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检疫中猪黄疸的鉴别诊断及防控对策

2024-11-08 00:00王毅姚晓琳
新农业 2024年5期

猪肉是我国居民的主要食用肉类,在肉类消费结构中占50%以上。在生猪饲养过程中,常受到不同种类疾病的威胁,黄疸是一种由寄生虫和多种病原菌均可引发的生猪常见疾病,严重危害肉产品安全。规范的屠宰检疫是保证猪肉产品安全的关键环节。若想杜绝黄疸猪肉流入市场,应在屠宰环节加强黄疸病猪的宰前、宰后检疫以及鉴别诊断,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对策。

1 黄疸猪肉的形成原因

导致黄疸的原因为寄生虫病和传染病,如猪附红细胞体病、血红蛋白症、圆环病毒病、血液原虫病、猪副伤寒和饲料溶血性中毒等,以上疾病均可以使血细胞遭到破坏或造成胆管阻塞,导致代谢紊乱使胆红素浓度升高,使生猪体表皮肤、组织器官和黏膜呈现黄色,此类猪肉制品含有寄生虫和各种传染性疾病。

2 猪黄疸的鉴别方法

2.1 宰前检疫

在生猪屠宰前,不能通过肉眼准确识别猪黄疸,应对生猪进行比较与鉴别。在生猪入场时,查验耳标与数量,调查在运输途中生猪是否染病或有无发生死亡的情况,严禁证物不符或无产地检疫证明的生猪入场屠宰。首先对生猪外观进行观察,若精神呆滞,被毛杂乱,眼部有分泌物,结膜颜色浅,有贫血的情况,且跛行怀疑存在猪黄疸。做好屠宰场的消毒工作,将运输车进行消毒处理,卸下生猪并完成对生猪消毒后,方可进入屠宰场。完成生猪卸载后,需再次对运输车进行消毒,并开具消毒证明。按照规定对生猪进行黄疸抽样检查,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屠宰车间,卸载时应计算好时间,保证生猪检查时间充足,不影响猪肉进入市场。最后,对屠宰检疫结果进行处理。为准宰生猪签发宰杀准许证明。对于患有传染病的生猪,进行急宰处理,对病变组织及时销毁,其他部分进行高温处理。对患有普通病症的生猪,进行缓宰处理。对于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生猪,应及时将病猪销毁,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备。

2.2 宰后检验

宰后检验是生猪屠宰的关键环节,可以弥补宰前检疫的不足,保障猪肉品质,有效预防传染病的蔓延。

2.2.1 头部检验 生猪头部检验主要包括生猪鼻盘、咬肌、口腔黏膜和颌下淋巴结,如果组织液出现黄染的情况,疑为黄疸病猪。

2.2.2 皮肤检验 通过检查生猪的表皮能判断其是否染病,若猪的皮肤存在充血或血斑等现象,皮肤变黄,疑为黄疸病猪。

2.2.3 内脏检查 内脏检疫是宰后检疫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一些疾病能够在病猪的内脏上表现明显,因而应对生猪内脏器官开展仔细地检查,若内脏组织液出现变黄的现象,可怀疑为黄疸病猪。

2.2.4 屠宰后检疫结果处理 为检疫合格的生猪开具合格证书,在胴体上加盖合格印章,及时处理不合格的生猪,并做好相关的检疫记录,将病猪的病因等详细记录,出具初步诊断证明,务必保证屠宰检疫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并妥善保存检疫资料。

2.2.5 旋毛虫检查 把猪的内脏取出后,取猪膈肌作为样品,并进行标记,剥离生猪膈肌膜后,对肌肉纤维表面进行细致地观察,是否有白色点状虫子,在低倍显微镜下检查肉粒,观察是否存在旋毛虫。

2.3 鉴别诊断

完成屠宰后,若肉质呈黄色,先检查肥膘肉和猪皮,再检查关节液和猪囊液,是否染黄。黄疸病猪脂肪发黄,其关节囊液、黏膜及内膜会存在黄染的情况。宰杀后如无法马上做出准确判断,需静置一段后进行观察,黄疸导致的黄色不会因时间而改变,如因饲料因素造成的黄膘肉随时间推移黄色会减淡,因此,必要时应进行实验室检验。

2.4 实验室检查

为了确保宰后检疫结果的准确性,取适量疑似病猪的脂肪进行实验室检查,将剪碎的脂肪组织置于烧杯中,放入40毫升浓度为50%的乙醇,搅拌均匀后,提取5毫升液体于试管中,滴入浓硫酸,震荡后,若液体为蓝色,表明脂肪内胆红素浓度较高,即可判断为猪黄疸症。

3 加强猪黄疸检疫的防控对策

3.1 建立生猪检疫体系

政府部门应合理设置动物检疫机构,不断强化生猪检疫监管工作,逐步完善养殖、运输、检验检疫和屠宰管理体系,保证猪肉制品符合市场标准。为了强化生猪屠宰检疫管理,各级各类部门应开展以下工作:第一,强化对产地的检查,通过对即将流入市场的猪进行产地检疫,保障猪肉符合市场准入标准。检疫工作人员应掌握最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以适应检疫工作需求。第二,应完善屠宰场的紧急预案,由于设备的不断更新,屠宰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但是屠宰时应尽量避免外界因素带来的不良刺激,减少养殖场的经济损失。当养殖场出现疫病时,及时隔离病猪,并把健康的生猪移送到安全位置。做好已屠宰的猪肉管理工作,避免浪费。

3.2 各部门严密配合

病猪的管理需得到各部门的共同配合,合理应对突发状况,发生紧急情况后,立刻通知养殖户到其他屠宰场屠宰生猪。市场监督部门应定期检查进入市场的猪肉,检查内容为检疫合格证明、肉质证明等,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商家所售猪肉证明不全,应及时查处,并监督商家及时改正。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屠宰厂家,应严厉打击,构建和谐的猪肉营销氛围。

3.3 加强宰前、宰后的检疫工作

养殖场务必加强疫病控制工作,若发现黄疸症疑似病猪,立刻将其隔离,确诊后,及时将情况上报至上级相关部门。监管部门做好进入市场猪肉的检疫工作,检查猪肉制品是否具备合格标识,若发现非法售卖的经销商,须立刻对其进行处罚,避免发生黄疸瞒报的情况,保证猪肉制品安全。

3.4 高度重视检疫工作

加强各级政府部门对猪黄疸检疫工作的重视程度,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实验室,配备基础设备设施,提高动物的检验检疫水平。利用先进的设备,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合理,为猪肉检测提供科学参考,避免患猪黄疸的肉品流入市场。

3.5 政府部门应重视检疫工作与食品安全

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检疫工作,各部门严密配合,保证信息畅通,加强日常监督,开展多种形式的检疫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提高检疫工作人员待遇,提高猪肉检疫质量。

3.6 加强疫病防控

在生猪各类疫病防治中,预防是综合防治的关键环节。从严格引种到育肥饲养应按照相关程序进行。结合地域特点为生猪进行免疫接种。在正规厂家选购饲料、添加剂、兽药、疫苗等。保证饮水清洁,禁止投喂发霉饲料,做好生猪预防保健工作。如果发现生猪感染急性传染病,须立刻隔离并上报至主管部门,进行科学的治疗,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置,营造科学防疫的环境。

4 结束语

为了防止消费者餐桌上出现黄疸猪肉,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应掌握猪黄疸形成原因和鉴别方法,通过宰前、宰后检疫和实验室检查准确判断出猪黄疸症。在各级各类部门的严密配合下,避免黄疸猪肉流入市场,保障猪肉制品的食品安全。

作者单位:辽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