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思政育人仅限于思政课教学,没有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该文以巴中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为例,分析巴中红色文化融入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打造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建立配套的体制机制及提升师资队伍的红色文化素养和能力等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人才路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巴中革命老区;课堂教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融入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21-0127-04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Red culture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 new-era talents wh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Currentl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rural areRaAnXW/Jr25vqYiAnSjGGIOMvVd66VmBwVV6/avBiSs=a development majors is limited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ithout being integrated into the disciplinary system, teaching system, textbook system, and management system. Taking the Red culture of Bazhong Revolutionary Old Area as an examNdjgFxGtwGoRGKXLcQTtBCjrrYgHZSdq5cW5BnJOQqs=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integrating Bazhong Red culture into the teaching of rural area development majors,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such as building a Red cultural resource database, innovating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establishing supporting systems and mechanisms, and improving the Red cultural literacy and capabilities of teachers to cultivate socialist rural revitalization talents with hig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ies.
Keywords: Red culture; Bazhong Revolutionary Old Area; classroom teaching; 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 major; integration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讲到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2]。巴中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融入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堂教学,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强化学生人格培养和三观塑造,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素质高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人才。
1 巴中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1.1 巴中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种类
1.1.1 革命遗存、纪念建筑
巴中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据不完全统计,巴中市登记在册的革命遗址、遗迹共908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519处,重要战役、战斗遗址及人物活动纪念地267处,革命领导人故居41处[3]。目前,按照国家旅游资源的分类(2018)巴中市红色文化资源包括3大主类、6大亚类、16个基本类型(表1)[4]。
目前,在巴中地区仍保留着一些红军石刻标语,例如:崖壁上的标语、河床石块的标语、门户门框的标语等。据政府资料统计在册的巴中市红军石刻标语共计116处(表2)[4]。
1.1.2 文艺作品
红军通过融合创新的方式创作了一系列独属于巴中的文艺作品,将红军的思想、信仰等呈现出来,既有生活化的叙述,也有文本化的结构,在给人以愉悦的同时,也实现了适宜传播的目的,共有舞蹈、川剧、歌剧、歌曲、故事和小说等多种类别。据不完全统计,巴中市目前主要的红色文艺作品合计有16个(表3)。
1.1.3 红色刊物、文献资料
在中国共产党宣传真理、破除封建等过程中,红色刊物起到了重要作用。川陕苏区党政军在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宣传、教育、激励革命军民,编纂和发行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报刊。这些红色报刊杂志起到了宣传政策、促进生产、支前拥军和推进土地革命的重要作用,例如,《川北穷人》《共产党》《苏维埃》《革命歌声》和《血花》等红色刊物。此外,巴中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料详细记载了红军从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再一步步发展敌后根据地,并最终走向繁荣的全过程,是研究红四方面军政权政策、部队组织、思想主张、政策法令和武装斗争的重要史料之一,主要包括《怎样分配土地?》《苏维埃组织法及各种委员会的工作概要说明》《彭杨军事政治学校招生章程》《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关于土地改革布告》《中共川陕省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讨论的斗争纲领》和《目前政治形势与川陕省党的任务》等具有代表性的巴中市红色文献资料。
1.2 巴中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特点
1.2.1 地域特色
巴中是四川地区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当地更是有“红军之都”之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露天博物馆”,巴中红色资源中最具地域特色的就是红军石刻标语和红色文艺作品。红军石刻标语是红四方面军在裸露的岩石、悬崖、石壁上宣传政策的一种方式,在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巴中红色文艺作品则通过地域腔调,将红军的思想主张等以本土化、大众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1.2.2 妇女武装革命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妇女解放运动如春潮般涌动于全国各地,各区域也陆续建立起妇女武装组织。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巴中地区的人民热烈响应,从而催生了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时光荏苒,至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顽强抵抗四川军阀的“三路围攻”与“六路围攻”时,进一步强化妇女武装的必要性愈发凸显。因此,军队先后设立了妇女独立营,进而发展为规模达到2 000余人的妇女独立团。川陕地区妇女武装的蓬勃发展,不仅是对女性力量的最好诠释,更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引领的妇女解放事业已经翻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5]。在巴中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 红色文化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堂教学的内在契合性
2.1 红色文化为农村区域发展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资源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缔造的巴中红色文化大多数诞生于农村,这对于农村区域发展的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朱德、邓小平、陈毅等川籍革命先驱,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都以其卓越的领导力和深邃的远见,引领着人民投身于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借助巴中所蕴含的深厚红色文化,可以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学生进行信念精神的教育,同时结合专业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刻领悟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区域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6]。
2.2 农村区域发展课堂教学是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新时代,巴中红色文化要弘扬和挖掘,那课堂教学就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对巴中红色文化的学习,深入了解其内涵价值,在立德树人的同时,将当地的文化价值转化为资源价值,从而服务乡村振兴,为乡村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人才,使得巴中红色文化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3 红色文化融入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
3.1 融入内容
当前,红色文化融入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堂教学没有统一的校本教材。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必修课教材大致与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相仿,主要围绕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及农业基础学等相关知识与案例,偶有提及红色文化的内容多在选修课教材中,如《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中国当代农村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专题》就介绍了部分有关红色文旅、红色文化产业的知识与案例,并且部分高校学院也通过思政课教材引入了红色文化,进而拓宽学生的眼界与思考维度。
3.2 融入方式方法
