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县小汤河综合治理实践探索

2024-11-08 00:00:00王玉婷
新农业 2024年5期

本溪县以小汤河流域综合治理为契合点,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平台,全面提档升级,打造县域中小河流域幸福河湖建设典型示范工程。本案例主要总结了该县推进小汤河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旨在为遍布广大农村地区中小河流域的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1 背景情况

小汤河流域是本溪“枫叶之都”的中心和本溪市太子河“百里生态水长廊”项目总体规划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汤河全长58公里,流域面积480平方公里,中游建有关门山水库,总库容7661万立方米。

党的十八大以来,本溪县将小汤河治理重心从工程建设向生态健康管护转变,对防洪提升、生态复苏、智慧化管理体系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着力打造幸福河湖典型示范工程。2022年启动实施小汤河防洪治理工程,计划投资1.93亿元,治理河长48.33公里,提高防洪标准和生态修复岸线25.55公里,建设孪生河流信息化数据管理系统。

图1 小汤河一期防洪治理工程(小市镇磨石峪村朴堡段)前后对比

2 主要措施和取得成效

2.1 主要措施

2.1.1 理清思路、高位推动,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本溪县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保护为先、科学开发、造福百姓、增进保护的小汤河流域综合治理的理念,打造生态示范带、旅游观光带、富民产业带、水景宜居带、文化传承带的总体思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多个实体项目推进专班,加强督导考核,以有力的领导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推动小汤河县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各项任务落细落实落到位。

2.1.2 整合资源、融合发展,统筹推进项目开发与河湖治理 整合发展改革、水务、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各方资源,深度挖掘和利用滨河历史文化、治理成果、生态优势,一体推进河湖治理,打造生态、环保、健康、文化、休闲、运动、安全的沿河风光廊道。目前,小汤河沿线已创办投资亿元以上的绿色产业项目8家、小型服务产业项目20余家。

2.1.3 引进资本、开放搞活,统筹推进政府主导与市场驱动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驱动两手发力,积极争取国家在水利、生态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实行县级领导对重大项目的包保责任制,通过政府公共服务配套投入撬动社会投资,引进域外9家企业正在沿河规模开发,项目总投资超过25亿元。

2.1.4 完善机制、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生产活动与河湖健康 一是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河长监督机制。把村民组长纳入河长管理体系,把河湖环境保护纳入村规民约,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二是建立了河道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将河道保洁纳入村镇环卫一体化管理,经费由财政预算予以保证。三是建立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管理责任机制。加强施工过程管理,采取洒水降尘,尾气检测、固体废物回收等措施,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工程建设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区场地进行复绿处理。四是建立了河湖环境保护“认养”机制。与天龙洞、泓景源温泉、峯泽福、花溪沐、野奇山庄等5家企业签订河道管护协议,明确责任和义务。五是建立水行政执法与多部门司法衔接机制。实行“河长+河道警长、生态检察官、民间河长”模式,对影响河湖生命健康、破坏区域生态环境等行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2 取得成效

一是聚焦高质量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稳定增长。在小汤河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水利、交通及产业项目开发等总投入近50亿元,对县域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区域经济年均销售总额约1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近万人。

图2 本溪关门山水库水利风景区

二是坚持生态示范,推动辽东绿色经济先行区建设发展。绿色产业的开发有效提升了原生态品质,水生态得到进一步修复,从县城河口到源头形成了河水长清、岸绿连片、美景成串的宜业宜居、充满生机的美丽景象。

三是聚焦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对社会文化、休闲观光、幸福生活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小汤河流域年均接待游客达到100多万人次,所有游客在领略优美壮观大自然风光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3 经验启示

(1)建设美丽幸福河湖,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驱动,以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根本目标。保护河湖生态环境,做活水文章,让人们享受到大地山川河流美景带来的喜乐,是我们治山治水的初心使命。只有解放思想,切实践行“两山”转化理念,才能保证河湖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

(2)建设美丽幸福河湖,应当做到与生态保护、经济建设、市场运作、行业监管四个方面的统筹。河湖治理不能单纯就河治河、单纯以防洪安全标准来治河。河湖空间历来是人们亲水、崇水的向往,没有河湖生态体验产品供给服务,幸福河湖的“幸福”就没有实际载体。

(3)建设美丽幸福河湖,务必解决好河湖生态环境管护“最后一公里”问题。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关系到整条河流的品质,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强化工作机制。从小汤河目前的监管手段看,在精准化、智能化方面还有欠缺,这也是大多农村地区中小河流管理方面的不足,水利部门应当加强这方面的顶层安排和资金投入。

作者单位:本溪市河长制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