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后,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下历史思维的深层探查。其中尤以本质类题目为主,以考查推理能力,同时考查记忆、提取信息、比较等能力,重点考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分析判断能力。此类选择题设问的标志性细化词语有“说明”“反映”“表明”“可见”“看出”等。
真题示例
(2023·辽宁卷)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 )
A. 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
B. 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C. 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
D. 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解题提示
解答此类型题目,首先要注意分析题干中的设问词。“体现”与“反映”要考查的都是间接的、深层的、本质的信息。其中,“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主要考查获取历史结论或寻找支撑题干结论史实的能力;“反映”指物质固有的特性,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或显示出来,多用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因此,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考查的不仅是对材料内容的正确解读,更是在此基础上对某一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历史结论的深层次理解与解释。要审清时空信息和设问,从题干现象出发,透视到该现象所反映的“本质”,即要深刻到制度层面、 抽象到规律层次、总结到独一无二的特点,最终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
解题步骤
[定位时空范围,总结历史现象][第一步,]
通读题干材料,分析总结题干,分析题目情境,明确时空条件,关注活动者所处时代背景,发掘隐性信息,概括出历史现象。题干中反映的是1842年,也就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阶层内部在向西方学习时的态度。
[对接基础知识,深挖历史本质][第二步,]
根据题干中的历史现象,迅速联系所学知识,现象与所学知识结合,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即该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会带来什么后果等。结合所学可知在19世纪40年代,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清政府仍处于“开眼看世界”阶段,思想保守,未形成看待中学与西学的正确态度,不利于革新。
试题解析
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类试题。根据材料可知,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但是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因循守思想阻碍革新,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矛盾尖税,排除B项;中体西用思想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