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2024-11-05 00:00张莹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21期

摘 要:浙江的“千万工程”用21年的时间证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效益获取二者并不矛盾,而是兼得的。“千万工程”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发展,从最初的改善人居环境到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过程中,沁水县尉迟村逐渐从最初改善人居环境到如今美丽乡村、美丽经济的成熟生长,为我们展示的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立足“千万工程”实践应用探索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可以有效提升乡村发展的新动能,打开乡村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乡村振兴总目标。

关键词:“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尉迟村;美丽乡村;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1-0160-04

Abstract: It took Zhejiang 21 years to prove that, through the "Green Rural Revival Program",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acquisition of economic benefits are not contradictory; instead, they coexist harmoniously. The connotation of the "Green Rural Revival Program" is also constantly enriched and developed. From the initial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o becoming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has continuously enhanced the happiness of farmers.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applying the experience of the "Green Rural Revival Program", Yuchi Village in Qinshui County has gradually improved its living environment from the initial improvement of its living environment to the mature growth of beautiful rural areas and beautiful economy. What we show us is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Green Rural Revival Program" can effectivelylIAE35xL/Ns/96xdpya7PxIWoAWmhwV36cXAvdSwtos= enhance the new momentum of rural development, open up a new situation for rural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the overall goal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Green Rural Revival Program"; rural revitalization; Yuchi Village; beautiful rural area; path research

“垃圾成堆、污水横流、黑烟滚滚”是浙江农村2003年之前的环境状况。彼时,浙江省全域范围内工业化快速推进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明显,对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二者之间的统筹关系处理并不到位。改善“脏乱差”的人居环境成为“千万工程”启动的最初目的。时至今日,“千万工程”的内涵不断丰富,成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的大变革,并在各地推广学习。学习越深入、实践越深化,在三晋大地的工业重镇——沁水县嘉峰镇,也曾出现过成长的烦恼,重工业发展带来的环保与经济二者的冲突十分明显。以尉迟村为突出代表,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做法,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共赢的新路径,实现了“千万工程”在三晋大地的开花结果,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尉迟路径”。

1 浙江“千万工程”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

1.1 浙江“千万工程”的时代价值

“千万工程”作为浙江“三农”工作的新探索,对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省域先行的共同富裕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1.1 指明了乡村建设的目标方向

在乡村建设中,浙江“千万工程”的推进始终严把方向。首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和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将遍地的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形成治理与开发并行、保护与利用并重的乡村发展新局面,构建起生态优势到发展优势转变的新体系,从而以发展优势带动经济增长,实现人与自然和美共生的美好愿景;其次,以人民群众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新期待为出发点、以“城乡差距”为问题导向,把增进利益作为落脚点,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激活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最后,坚持“三治融合”发展的理念,以“自治”激发农民内生动力,维护和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以“法治”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为农民劳动所得保驾护航,以“德治”引导村民崇德向善,塑造敦厚和谐的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治理良性发展。

1.1.2 找到了乡村文明的传承途径

“千万工程”不仅仅是对人居环境的整治,还是不断挖掘当地文化、传播弘扬本地文化的大工程。从良渚文化、大运河文化、蚕乡丝府文化,到莫干山、“枫桥经验”、“瓷源”文化等,都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在传承中不断与现代化元素交织,逐渐散发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千万工程”对乡村文明的传承,一方面,牢牢把住人的价值,吸引年轻的群体作为弘扬文化的主力军,例如余村的“全球合伙人计划”围绕研学教育、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8个类型,向全球热爱乡村的英才发出共建未来乡村样本的“英雄帖”;另一方面,逐步打造乡村文明传承主阵地,农家书屋、乡村博物馆、文化礼堂的出现,让农民们有了休闲娱乐的“家”,不论是自己的思想境界还是传统文化的“口口相传”,都有了依托的场所。在浙江,真正实现了“山美水美,乡美人更美”,既增强了文化自信,又满足了农民更高水平的精神需求。

1.1.3 贡献了乡村发展的中国方案

“千万工程”向世界展示了一个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前景。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工业化快速推进,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导致各种自然生态问题爆发。以无序牺牲环境资源的代价换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经济成长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中国勇于承担起发展中大国的责任,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将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工作开展的突出位置,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贯彻落实,修复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在短时间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环境保护治理成效。“千万工程”推进中,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对于污染企业进行依法依规关停处置,对于河流山林进行全面修复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乡村环境提升改造,造就了千千万万美丽乡村。

1.2 2rTvrBCuaaAjgssGdrvRQw==浙江“千万工程”的实践路径

“千万工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对全国范围内其他地域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而言,意义重大。

1.2.1 以乡村治理为突破口

乡村治理包含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建设却是最薄弱的环节。“千万工程”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硬化村级道路方便交通出行,进行垃圾处理打造低碳新生活,改善水质还原绿水青山,卫生改厕追求健康生活,村庄绿化营造幸福环境;重视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增设教师岗位等形式增强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在医疗服务方面通过“送医下乡”、返聘等方式保障基层医疗条件,在养老方面通过养老设施共享等方式提升村民幸福感。“千万工程”以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的作用,选优配强干部队伍建设,乡村多了年轻人的驻足;健全群众自治制度,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村民自治为基础,对于事关群众的大小事,严格按步骤讨论决定,并通过正规程序进行决策;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方面,方式方法的创新是重点,通过智慧平台实时监测乡村动态,从而有效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效率,增强村民参与村级事务发展管理的积极性,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1.2.2 以理念转变为导向

