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慢性气道疾病主要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和支气管哮喘(哮喘)为主,目前只能控制症状而不能完全治愈,因此我们需要去接纳疾病,并认识到规范用药的重要性。
吸入治疗是慢性气道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通过吸入药物的烟雾、细小颗粒或蒸汽来进行治疗。与传统的口服和静脉给药等方式相比,吸入用药由于直接作用于肺部,起效迅速、疗效佳、安全性好,具有全身用药不可替代的临床地位。达到理想吸入治疗的条件是药物能通过吸入装置在肺部效应部位高效沉积,使用方便,有利于患者长期坚持治疗。患者能够正确操作吸入装置(吸入技术)和定时定量吸入药物(治疗依从性)是保证疗效的基础。
目前常见的吸入装置包括加压定量吸入剂(pMDI)、干粉吸入剂(DPI)、软雾吸入剂(SMI)及小容量雾化器(SVN)。并非所有的吸入装置都适用于每位患者。由于装置内部构造特性不同,不同装置对患者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的要求也不一致。在给患者制定吸入治疗方案时要结合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理解能力、操作协调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等,选择适合患者的吸入装置,并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吸入技巧。如果患者经过教育后仍然不能正确掌握吸入技术或患者对目前使用的装置满意度低,治疗依从性差,可以考虑更换另一种吸入药物及装置。
规范用药表现为遵医嘱长期、规律用药,未发生漏服、错服、自行停药、随意更改剂量等现象,并且能够正确使用吸入装置。规范用药有利于控制症状,减少疾病急性发作的次数;延缓肺功能恶化、降低住院率及死亡风险;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肺康复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许多患者未能认识到规范用药的重要性。部分患者症状改善就停药或认为吸入制剂没效果。应当转变这种错误的观点,正确认识吸入治疗旨在缓解症状,减少疾病加重频率和预防疾病进展风险。
吸入剂药物是慢性气道炎症治疗的关键,但是目前患者治疗依从性普遍较差。国内吸入治疗依从性为60%~66%,而用药依从性差是导致患者高住院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会导致疾病反复急性发作,肺康复依从性下降,生活质量下降。导致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除了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知识缺乏、经济负担较大外,部分患者还担心长期用药会有副作用。其实吸入给药相较于口服和静脉给药,不良反应较少。
临床中存在不同装置共有的错误操作有:未正确打开防尘帽或外壳;吸入前未充分呼气;没有完全含住吸嘴;没有通过吸嘴吸入药物;通过鼻子吸入;手持装置的角度过大或过小;吸入后未屏气或屏气时间不足3秒。
针对不同装置常见的共性问题,总结以下几点建议。①使用前应正确装药,患者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学会不同装置应当如何正确装药。②使用正确吸药并屏气,在吸药前应充分呼气。在使用不同装置时吸气的流速和方式会有区别,如使用pMDI和SMI这两类主动喷雾装置时,要求患者深呼气后缓慢且深吸气,理想的流速在30升/分钟。因为患者的吸气流速不影响气溶胶特性,缓慢且深的吸气有助于吸入更多的药物,提高肺部沉积率,减少口咽部沉积。DPI的输出率及其输出药物颗粒的大小和运动速度,受到患者吸气容积和吸气流速的影响。DPI依赖装置内部阻力和患者主动吸气产生的湍流,使药粉解聚成细微的药物颗粒。患者吸气的容积大、速度快,有助于提高DPI的药物输出率和小颗粒的比例,提高疗效。因此,在使用DPI时要求患者需要快速用力吸气。将吸入装置从嘴边移开后需屏气5~10秒,有利于药物在小气道沉降,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③使用后正确漱口,在漱口时头可轻轻往后仰,以保证口腔残留药物能充分洗刷,减少口腔发生真菌感染的机会。④定期门诊随访,检查药物剂量,及时补充药物。
希望广大患者们对慢性气道疾病有正确认识,增强治疗信心,用积极的态度去接纳疾病。其次是患者能意识到规范用药的重要性,对规范用药的利弊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以及对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的关键点有更好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