场。眺望河中,渔民正划舟撒网,舟身略侧,网撒水中,宛如搅动一河白银,闪着白光。一群水鸟在水面游弋,陡然受到惊吓,扑棱棱冲上天空,消失在了远方。
漫步蒋家河,当年的枪声早已消逝,这里处处呈现出一幅幅和谐的画面,每个画面传递着信息,即新四军当年浴血奋战之理想如愿以偿,因为今天这里老百姓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
回望卧伏在江淮大地的蒋家河口,宛如一座流动的丰碑,立在国人的心中;酷似一个流动的讲解员,每天滔滔不绝讲解新四军首仗大捷的感人故事;更似一部活动的历史,时时刻刻提醒每个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责任编辑金锋)
铁军202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