浙江“千万工程”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下,以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引领农村高质量绿色发展。一是引领村民过上低碳生活,“垃圾成堆”是2003年前浙江广大农村村民们的生活环境现状,为了改善生活环境,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普及,大到卫生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环境不断改善,低碳生活理念逐步融入村民们的生活,绿色理念已然成为习惯。二是形成绿色生产方式,面对环境污染问题,深度挖掘当地资源,转变经济发展理念,建立产业园区,杜绝“小磨坊”污染,普及农业清洁生产理念,防止农用废弃物肆意排放,同时,有效构建全面、完善、精准的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体系。三是构建农村产业生态化新模式,怎么种、谁来种是乡村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了打破这一现状,“千万工程”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改造,聚焦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推进流通渠道与时俱进完善建设。

1.2.3 以产业体系为抓手

浙江省聚焦于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着重发力,增强乡村发展动能,乡村绿色产业建设持续推进。“千万工程”不能单纯依靠输血落实,必须建立在农村自我“造血”机制的基础之上,而集体经济正是“造血”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在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新型集体经济占据主流。新型集体经济主要从事服务产业,其充分适应了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即农村不再仅仅发展农业,同时也是小规模工业、专业市场、旅游观光、民俗文化和电子商务等产业的集聚地,充分发挥集体经济在推动乡村农业现代化、乡村工业化和乡村生活消费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有效助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2 尉迟村的发展困境

2.1 经济基础厚实,但主体未能尽其所长

尉迟村位于沁水县西南部的“煤炭重镇”嘉峰镇,紧靠沁河岸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2000年率先跨入宽裕型小康村行列,经济基础厚实,公共设施完善。

开展乡村建设过程中投入多成效弱是尉迟村的现况。一是存在供需不对口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积极开发当地资源,但是在当下城乡发展失调的社会背景下,乡村老龄化严重,即使存在新型就业机会也会出现人岗不匹配的问题,进而出现政府主动、村民被动的低效供给局面。二是存在动力未激活的问题,即“人”的能动性激活,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但是在“大水漫灌式”建设模式下,乡村振兴几乎完全依靠政府“输血”,“干部干、群众看”的尴尬局面屡见不鲜,因为在内生动力的调动方面存在不对口、不精准情况,所以广大群众参与度不高。

2.2 突出政治引领,但发展规划不够完善

尉迟村积极响应“先锋沁水·强基提升”党建品牌的要求,坚持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在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的前提下,注重选拔党性强、作风正、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青年、个体经营大户、创业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和大学生毕业生进入村“两委”班子。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存在统筹不足未能实现发展目标的困境是尉迟村的现况。一是发展规划不完善,尉迟村在规划中坚持初心,站在全村、全局的角度,依托本村特色资源制定突出以文化资源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的规划,但是有的规划,过分追求规划的亮点和强调规划的色彩,却忽略了规划的实用性本质且时效性不长,吸引力度不强;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的政治功能定位认识不清,依旧存在思路不清晰、方向不明确的问题,没有深入思考如何做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对于政策解读、形势认知不能达成思想共识,突出体现在调动广大村民参与乡村振兴有效性欠缺,形不成核心、聚不成合力。

2.3 文化底蕴深厚,但资源未能物尽其用

尉迟村因2位历史名人而得名。一位是尉迟恭,1 000多年前,唐将尉迟恭为助秦王李世民建立大业,躲避李元吉等人的迫害,隐居在吕窑村避难。尉迟恭在避难期间教授村民柳编技艺,给村民增添了一项养家糊口的本领,后来村民为了感念他的恩德,以其姓氏为名,将村子改名为尉迟村。另一位是赵树理,尉迟村是赵树理的出生地,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光,也正是在农村生活的这段经历,丰富了赵树理的阅历,为其写作带来了重要的灵感,其所创作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鞭辟入里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现实状况。

文化设施重建轻用是尉迟村的现况,进而导致文化“软实力”难以成为发展的“硬支撑”。一是浅挖掘,尉迟村的名人文化历史悠久,但是在挖掘的过程中存在浅尝辄止的问题,完全依靠本村人的口耳相传,在当下“乡村不动”的情况下,出现传播困境;二是多闲置,在政府统筹下,尉迟村先后修缮了赵树理故居,扩建了赵树理纪念展馆、赵树理陵园、尉迟大庙等文化场所,但在吸引力方面存在不足,利用率低,同时因日常活动少、场地无专人管理等,致使这些场所利用程度并不高。

3 “千万工程”在尉迟村的实践路径

尉迟村积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同时紧密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工作,聚焦于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等方面不断提升,有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落地。

