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引领:六大工程开创丰台教育高质量、 有特色发展新局面

2024-11-08 00:00杨晓辉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4年9期

丰台区加快落实基础教育“强基工程”以来,不断完善教育发展支持机制,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期待新要求。通过六大工程的持续推进,开创丰台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发展的新局面,助力丰台区在新时代首都发展赛道上跑出“丰台速度、丰台效率、丰台质量”。

1.“校圆”建设,优化布局,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目前,丰台区已经成为全市正在和即将投入使用新学校最多的区之一。北京十一学校中堂实验学校2023年已投入使用,2024年9月还将有7所新建学校投入使用,分别是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科技园校区、北京科技中学、北京十一学校丰台中学、北京第十中学晓月苑分校、长辛店铁路中学、卢沟桥小学京城置地配套校区、东铁营保障房配套小学。同时,正在推进人大附中园博园校区、北京第五实验学校丽泽校区、北师大实验中学丰台学校、民大附中丰台实验学校改扩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未来将会持续形成新的优质教育资源。新办高中校持续增加,2024年新增4所学校设立普通高中阶段办学,持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与北大附中合作建立北京科技中学。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持续扩大,“每个街镇都有优质学校”的框架基本搭建完成。

平稳实施级部制改革。通过教育资源的布局调整,将35所小规模学校就近整合成17个教学管理单元,创新管理模式,打破物理空间对学校发展的限制。整合后,学校通过规模教学和集中教研等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彻底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丰台教育发展的“小土豆”学校问题。

打造高水平平安校园。加强校园安全设施改造升级,持续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综合治理,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努力营造安全、舒适、和谐的校园环境。加强安全防范教育,提高学校师生的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健全学生保护组织机制建设,采取多种方式有效预防校园欺凌,最大限度保护师生的身心健康。

一系列举措让丰台区中小学校园更加完整、功能更加健全。

2.名师培养,干部领航,实现每所学校均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领航能力。持续优化干部结构,通过学校副校级和中层干部的聘任制改革,用2年时间为全区所有中小学和部分幼儿园配备35~40岁的青年副校级干部。同时,通过合作办学、公开选拔等方式,面向全国积极引进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持续推进干部交流轮岗,使多岗位锻炼成为干部成长的必由路径与常态模式。采取选派中青年干部到区内外名校挂职、出任执行校长、参与高端培训等举措,着力培养一批优秀后备干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秀教师群体。强化“内升外引”机制,计划每年引进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领军型优秀教师15人。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制定区、校两级培养计划,实施骨干教师培养情况与校长绩效考核挂钩机制,逐步完善骨干教师梯队。通过专项引进、阶段聘用等方式,招揽学科竞赛金牌教练等具有专长的特殊人才,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加大对教育系统临近退休的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的返聘力度。深入推进“四春”计划,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通过开办名师工作室、科学安排交流轮岗、开展集体备课,发挥名师示范带动作用,实现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团队协作水平。

3.学子培育,“五育”并举,构建区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学校一体化德育建设,加强德育干部培训,促进学校德育治理水平整体提升。深入推进“行走的思政课”课程建设和实施,持续打造区域德育品牌项目。实施项目学习区级教改实验项目,创新性采用真实生活场景案例方式推动知识的融合,努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主动探究和协同合作等能力。试点推动学习共同体建设,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进而实现教学范式的变革。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实施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创新,深化落实“五育”并举,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动体教艺融合,开展武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与活动。

