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逐步走向繁荣。小麦作为农业的基础,种植面积稳居世界前列。面积不断增加,许多技术性难题也随之凸显,如栽培技术不成熟、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到位等,这些都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不利于农业发展。为此,笔者对小麦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从而为小麦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1 选址不合理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选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十分重要。土壤的质量、地形的特征以及气候的变化,均为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在种植小麦时,须选择具备适宜气温条件、优质土壤环境以及充足光照的地点。而许多农民最关心的是土地肥力程度,不关心选址问题,以至于出现旺长、倒伏、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不利于小麦生长,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
1.2 施肥不合理
科学、合理地施肥不仅可以提供充足平衡的养分,而且能够增强小麦抗病能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农户对施肥认识不够,肥料施用不科学、不合理,给小麦生产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我国的土地面积广阔,不同地区的土壤环境不一样,土壤中的元素含量也不同,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许多农户不懂得科学施肥的方法和技术,造成许多问题。例如:肥料配方不平衡,影响作物生长;化肥施用过量,污染环境;氮肥过多,导致小麦旺长等。因此,科学、合理地施肥非常重要,其关系着小麦产业的发展是否健康。
2.1 科学选种
我国小麦种植面积非常大,而且种类也非常多,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别,选用的小麦品种也不一样,只有选择适合当地生产实际的品种,才能保证优质高产。在选种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播种时间、土壤、虫害、气候等一系列因素。例如:河南南阳地区应选择泛麦8号、衡观35以及宛麦66等半冬性品种,这些小麦品种不但适合当地气候条件,而且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性强,具有非常高的优质高产潜力。
2.2 加强整地、管理土壤
土地是小麦栽培的基础,只有规范整地、科学管理土壤,才能确保小麦生长有平衡充足的养分,同时应避免多年连作,可以与其他作物轮作,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小麦病虫害预防问题,也能确保小麦养分平衡、健壮成长。在小麦收获后,要进行深度为26厘米的整地深耕,使土层深厚,蓄水能力增强。
2.3 科学播种
播种质量直接关系到小麦的出苗率和最终产量,所以必须进行科学播种。播种小麦时,不但要考虑栽培环境、土壤状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也要充分考虑到播期与所选品种特性相吻合,才能确保小麦正常生长,丰产丰收。同时应根据当地实际、品种特性、发芽率及千粒重等,确定小麦的播期和播量。如河南南阳一般在10月中旬播种,播种量12公斤/亩左右。
2.4 施肥管理
施肥也是小麦栽培管理中一项关键技术。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相应的养分供应,这样才能确保小麦最终的产量和品质,所以必须做好施肥管理工作。具体而言,第一,要做好底肥的施用,通常亩施3000~6000公斤腐熟农家肥、50公斤氮磷钾(14-16-15)复合肥、9公斤尿素作为底肥。第二,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应及时关注小麦长势,尤其是返青、拔节、抽穗这三个阶段,根据田间长势确定是否追肥,当小麦生长健壮,稍有旺长趋势时,不必再进行追肥,以免出现徒长、倒伏等问题;当出现黄叶、发育不良等情况时,就要及时追肥,以亩追施8公斤尿素为宜。
2.5 水分管理
在小麦栽培过程中,水分也是不可缺少的,小麦成长各个阶段对于水分有着不同的需求。河南南阳冬前降水量较少,要及时做好田间灌溉工作,给小麦补充水分。通常在冬至来临之前浇越冬水,以此保障麦田墒情,使麦苗安全过冬。在次年的春季,根据天气实际,做好灌溉或排涝。
3.1 主要病害防治措施
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一旦发生该病,将严重影响小麦品质,甚至人畜不能食用,失去商品价值。为了预防赤霉病发生,可以筛选一些抗性较强的品种,同时避免外来病菌侵染。一旦在麦田中发生赤霉病,不能再留种,而且田间产生的一些碎秸也要清除干净,避免病菌扩散。
茎基腐病: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从播种到成熟均会发生的新生病害,近年来,受施肥、品种、秸秆还田、田间管理等因素影响,病害逐年加重。为了预防病害发生,需要选用合适的品种,也可采用两年以上的轮作进行预防,增施有机肥,同时要控制种植密度,防止倒伏。为了有效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小麦播种前用含有多菌灵、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等成分的包衣剂拌种防治,也可采用土壤处理和田间喷雾的方法。
白粉病:白粉病是小麦常见的病害之一,为了有效防治白粉病,在选择小麦品种时,尽量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同时要科学施肥,注意保障麦田通风,麦田的湿度也要合理控制,这样才能确保小麦植株具有较好的抗病能力。在播种小麦之前,可以选择三唑酮进行拌种。
锈病:首先,可以选择一些强抗病虫害的小麦品种,合理设计种植密度。在小麦全部收割之后,及时翻耕灭茬,灭除自生麦苗,这样可以消除越夏的病原。其次,在进行施肥的过程中,不要过量施加氮肥。对于锈病的防治,可采用烯唑醇、三唑酮、咪鲜胺等药物喷雾防治。
3.2 主要虫害防治措施
小麦蚜虫:俗称腻虫,是小麦田比较常见一种虫害,常群集在小麦叶片、茎秆、穗部,以吸取汁液来危害小麦。小麦受到损害后,其光合作用效率及营养吸收能力均受到显著抑制,导致叶片出现黄化现象。在苗期,受损小麦的分蘖过程将受到影响,进而在后期影响籽粒的充实度,严重时甚至导致籽粒枯白,形成白穗。为了有效预防,需要在播种前及时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以此来缩减蚜虫越冬数量。可采用悬挂黄蓝板、释放瓢虫和食蚜蝇,以及化学防治的方法来防治蚜虫。
麦蜘蛛:麦蜘蛛若虫在春秋两季以吸食汁液方式来危害麦株,小麦被害初期,其叶片出现细小白块,之后逐渐变黄,病情轻微者小麦植株矮小,病情严重则导致小麦植株干枯。防治麦蜘蛛时,应该选用合理轮作、清除杂草、浇水振落等农业措施。也可以选用哒螨灵、阿维菌或联苯菊酯素进行喷雾防治,也可采用乐果拌细砂顺垄撒施防治。
作者单位:方城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