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看世界”及其社会影响

2024-11-07 00:00:00李瑞红

鸦片战争是中西之间的武力较量与竞争。从来是朦胧一团的“泰西”,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关天培是英勇的,但激战之后,他手中的旧式火炮“火门透水,炮不得发”,并有炮身发红炸裂者。在西方的近代炮火面前,其英勇表现了一种历史的悲怆。林则徐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最先拿起西方这把尺量出了中国的短处。一部分中国人透过弥漫的硝烟终于发觉自己面临的对手是完全陌生的。来自西洋的“夷”人,是历史上从未碰到过的族类。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处风云漩涡中心的林则徐便在时代波潮的鼓荡下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所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华事夷言》、《在中国做鸦片贸易罪过论》、《各国律例》,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而且记录了中国民族最初借助文字而了解到的泰西形象和情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已经十分腐朽,清廷中大部分官员没有对世界变局作出灵敏的反应,但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已意识UaHP9I2MuNYVkAC+T2Fnk0LpCTov2jHMR6WtaIQFkg0=到——《南京条约》的订立并不是一件事的结束,而是一系列足以损害封建统治秩序的难以预测的事件的开始。在鸦片战争爆发后的十年间,部分中国学者开始“开眼看世界”,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动向。

林则徐是突破传统的华夷观念的“第一人”。在中世纪与近代之交,林则徐观念大变,既表现了御侮的民族勇气,又表现出了接纳新知的开明。尽管林则徐的新知中仍然掺和着种种旧见,但也萌生了时代创巨痛深下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而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命题以及一整套兵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的观点,作为一种时代思想,它又启迪了20年以后的洋务运动。

在地理学方面,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编纂了一批地理学著作,开始去了解西方的政治、社会、历史等。地理学中寄托了先进中国人经世匡时的苦心。鸦片战争前,虽然已经通商多年,但欧洲究竟是怎样的国家,当时的中国人并不了然,而且有一些荒诞不经的观念。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寰志略》提供了比较符合实际的介绍。这些新书大体准确地说明了地球上大陆、海洋和各个国家的位置和各国的地理位置,也粗略地叙述了各国历史、欧洲各国当时的经济政治制度。总体而言,由于时代局限,当时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并未予以重视,但是这两部著作,展现了世界大势,打破了天朝上国的思想禁锢,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有助于向西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