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掌握两次鸦片战争

2024-11-07 00:00:00马瑜

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在历史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从而形成完整的历史网络。其中,纵向联系是指历史事件沿着时间轴的顺序发展。通过理解历史事件的连续性,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长期趋势和基本线索。横向联系是指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互动与影响。通过对比不同地区、国家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共性和特性。接下来,我们将利用横向与纵向联系,深化对《两次鸦片战争》的理解和分析。

首先,将中国置于当时世界发展洪流中,建立横向联系,能够更清楚地认识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从政治上来看,清王朝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政治制度腐朽不堪,而欧美通过革命或改革,已普遍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中国当时仍停留在农耕时代,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且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所受剥削十分沉重,阶级矛盾尖锐,西方则在新航路开辟后就不断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并通过工业革命进入工业时代,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快速发展;外交上,清政府闭关锁国,实行海禁政策,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而西方对世界进行殖民侵略,大量财富流入西方强国;军事上,清政府军备废弛,使用冷兵器为常规兵器,战斗力衰退,西方国家装备精良,开始使用坚船利炮等新式武器装备。总之,中国当时已远远落后于西方。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获得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其次,利用纵向联系,梳理两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及影响,从而形成知识脉络和清晰的思维链。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及后来的一系列补充条约。自此以后,中国较之前发生重大转变:一系列条约签订,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矛盾、革命任务亦发生变化;经济上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列强提出“修约”被拒,又于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损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张到整个沿海,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此外,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一些有识之士震惊,开始冲破思想的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其中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开阔了国人的视野,探索救国道路,对中国传统观念形成挑战,对后来的救亡图存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开端。但是,这些新思想没有付诸实践,且未能冲破专制主义藩篱,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限。

总之,通过横纵联系的方法,能够使我们多角度、全方位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将零碎的、孤立的知识串联起来,使紊乱的线索变得有条理,同时还能够提升我们的概括、归纳、分析、运用的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历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