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推进,政策体系不断健全、人事管理更加规范、体制机制日益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通过对内设机构的岗位设置进行系统科学的调查、分析、评估、研究,有利于优化组织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提升岗位管理成效,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岗位评估理论综述
(一)岗位评估的发展历程
岗位评估,又称岗位价值评估、职位价值评估或工作评价,是指在岗位划分与工作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方法,系统地对岗位在组织中的影响范围、职责大小、工作强度、工作难度、任职条件、岗位工作条件等特性进行评价,以确定各岗位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和价值差异,并据此建立岗位价值序列的过程[1]。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阐释了劳动分工的含义,提出五个对工资产生影响的因素:职业的阶层与难易水平、学习业务的难易水平与学习成本、职业稳定性、需要承担的责任大小水平、胜任职业的可能性。1923年,金斯伯里博士(Dr.F.A.Kingsbury)首次提出具体的岗位价值评价操作方法。20世纪七八十年代,岗位评估主要用于欧美国家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用岗位评估系统作为搭建组织结构、支付薪酬依据等。随着世界各国在管理实践中不断验证和完善,岗位评估方法论模型日益成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尤其是职级与薪酬管理的重要工具。
(二)岗位评估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岗位评估主要具有以下三个方面作用:
1.促进薪酬和绩效内部公平性
岗位评估系统为构建组织薪酬管理制度提供了基础。岗位评估将内部岗位关系转化为职级与薪级,与市场对标数据相联系,转化为薪资架构,确定不同岗位与职级员工薪酬范围。岗位评估有利于岗位管理、薪酬分配、选拔任用等,通过岗位等级确定对应薪酬标准,实现职工报酬与岗位贡献相对应,形成公平有序的内部竞争环境与发展晋升平台,更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2.助力员工职业规划与未来发展
岗位评估过程和职级体系搭建,为员工职业规划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一方面,岗位评估过程中加强宣传解读,让职工全面了解评估要素、评估标准、评价结果等因素,明晰岗位间层级关系,有利于职工结合素质能力与职业兴趣,科学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单位根据岗位评估结果,完善岗位职级体系,明确任职资格标准,改进薪酬管理机制,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清晰的晋升通道。
3.优化组织人才队伍结构
岗位评估前后要求对单位内部人岗匹配方案进行全面盘点与优化,从而提高人岗匹配度。通过评估岗位间的相对重要性,结合职工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进行岗位调整,将岗位的重要性与职工的能力要求相匹配,实现人岗相宜、提高组织效能。单位可根据岗位评估结果,结合战略发展方向,合理调整各岗位人员配置数量,持续优化人才队伍规划,实现人才结构的升级完善。
(三)常见的岗位价值评价方法和评估要素
岗位评估方法主要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其中岗位分类法、简单排序法、配对比较法、交替排序法等属于定性评价,而分数分析法、因素计分法等属于定量评价[2]。
经对国内应用较多的美世IPE、怡安翰威特Job Link、Hay Group 海氏评估法和中智“Talent”岗位评估体系比较研究,岗位评估要素主要包括职责规模、职责范围、工作复杂程度与工作强度四个维度,各评估维度所含的评估因素、子因素和因素定义有所不同。职责规模主要包括职位贡献大小、工作影响范围、下属岗位分类和管理人数,职责范围主要包括工QpxoZspkR1QrzQwGESEefw==作内容的多样性、独立性、劳动风险及岗位沟通协调能力,工作复杂程度主要包括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等知识技能、创造性和可操作性等解决问题能力、管理技巧和人际关系等综合素质,工作强度主要包括岗位对体力要求和动作执行次数等(见表1)。
(四)岗位评估应用前提和注意事项
岗位评估基于内设组织架构,明晰部门设置、人员编制、职责任务等。评估过程中,选取对岗位职责、业务范围、管理情况等较全面认知、客观公正的职工作为评估人员,进行岗位评估理论和流程全面指导沟通,使其熟练掌握评估工具与评价标准。
岗位评估过程需注意评估对象是岗位,是对岗不对人的评价,要以岗位职责为中心,不是评价岗位当前任职者。评价人员在开展评估时可假设该岗位空缺,不考虑现有岗位人员的工资水平、职务级别等。岗位评估基于岗位通常状态,不是临时特殊情况。评估过程尽量避免受偏见、非客观因素影响,评价标准把握一致性,评价结果较为准确。
三、事业单位组织和人才特点分析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组织[3]。事业单位在法律上属于事业法人,由所隶属的政府主管或政府职能部门,依靠行政管理政策和规定对其领导管理,主要是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利益的非盈利组织,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在岗位设置与人才配置上实行编制管理,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其机构性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等核定管理。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类,按照岗位职责任务和特点要求,合理设置工作岗位,配备适宜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职工素质能力较好,职业稳定性较高,主要实行绩效考核制度,评价职工工作表现,各岗位间薪酬福利差距较小,个人成就动机相对偏弱。
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面临的挑战
党中央高度重视事业单位改革,国家陆续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等制度,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当前,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应进一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岗位管理水平,开创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
(一)进一步提升现代化岗位管理理念