区级统筹,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定区级人才培养方案,成立区创新人才发展中心,组建丰台区青少年创新学院,打造“三级三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生态体系,挂牌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强化区级统筹,为所有高中校配备科技副校长,构建区域创新人才培养长链条生态体系,开展创新人才多元培养方式研究,与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科技馆等优质社会资源单位合作,探索科技企业与中小学校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人才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4.智慧教育,AI赋能,强化新技术对于场景育人的有力支撑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方庄AI人工智能资源中心,构建云网一体化发展模式。动态承载区域教育教学、应急指挥、考试巡查、安全技防等应用。建设“创新融合课堂示范校”,配置教育教学基础硬件、学习终端,探索创新融合课堂实践,破解教学难题,促进学校实施新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深化“互联网+教育”落地。以“丰台教育云平台”为依托,按照“一库、六系统、N应用”框架,完善教育大数据服务平台。对接市、区教育基础数据,借助大数据挖掘、深度应用提升教育管理决策水平,促进教育治理科学化、精准化。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系统”,实现区、校教育资源无缝交换,通过“双师课堂”“AI智慧课堂”等,扩大线上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实现资源生态化、学习网络化、教学互动化。

探索教育新场景实践。探索教育应用生态、教育物联网开放式项目探究、丰台人工智能教企联盟、“E创社”创新应用平台等项目,促进人工智能、STEAM教学、编程教育在丰台区中小学常态化开展。围绕历史文化传承、跨区域协同、生态环保、国际化交流等探索开发基于在线技术的教育新场景,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促进新技术对于场景育人的有力支撑。

5.夯实基础,深化改革,整体提升丰台基础教育水平

夯实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实施小学教育“筑基计划”,构建初中项目学习区级学科团队与课例库,深入推进高中精准教学与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举办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展示交流活动,开展高水平学生艺术节和运动会,承办全市青少年航空航天和科学素养大赛等。

构建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全面实施学区制改革,以街镇行政区划为基础建立13个学区,确保每个学区内都有名校或名校教育集团成员校,保障每个学区的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夯实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基础。进一步健全学区运行模式,成立学区工作办公室,探索街镇支持教育发展考评机制,充分ea5010a0a3c8ee9c0adb77205a207358挖掘和整合本地区各类社会资源,支持区域学校办学和教育发展。

加强集团化办学的制度建设。经过多轮次布局调整,稳步扩大集团化办学的覆盖面,通过新组建、再扩容、优结构等途径强化教育集团发展矩阵,构建“一主一副”的高中办学格局。教育集团数量由17个调整为21个,校址数量占全区中小学的80%。出台教育集团管理办法,完善集团化办学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推动教育集团在整体教研、教师交流、质量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集团化办学,区域教研形成了规模效应,建立多个以示范性高中为引领,不同学段之间课程融合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各教育集团加强学校、校区之间的协同互动,使得教育资源得到高效配置。

6.多方参与,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水平

构建区域教育共同体。由街镇牵头,在每个街镇辖区建立一个区域教育发展共同体,充分挖掘、整合本地区各类社会资源,构建学生综合实践、特色课程教学、校家社共育、劳动教育四类实践基地。建立区域教育发展定期沟通协商机制,由专门部门负责,及时收集学校建设发展中的困难问题,积极协调解决。

加强ff903c0f1cb3fb71e3275e79654302ab社会参与治理。由教育专家、区委区政府委办局和街镇代表、高校和驻区企业代表、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教育发展理事会,调动并发挥理事成员在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为学校发展提供意见建议和资源链接。由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及区委区政府其他班子成员担任普通学校和高中校“第一校长”。区领导到校调研指导,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校扩大资源链接,助力学校发展。

深化校家社协同共育。进一步完善家长委员会组织机制,健全学年内班主任全员家访、校领导直接接待家长等制度。研制并实施家校共育课程。按照年级,围绕班主任、学生、家长三个群体,将家校共育内容体系化、课程化,并通过区级家校共育课程实验校探索,使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真正得到落实。

丰台区将用6—9年的时间,培养一支名师引领、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干部教师队伍,打造一批具有丰台特色的教育教学品牌项目,建设一批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优质学校,使每个街镇都有优质学校,每所学校都有领军型教师,每名学生都有机会享受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全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区域教育的社会影响力、认可度显著提高,形成丰台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发展的新局面,建成首都教育强区。

编辑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