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同步练习

2024-11-07 00:00:00陈登鹏

1. 1945年“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国共产党宣布将苏南、皖南、浙东、浙西四个解放区的部队撤到长江以北。毛泽东还让周恩来向蒋介石转达“中共愿在宪法制定前后与国民党合作”的意愿。这说明( )

A. 重庆谈判弥合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B. 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破产

C.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推动和平建国

D. 追求和平民主是人民的愿望

2. 1946年8月,毛泽东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次谈话的背景是( )

A. 国民党重兵围攻中原解放区

B. 千里跃进大别山

C. 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D. 孟良崮战役胜利

3. 下图为画家丁聪在1946年为《民主》杂志绘制的漫画,题为《太多的自由》。该漫画旨在( )

<E:\2024-2025上\历史\历史高一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期\25年历史新高一15-1.tif>[《太多的自由》]

A. 揭露国民政府坚持内战方针

B. 批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实质

C. 鼓吹宪政推进自由权利实现

D. 肯定政治协商会议的进步性

4. 1947年,河北景县流传着歌谣:“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为什么不去当八路。”南宫县的新兵说:“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不打老蒋是没心肝的,所以我要坚决打老蒋。”肥乡县的农民说:“我得报恩,我老了,我送我儿子参军。”这反映出( )

A. 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

B. 减租减息激发了革命热情

C. 国民政府陷入统治危机

D. 土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5. 某解放战争纪念馆讲解员介绍一次军事行动时说,“国民党的重兵深陷在山东、陕北战场,而在这两个战场之间的鲁西南、豫皖苏直至大别山区的兵力十分空虚,从而形成了两头重、中间轻的哑铃态势。中共中央决定从敌之要害和薄弱的中央部分进行突破。”这次军事行动( )

A. 促成了重庆谈判的进行

B. 奠定了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

C. 揭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

D. 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

6. 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的新年献词,文中提出“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 )

A. 三大战役顺利进行

B. 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革命取胜方针

C.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 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