事业单位以稳定发展为主,人事管理经验较为丰富,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办事,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单位要加强岗位精细化管理,做到以人为本、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持续增强组织凝聚力。
(二)进一步拓宽人才成长发展空间
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均有数量控制。岗位晋升标准主要依据工作年限、任职资历和业务经验等,受职数限制,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受限。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加强干部培养锻炼,提高人才素质能力,拓宽职业发展途径,更好体现人才价值,降低人才流失风险。
(三)进一步发挥激励机制作用
事业单位薪酬待遇主要依据岗位等级制定,不同级别薪酬差异较小,激励机制效果不明显。事业单位应完善薪酬体系,优化考核机制,科学量化评估标准和评价方式,使绩效奖励充分体现工作业绩和岗位贡献,激发职工主观能动性,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五、事业单位岗位评估应用分析
近年来,求职者更加追求职业稳定性,事业单位吸纳了大量优秀人才,干部队伍呈现年轻化、优质化特点,职工对未来职业发展有更高期望,渴望清晰的职业定位、畅通的发展空间、良好的福利待遇,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鉴于此,事业单位可结合实际需求,实施岗位评估,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岗位管理制度、人才成长规划、薪酬激励机制等提供支撑,更好地提升人事管理质量和效率。
(一)优选评估工具
目前,常用的岗位评估工具多源自西方市场化经济发展而来,在国内应用中加以调整完善,事业单位应根据组织、岗位、人才等特点,选择适宜的评估要素与理论模型。
(二)提升评估能力
事业单位专业岗评专家人才较少,业务理论和数据支持相对较弱,可由专业机构协助,以准确掌握岗位评估的评价要素、评价标准与操作流程,更好开展评估工作。
(三)改进管理文化
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岗位价值与岗位层级评估,推行过程中要统筹考虑,积极宣传沟通,引导职工对评估过程和结果形成全面认识,稳步推进评估工作。
六、事业单位岗位评估适用模型
(一)评估建模思路
为构建适用于事业单位的岗位评估模型,应充分考虑内设机构、岗位设置、人才情况,兼顾单位职责定位、体制机制、管理文化等,在评估要素选取与评估标准优化过程中,尽量做到系统简单明确、易于理解操作,并对主要的评估方法统筹对比、分析研究,有机结合各评估工具特点,形成事业单位岗位评估因素库。
(二)因素选取原则
考虑到因素计分法兼具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的优点,更有利于科学准确地对岗位价值进行评价,建议采用该方法作为事业单位岗位评估的主体思路。针对事业单位的组织和岗位特点,在评估因素选取过程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原则
岗位评估要全要素、多维度,尽可能保证覆盖所有岗位特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评估要素,且在同一评估要素定义中要重点关注事业单位特点进行优化。
2.定性分析与量化描述相结合原则
要素选取过程中,应通过定性分析尽量全面考虑不同评估维度,结合岗位重要性、复杂性、风险性、创造性等,评估因素应可描述、可度量,易于定量比较。
3.数量适当与定义明确原则
评估因素和维度选择的数量要适当,不宜过度复杂,以便于评估结果的计算、分析和管理,对因素定义与评价标准应尽可能简单易懂、便于评估者理解和操作。
(三)岗位评估因素选取与评估模型搭建
事业单位可重点参考常见的岗位评估方法论,结合各类别岗位特点,选取适用的评估要素,并对其在岗位价值总体评分所占权重给出意见建议。一般而言,管理岗位重点评价综合素质、监督管理、沟通协调、组织影响力等因素,专业技术岗位重点评价知识技能、工作经验、问题解决、职位影响等因素,工勤技能岗位重点评价知识技能、问题解决与工作强度等因素(见表2)。随着事业单位持续发展,岗位设置与岗位职责可能发生变化,因素库中的评估因素可酌情及时调整,根据实际管理需求,通过广泛访谈、专家研讨、数据拟合等方式建模,形成适宜的岗位评估模型。
七、事业单位岗位评估的应用
在确定岗位评估模型与评价标准基础上,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评估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明确组织架构与岗位职责。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评估,应依据其内设机构、部门职责、人员编制,结合各部门设置的岗位名称、岗位职数、岗位职责,以及岗位说明书的岗位类别、岗位等级、任职条件等,作为岗位评估的基础依据。
第二,评估人员选取与评估过程实施。选择对事业单位情况了解较全面,为人正派、客观公正的中高级管理者与职工代表作为评估人员,加强岗位评估培训,由专家对评估工作进行全过程指导,并对评价结果汇总分析和适当校验,确保评估的公平性与结果有效性。
第三,过程公开透明,做好宣传沟通。岗位价值评估理念“对岗不对人”,评估过程应让职工广泛了解、适当参与,评估程序和评估结果公开透明,有利于职工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未来努力方向,有利于事业单位科学规范岗位管理,合理设计薪酬体系,更好发挥激励机制作用。
八、结语
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评估,对于优化内部组织结构、科学配置人才资源、改进薪酬绩效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评估结果应用中,事业单位要结合职工岗位等级和能力层级,加强岗位管理,及时动态调整,确保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发挥好岗位评估的价值和作用,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提高职工满意度,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为推动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
引用
[1]王进.岗位评价的实施[J].中国劳动,2009(07):48-49.
[2]王长莲.基于岗位分析和人力资源测评的人岗匹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3(02):114-116.
[3]卢运峰.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研究[J].投资与合作,2022(03):170-172.
作者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责任编辑:王颖振 蔺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