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明华:故乡是老区

2024-11-08 00:00:00吴燕芳严保林沈寿友黄朱清
铁军 2024年11期

编者按蒋明华,是江苏省南通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向本刊推荐的封面人物。他有两段比较漫长的人生经历:装甲兵部队军旅生涯27年,在地方行政任职和社团组织工作29年。半个多世纪里,他无论在什么岗位,宗旨始终如一,就是为人民服务。为此,蒋明华以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牢记初心,真情为民。他从江苏如皋走出去,又回到如皋来,他说,故乡是老区。

0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参军报国,是青年人理想志向之一,蒋明华也是。

蒋明华出生在如皋县建设人民公社,父母都是共产党员。蒋明华兄妹4人,他排行老大,当兵,是他的夙愿。头一次报名,身体合格,来接兵的海军舰艇部队嫌他年龄不足。第二年,他继续报名。

这一年,是1969年。来接兵的南京军区坦克兵部队选定了他。出发去军营的前一天晚上,不少被批准入伍的新兵忙着走亲访友,而蒋明华正在家乡舞台上表演节目,他参演的《把五好红花寄回家》感动了父老乡亲。武装部的同志私下说,这孩子心里有群众。

如皋是革命老区,南通地区入党最早的共产党员吴亚鲁,是如皋旅外学生,建党初期就出版《平民报》传播革命火种。1930年,江苏境内唯一的中央正规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在如皋贲家巷建军。红土地上长大的蒋明华,毅然选择走进军营,生命里要注入当兵的历史。

扛枪为人民。蒋明华从战士、班长、车长、排长、连长,到宣传干事、政治协理员、教导员、副团长,一路走来,始终认定我是人民的子弟,为祖国、为人民奉献青春无尚荣光。刚到部队,他的文化程度不算高,后来经新疆巴州师范学院文科大专班、蚌埠坦克学院军事技术大专班、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生班学习深造,蒋明华成为了文武双全的优秀指挥员。

人武部的同志慧眼识人。从小受到老区红色历史熏陶和良好家庭教育的蒋明华,心里装着人民的安危冷暖。

1994年12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友谊馆发生特大火灾,这天晚上,参加自治区教委验收检查团汇报演出的人员聚集一堂,大火中325人不幸遇难,绝大多数是中小学生,还有130人不同程度受伤。时任新疆军区步兵第8师司令部装甲兵科科长的蒋明华,奉命率领师工兵营、师医院部分医务人员,连夜火速奔赴火灾发生地,投入救援和善后工作。在15个日日夜夜里,为抢救生命,抚慰人心,蒋明华指挥战斗在一线。事后,新疆军区给两名团职干部记三等功,蒋明华,是其中的一个。

02

蒋明华所在部队驻防,起初驻防在南京、皖东地区,1979年调防移师新疆。

在新疆,一晃17个年头。蒋明华的妻子、孩子和夫妻双方的老人都在如皋,新疆和如皋相距3700多公里,年龄、军龄和“牛郎织女”的日子,他考虑了退路。

部队附近城市的地方领导了解蒋明华,就对他说:“转业留下来吧,把爱人也调来。”还承诺了安置的理想职位,蒋明华婉言谢绝了。1995年,他转业回到了如皋安置,任如皋市政法委副书记。一年后,他兼任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后出任人民法院院长。2003年底,他被交流到如东县任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在连任3届、长达15年的法院院长岗位上,蒋明华铁肩担正义,带头学法、执法、守法,带领法官队伍清正廉洁,公正司法;协调化解各类矛盾,为百姓安居乐业当好卫士;积极开展司法改革、创新,率先建立司法服务“超市”,为企业、百姓减少诉累。他这位“刀尖上的舞者”,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记一等功、二等功;中共如东县委给蒋明华记三等功。

蒋明华(左一)陪同省“三会”领导调研红十四军纪念馆

2012年,从如东回到如皋,蒋明华任市人大常委会副处级督导员、党组成员。他贴近民心,反映民意,汇聚民智,先后被选为如皋市、如东县、南通市党代表和人大代表。

03

2014年,华丽转身,蒋明华退休了。

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经组织研究决定,蒋明华又去了如皋市慈善基金会任副会长。2015年5月,在如皋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五届第一次、扶贫开发协会第四届第一次会员会议上,蒋明华当选“两会”理事长。

上任之初,蒋明华原以为已是退下来的人了,来到社团组织做点事,是玩玩的。可进入了角色后,他就心无旁骛地扛起了责任和担当。革命老区当年“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的故事,融入血液,深入骨髓。蒋明华感到,“两会”的所有工作,是要促进、推动今天的老区成为“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天地。

