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2024-11-08 00:00:00赵丹丽
新农业 2024年5期

大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并且用途广泛的豆类,可以加工制作成豆腐、干豆腐等直接食用的食物,还可以榨成豆油等食物来间接食用,也可以将加工制作后剩余的大豆残渣作为畜牧饲料,且需求量比较高。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含有植物蛋白,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我国目前大豆的产量还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因此,需要及时优化大豆栽培技术,全面推广高产栽培技术,进而提高大豆的产量,提升大豆的品质,保证大豆的供给率和产能。为此,本文为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加强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全面推广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以期能给农户提供一些有关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的指导,能有效地提高大豆的经济效益。

1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1.1 选种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需要农户因地制宜地选择大豆品种,要根据当地的光照时间、温度、湿度和气候特点等自然条件,合理选择适合的大豆品种。如果当地温度较高,可以选择生长周期比较长的大豆品种;如果当地温度较低,可以选择生长周期比较短的大豆品种。如果当地光照时间比较长、湿度较高,可以选择叶片宽大、秸秆比较高的大豆品种。同时,还需要考虑大豆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病虫害的概率,也要考虑大豆的抗倒伏能力,避免大豆在生长发育阶段出现倒伏的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大豆高产、优质、稳产。并且还需要考虑大豆品种是否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符合当地市场的需求,保证农户的经济效益。

1.2 大豆种子的处理

第一,筛选种子。选择好大豆品种之后,要进行筛选种子的工作,去除质量比较差、有虫子咬痕迹、不完整、存在杂质、瘪粒、小粒的大豆种子,确保大豆种子净度大于99%,其含水量低于12%,确保保留的种子为颗粒大且饱满的健康种子。第二,晒种。种子筛选好之后,需要进行专业化的种子处理,晾晒种子2~4天,通过晾晒种子的方式,杀灭大豆种子表面的病菌,激活酶元素,确保酶元素活性,促进大豆发芽,提高大豆发芽速度。在晒种过程中,需要定时翻动种子,确保大豆种子均匀晾晒。第三,种子包衣。可以使用种衣剂来减少大豆发生病虫害的概率,增强大豆的免疫力。可以在种子晾晒之后,使用悬浮种衣剂处理,完成包衣。

1.3 选地

在大豆栽培过程中,选择地块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农户需要选择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排水性能好、地势平坦的地块,此类型地块非常适合种植大豆。避免使用沙土类型的地块,沙土类型地块会导致土壤水分流失,影响大豆植株吸收养分。大豆不适合连作,地块不能连续种植其他豆类作物,否则会更容易发生豆类病虫害。在前茬种植大豆的地块中残留的有害物质会延缓大豆植株的生长速度,降低大豆产量,导致大豆质量变差。农户应该选择轮作3年左右的地块来种植大豆,最好选择前茬是禾本科的农作物。

1.4 整地

选择好大豆种植的地块之后,开始进行整地工作。第一,整地工作一般采取深翻和深耕的方式,土壤深翻的深度为20~25厘米,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能力。第二,整地工作还应该去除杂草,防止出现杂草丛生的情况,影响大豆植株生长。第三,在进行整地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施加100公斤/亩左右的农家肥来提高土壤肥力,为大豆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1.5 播种

播种时间:农户需要根据种植地块土壤温度和当地天气情况来确定播种时间,播种时间过早或过晚都可能会降低大豆出苗率。若大豆播种过早,可能会由于温度过低,降低大豆出苗率;若大豆播种时间过晚,虽然较高的温度可能会提高大豆出苗率,但是也会降低其抗病虫害的能力。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大豆播种时间。当5厘米左右的地表温度达到10~12℃并且土壤含水量为20%左右时,是大豆播种的最佳时期。

播种方式:农户可以使用大豆播种机或者人工播种的方式进行大豆播种,需要均匀分布大豆种子,播种深度为4~5厘米,播种行距为65厘米左右。若种植的大豆为矮苗大豆,农户可以使用窄行密植技术进行播种。若是65厘米左右的小垄,播种2行;若是100厘米左右的小垄,播种4行,小行距为13厘米左右,密度为1.5万~1.8万株/亩。若是单行条播,则行距为45厘米左右,株距为17厘米,每穴播种个数为3粒左右,间苗时留苗为3株左右,密度为1.3万株/亩。

2 田间管理

2.1 及时间苗、补苗

在大豆出苗期间,农户要及时观察大豆出苗情况,结合大豆生长情况进行间苗或者补苗,避免造成农户经济收入的损失。在大豆开花期前后,若发现大豆倒伏,则需要进行中耕松土来增强大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在整苗的时候,农户应该摘心打叶,避免出现大豆徒长的情况。在开花旺期,通过去除3厘米左右的大豆主茎顶部来提高大豆质量。若大豆植株相互遮挡,则需要去除大豆重叠部分,确保大豆可以接受光照,通风透气。在大豆播种后至出苗前这一段时间内,农户要及时查看大豆出苗率,去除坏种,及时补种。在大豆播种8~10天,农户需要及时查看大豆植株生长情况,去除植株坏死的大豆并挖出坏死的大豆植株,及时补苗、间苗。如果农户发现大豆缺苗,可以采用带土移植的方法进行补苗。

2.2 中耕除草

第一次中耕时间为大豆幼苗出土后,此时中耕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程度。第二次中耕时间为第一次中耕后30天,此时中耕可以减少水分流失,避免土壤板结。若土地杂草比较多,那么就需要在大豆播种后至出苗前进行除草工作,选择安全、绿色、高效的化学除草剂,严格按照剂量要求进行喷洒,降低对农作物的影响。

2.3 防止落花落荚

如果农户未能控制好大豆植株的密度,使大豆植株过密甚至重叠,可能会导致落花落荚的问题出现。因此,农户需要控制好大豆种植密度,为大豆提供充足的光照强度,合理使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确保大豆高产。

作者单位:岫岩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