3.1 抓准发展突破口,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能

尉迟村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始终9f440159d217b53264073cea973b4bc6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开展工作,有效推进“千万工程”尉迟探索的乡村治理现代化,具体包含3个方面。一是明确“三个重点”,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在村内主街道、赵树理旅游景区、村民房前屋后进行清理整治;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彻底解决“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杂草丛生”等突出问题,同时结合村情实际,加大水、电、气、暖和街巷改造升级,进行外立面改造、管线入地等工作,构建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二是瞄准机制建设发力,着眼于村庄环境提升、人员设置等机制建设进行补充完善,重点关注“三清六改”,即清理村庄垃圾、清理村庄污泥、清理村庄道路路障,确保整村环境卫生状况持续提升,将路、水、厕、沟、圈和厨作为改革要点进行推进,从而构建起按户分类落实、村级收集归纳、镇级处置解9f440159d217b53264073cea973b4bc6决的长效处理机制。三是紧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通过吸纳就业和引导创业相结合,提供50个就业岗位,在家门口就业大大提升了农民们的幸福感,同时,组织村民开展民宿和餐饮服务,并对利用村集体土地设施进行补偿,农民们不仅可以资金入股,还可以土地入股、技术入股,经济收入得到保障,返乡留乡比例上升,打破了“乡村不动”的困境。从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入手,以他们反映最强烈的身边事为出发点,抓住乡村振兴的主线,全面挖掘乡村发展的内需动力所在,推动乡村建设中人居环境改善与经济水平提升的齐头并进,实现美丽乡村治理现代化。

3.2 把准发展导向,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动能

在尉迟村,是党建引领“千万工程”强村富民的进行时,党建联建串起了资源,推动了邻近村庄、强村弱村抱团发展。尉迟村在发展过程中,转变经济发展理念,积极配合镇党委、镇政府相关决策,融入党建联盟,共创党建新格局。一是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招聘年轻干部到村任职,着力甄选素质过硬、敢抓敢管的乡村骨干力量,同时采用“导师帮带制”,形成“以老带新、以强帮弱、共建共享”的传帮带体系,全面提升村干部的能力,为乡村振兴筑牢人才根基;二是坚持“党建引领、业务互助、优势互补”的原则,与郭壁村、窦庄村、长畛村党组织,组建“嘉合兴”联合党总支。同时,组织4个村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了框架协议,整合4个村的资源,以培训、文旅康养为切入点,把树理文化、古堡文化结合起来,打造集红色教育、古堡文化、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文化产业体验模式”。三是尉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担任法人,领办成立“树理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赵树理红色教育实战实训基地,改造可满足40人住宿、80人就餐的培训基地。四是围绕树理品牌,和村委会联合举办树理夜校,创建树理大讲堂,由包村领导、包村人员组织开展理论进讲堂常态化活动,同时,借助“赵树理调节”工作法,就地化解邻里矛盾,打造“和而不同”的乡村社交氛围,绘就出乡村基层治理新风貌;为了实现物尽其用,采取阵地共用方式与嘉峰镇党委党校合作,增强培训力度,并采取入股分红形式,促进集体增收,带动群众致富。

3.3 找准发展抓手,激活乡村振兴的产业动能

尉迟村在2000年面临关停煤矿致使村集体收入锐减的困境,多年来一直在探索适合本地发展方式。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尉迟村重新整合村庄资源。在不断地探索中,村“两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是打造精品业态,开创乡村旅游幸福路。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举办名人主题展,编辑演绎小戏小品,打造“品树理文化、游树理故居”精品旅游路线,实现本村美丽景色资源、美味饮食、善美人家的全方位融合推进,让美丽乡村从“形象美”到“经济美”;同时,坚持区域联动,在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沁水段的建设中,尉迟村联动互补作用,既保证了沁河干流、支流河道清淤疏浚和主槽防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重现沁河荣光,又实现了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交通网络的提升、生态环境的修复,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二是依托名人效应,走出红色教育致富路。在县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指导下,尉迟村重新整合当地文化资源,挖掘“人民艺术家”赵树理的生平资料,打造以党性修养、文化自信、廉政教育等为主的系列微党课,创造性打造出具有树理文化品牌效应的廉政教育基地、红色研学基地,在尉迟村形成集培训、参与、体验为一体的“红色培训+乡村旅游”新业态,把“红色资源”变成“发展优势”。三是积极招商引资,蹚出绿色经济小康路。工作开展中,紧密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资源优势所在,深入贯彻落实绿色经济发展主基调,引进沁河古堡农文化柿子产业园绿色生态企业入驻村内,以红色基因带动绿色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供给“新引擎”插上“金翅膀”。

4 结束语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践行“千万工程”,让越来越多的乡村变成了老百姓们向往的样子,变成了中华文化中和美乡村的样子,变成了复兴梦想中共同富裕的样子。尉迟村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经济优势,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调查研究、党建引领,以乡村治理为突破口,转变传统的乡村发展理念,实现产业转型,破解了乡村发展和治理困境,让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一点点累积起来,走出了“千万工程”在乡村振兴征程上的“尉迟路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9.

[2]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N].人民日报,2022-12-25(1).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4-02-04(1).

[4]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5] 黄祖辉,傅琳琳.我国乡村建设的关键与浙江“千万工程”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