工作硕果之一:扶贫、帮扶基金在南通市县市中名列前茅。蒋明华和同事们,善于为党委政府当好老区工作的参谋,把上级的要求、兄弟单位经验、合理的建议,及时向市里领导汇报。多年来,如皋市主要领导对老区建设“两会”给予关心和鼎力支持。近几年,市财政下拨的扶贫、帮扶基金总数,在南通市各县、市中排名第一。

工作硕果之二:项目帮扶成效显著。1954年,美国科学家研制出实用单晶硅太阳电池,由此诞生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如今,光伏电站项目,成了如皋市老区帮扶项目的亮丽风景。至2023年,助推建成村光伏电站26座,装机容量1800多千瓦,总收益100多万元,除了用于环境整治等其他公益事业,还帮扶低收入家庭564户。

工作硕果之三:帮扶实现“团体作战”。蒋明华说,“两会”驻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退下来了无职无权,单挑独斗,有时候办事比较难。他向市委组织部建议,让与老区“两会”工作关联密切的财政局、教育局、农业农村局一把手,兼任不驻会副理事长。老促会部署重要工作和活动,驻会的、不驻会的副理事长都来,开门见山说事,协力齐心抓落实。

工作硕果之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老区“两会”在利用政府设立帮扶基金开展农村产业项目帮扶、助学帮扶、健康帮扶等基础上,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慈善公募,仅2023年就募集140.17万元,为566个家庭助医助困;发动企业、乡镇和爱心人士设立冠名扶贫资金,到账470多万元,为4115个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提供资助。

工作硕果之五:帮扶确保扶准温暖人心。帮扶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弄虚作假,如果不该扶的扶了,该扶的没扶到,就寒了民心。蒋明华领着“两会”人员深入乡镇、村、社区,实地走访有困难的家庭,倾听诉求和呼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调研,了解实情。乡镇先公示,填表盖章汇总上来,再逐户分析,确实符合条件的,研究扶助多少钱,最后把帮扶款打到对方账户上,在电脑上公示。

04

物质帮扶重要,老区精神传承同样重要。

出版红书。如皋市老促会联手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共同出版了《如皋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和《雉水映初心》,一本27万字,一本38.6万字,讲述如皋革命老区的前世今生和红色故事。

创作红戏。老区“两会”根据本土红色题材,创作了《无悔的选择》《追寻》《血沃春泥》《永恒的丰碑》等文艺节目,音诗画为主,情景催人泪下。有在电视台播出的,有获市委宣传部奖的,还有成为学校演出保留节目的,弘扬老区精神,洗礼心灵,激发如皋人民奋进的力量。

如皋老促会,连续8年获“全国老区宣传工作特等奖”。

2024年初,如皋市市长王鸣昊,在老促会总结材料上批注:“各位老同志心系发展,关注民生,发挥余热,在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动社会力量济贫救困、不断加强自身组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向各位同志表示慰问和感谢……”

市委书记何益军的赞语:工作卓有成效。

其实,市领导不止一次对老区“两会”的同志说:“你们任劳任怨,发挥余热,在为我们做工作。”

05

蒋明华,被评为“南通市优秀处职干部”。2022年,他受到中国老促会的表彰。

陈万圣(左)和蒋明华接棒合力前行

今年3月,如皋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万圣接任老区“两会”理事长。交接班时,当过市审计局局长、财政局局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的新掌门人,笑着对蒋明华说:“我把棒接住,接好。”龙年春天里,蒋明华转任“两会”党支部书记。

5月,蒋明华带着党支部成员,来到如皋市石庄镇张黄港,这里是当年我军渡江战役的东起点。蒋明华说:“牢记初心,每个人要把热爱党、热爱老区的心声说出来,去实践,去实现,做坚定的实干家。”在“两会”办公室,每个党员的心语绘制在墙上。蒋明华的心语:牢记宗旨,真情为民。

陈万圣和蒋明华,同坐一条船,同怀为民情,风雨同舟,同心划桨,驶向老区乡村振兴、富裕的彼岸。

06

这辈子,蒋明华感恩部队。

他,坦克兵出身。开坦克,先练摩托,后学开汽车,方能学坦克驾驶。打起仗来,坦克冲在前面,开辟通道,掩护步兵出击。装甲兵的特殊要求,锤炼了蒋明华的过硬素质,老了也改不了,只有实现了目标,心里才会释然……

(责任编辑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