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养夺标 ▶
1.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 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 本课必备 ▶
一 正面战场的抗战
1. 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至11月,激战三个月,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2)太原会战:1937年9月至11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3)徐州会战:1938年1月至5月,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台儿庄大捷。
(4)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武汉陷落。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5)长沙会战:1941年12月开始,中国军队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时间:1938年5月。
(2)内容:总结全国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3)影响:对抗战时局产生重大影响。
二 敌后战场的抗战
1. 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
2. 斗争中求团结: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皖南事变”,引发中国共产党及民主人士的抗议,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打退了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3. 进行民主政治建设: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三 东方主战场
1.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背景: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2)正式形成: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策略。
四 抗日战争的胜利
1. 中共七大(1945年4至6月,延安)
(1)主要内容: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委员会。
(2)意义: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2. 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10月25日,陈仪在台北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台湾光复。
3.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