各大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农村发展专业课堂教学主要依赖于老师。老师通过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用单向传输的方法将红色文化教授给学生,相较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看,这种输入方式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而高校在布置教学任务时,容易忽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在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过程中,高校也没有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平衡点,从而忽视了实践教学重要的育人价值,使得在2种主要育人手段上没有找到最佳的结合点。
3.3 配套体制机制
任何专业教学的开展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载体的选择。当前,各大高校所用的教材参差不齐。而国家、地方政府、教育部门至今仍未整理出成体系、规范化的红色文化教材,也没有妥善完整的红色文化资源库,使得学者在获取红色文化的路径和资源上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虽然部分高校通过大力宣传红色文化等措施推进工作,但仍有高校做得还不够。
3.4 实施主体
当前,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教师对于自身学术领域的研究十分透彻,但在进行红色文化的讲解时,没有将红色文化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使得学生在接收知识时存在脱节的状况。究其根源是教师对于红色精神的凝练和升华还不够。在开展课堂理论教学中,因教师对热点关注、兴趣及教学过程的老套死板等,导致其不能够很好地结合时事政治、社会热点来拓展专业教育,只是空谈案例和理论,进而影响了红色文化与专业教学的转化率。
4 红色文化融入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堂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4.1 融入内容不足
巴中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作为宝贵的资源,涵盖了物质和非物质两大层面。在物质文化方面,主要体现在巴中革命老区内的革命历史遗物、历史遗址及各类纪念设施;在非物质文化层面,则主要体现在红色革命精神上,如“妇女武装革命精神”和“红四方面军精神”等,这不仅承载了革命历史,也传承着革命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现有的专业教材中,涉及红色文化的案例和内容都不多,且绝大多数较为老旧,很少对某一地域性红色文化进行具体阐述和挖掘。而不同的红色文化资源要通过多途径才能真正融入课堂教学。因此,当前红色文化在融入内容上呈现出明显的不足。
4.2 融入方式方法单一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虽然已经设立了有24年的时间,但是这一专业的教学方式方法目前尚未成熟。从专业自身来看,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讲解,教师通过对书本、资料中案例的讲解使学生进行学习,但课本案例中的红色资源都是单一的叙述和统计,学生无法结合当地现有情况进行思考,对于红色文化资源价值的挖掘就存在局限性,且有时的课堂讨论多为完成任务,往往是关注于形式和理论上的学习,忽略了真正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培养个人能力,因此依赖单向输入进行教学较为落后。
4.3 配套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
创新高效的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支撑。目前,部分学校将主要精力放在内容优化完善和课程机制衔接上,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配套机制建设重视不足。在农村发展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关于红色文化的讲座、歌会、论坛等开展不足;另外专业教学与当前的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也不充分,与本专业相关的特色网站开发不足,对于巴中红色文化资源电子数据库的构建较为滞后,严重影响了专业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发展和红色资源的应用。
4.4 教师素养参差不齐
目前,存在部分教师由于自身理论素养的薄弱,使其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存在明显的局限,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使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不够深入。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不足,会使其无法将红色文化与专业课堂教学工作融会贯通,出现知识传授不到位的问题,进而使得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大打折扣。
5 巴中红色文化融入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堂教学的路径
5.1 融入红色文化元素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力军,要积极寻找巴中红色文化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融合点,既可以是当地红色文化及其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社会价值,也可以是强化学生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的理想信念。此外,高校要积极开发地区红色校本教材,并打造配套的网络课程,建立和完善红色资源的线上线下数据库,保存好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将巴中红色文化与文旅融合发展相联系,将红色文化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将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相挂钩,使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
5.2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将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堂,应当以案例教学为基石,同时引入现场教学模式。通过实地观察、现场调查或亲身实践,使学生能够深入领会并扎实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具体化、直观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红色文化中的理论与实践,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吸收与灵活转化。教师要灵活运用课堂讲授、学生展示、竞答和辩论等方式,以输出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挖掘红色文化的多种价值。在教学中融入新媒体,借助短视频、直播、微电影等,开辟巴中红色文化网络学习渠道,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德技并修;在实践中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农村情况,进而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党史学习中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5.3 建立配套的体制机制
地方党委宣传部在地区范围内肩负着理论研究、理论学习的重任,同时还需深入挖掘并系统地整合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对接文物局、红色文化保护协会等机构的挖掘、整理、修复和保护等工作,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完善的红色资源库。再由国家教育、教材机构提出完备的改革发展规划,制定结构优、重点准和内容详的红色教材,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课堂教学提供教材支撑;最后通过地方社联、科学协会探索多样化立体展示与讲解途径,为课堂教学转向现场教学提供物质条件。高校要强化假期实践和专业实践,鼓励学生参观巴中红色文化相关景点,组织学生到相关机构进行学习、实践等。
5.4 提升师资队伍的红色文化素养和能力
教师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多种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高校也要对教师队伍的“红色文化素养”提出更高的标准,增加所需资金和配套设施;在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及能力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和考核,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校内讲课、外出培训、校内竞赛等手段,采取定期培训和不定期培训有机结合的方式,以及定期和不定期检查老师的教学成果转化率,通过实践来考察师资力量的提升程度,促使教师主动学习红色文化,主动提高专业水平,主动探索教学模式,主动运用先进教学工具,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将红色文化与专业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为培养新时代专业人才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6 结束语
巴中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厚重丰富,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课堂教学是深入挖掘和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配套体制机制和师资队伍方面入手,依托当地红色资源,探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进行学生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为乡村振兴培养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 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551583.
[2]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141593.
[3] 肖寒月,邢书曼,朱陈巧,等.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与路径——以巴中革命老区为例[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23,34(6):25-31.
[4] 陈岗.川陕苏区首府巴中市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概述[J].党史文苑,2013(16):61-63.
[5] 刘建平.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20(2):84-90.
[6] 高艺航.巴蜀红色文化如何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文教资料,2020(30):37-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