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各行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逐步应用到信息数据管理工作中,加快数字资源建设,实现单套制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及利用水平已成为大势所趋。会计档案也是如此,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会计档案创新型管理策略研究为题,在数字资源建设、管理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一体化平台建设等方面指出当下存在的难题及优化策略,促进会计档案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以期为相关部门单位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档案;创新型管理;信息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会计行业逐渐走向电算化和智慧化的道路,实现会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电子化存储和智慧化利用已成为新时期各部门单位重点探索的领域。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会计档案存在收集归档零散、分类著录混乱、对外利用较少、共建共享困难等问题。由此可见,通过现代化技术与会计档案深度融合、深层次应用,构建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使其有效支持决策制定、增强业务透明度,在彰显会计档案潜在利用价值的同时可以推动智慧财务的发展。
1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档案创新型管理的要义分析
会计档案是会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最原始数据,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与法律效率。管理好会计档案,不仅能够为部门单位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还在相关民事案件和业务纠纷过程中对于维护个人或集体合法权益有着重要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数字化技术及现代化手段将各种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会计数据转变为电子信息进行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从而发挥其利用价值已成为各部门单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d85b3705b32f488edfe7ee616d3e204a5cc49dd92efe4da97cd8ebbbebe6c1961.1 新时期会计档案创新性管理的特质
会计档案是各单位日常经济活动中的资金交流、数据核算而产生的记录文件,其不仅是反映工作情况的最原始记录,还体现工作质量成效、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最直接证据。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档案逐渐走向电子化、云端化和区块链等多种形式,大大提高了数字化、分布式、科学性和共享性等特点,新形势下会计档案管理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的丰富化。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多方会计信息在线汇总,使得档案内容不仅仅是财务数据,而且包括市场情况、客户信息、社会责任等,变得更加全面化和多维化,更能够直观地反应各单位的经营活动和价值创造。二是管理的智能化。依托互联网平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档案的在线征集、自动分类、整合归档、安全保护及共享传输,极大地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及安全性[1]。三是应用的创新化。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对现存会计档案进行深度整理与价值挖掘,并将其以喜闻乐见的个性化模式进行展示与传播,进而为部门单位提供决策支持与风险预警参考,提升档案应用的多元性和有效性。
1.2 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是推动档案事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目前“互联网+政务服务”“无纸化办公”“智慧办公”等工作模式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推进,相关单位内部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系统,随之对会计档案高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在提升。通过利用现代技术,会计工作融合新思想和新手段,使档案资源实现高度整合、深度开发和广度应用,更好地发挥经验借鉴和辅助决策等潜在利用价值,从而促进单位向好发展。二是加大档案开发力度的关键举措。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大多单位会计工作完成后形成的档案资料放置库房保存,开发利用工作开展较少。在电子信息化的背景下,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会计数据的深度开发,形成图表、流程图等方式,为会计工作暴露的问题提供改进建议,从而实现工作水平的提高。三是维护单位内部和谐的稳定器。会计档案事关单位资金流向与员工个人利益,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使会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可及时公示全体干部职工的收支情况,使其阳光化与透明化,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与矛盾[2]。
2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档案创新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虽然在“互联网+”背景下现代科学技术为会计档案的数字化转型、规范化管理和智慧化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强大的动力。但是碍于档案工作“边缘化”的属性,仍存在较多单位的会计档案工作尚未得到充分关注,使得出现管理体系不健全、数字建设不到位、干部队伍不专业、管理平台不科学和共建共享不充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阻碍了各单位会计档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1 重视程度不够,难以实现单套制
大多数部门单位认为档案工作仅仅是将各种各样的会计文件摆放整齐即可,无需精细化分类、开发和利用,实际效用较为滞后,导致整体工作水平长期处于较低状态。一是档案信息化意识淡薄。部分单位仍采用过去较为传统的手动方式进行会计档案管理,技术难度低,重复性强,没有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在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更容易出现人为错误,工作缺乏创造性和活力,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工作的常态化开展。二是数字化工作开展较少。过去大量的会计档案堆积如山,各部门单位没有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展大规模的会计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随着时间的推进,使得部分档案受风化、虫蛀和腐蚀等因素对其完整性造成影响,大大增加了数字化难度,导致目前部分单位仍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在降低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资源的浪费[3]。
2.2 制度建设混乱,难以实现科学化
当前在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中,制度标准混乱,数据治理体制机制不顺畅,导致相关工作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各级部门单位顶层设计出现漏洞,没有根据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结合自身工作情况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缺乏统筹谋划与管理细化,现有制度针对性与指导性不足,导致职能职责不清晰、任务权属不细化,内部联动协调力度不够,在全流程业务建设中的管控存在较多弊端。
2.3 人员培训较少,难以实现专业化
各部门单位负责会计档案工作的人员整体信息化素质参差不齐。存在较多年龄较大、学历不高的管理人员,且流动性较强,对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应用的认知有限,思维理念陈旧,对于新时期会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大多是“赶鸭子上架”,无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同时,部门单位对于会计人员的档案信息化有关培训活动开展较少,互联网思维意识薄弱,员工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理论知识“碎片化”严重,甚至存在习惯性应用传统管理办法开展工作,制约了会计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
2.4 技术应用较浅,难以实现共享化
一是现代化技术应用不够。部分单位对于会计档案信息化进程停留在数字化加工阶段,仅仅是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没有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科学技术加强对资金数据、业务流水和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快捷利用,信息化管理的真正意义尚未体现。二是共享化机制建设不够。在“互联网+”平台下,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共建共享,各机关部门之间、部门与社会之间、人员之间的资金往来具有较强关联性,产生的档案文件沟通交流性较强,但是由于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初期没有统一部署,在信息传输层面存在技术壁垒,“各自为政”现象较为严重,导致资金数据信息无法实现安全快速传递,对于利用率的提升有一定的掣肘作用。
3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档案创新型管理优化路径及策略
针对现阶段会计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国家通过顶层设计明确提出会计档案依法依规创新发展的方向。财政部会同国家档案局于2015年修订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首次提出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为电子会计档案的推广实施提供了保障。2020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印发《关于规范电子会计凭证报销入账归档的通知》,从制度层面认可了电子会计凭证的有效性。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也明确指出,切实推动各类符合标准的电子文件进行单套制归档,“在线办公”“无纸化办公”“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的不断推进,在为会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与原则依据的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3.1 以资金为保障,推动数字资源建设
一是要创新档案管理理念。及时转变发展思维,把推进会计档案信息化作为本单位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思想上充分认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优势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全面把握,同时要积极深入行业内部调研,结合自身情况探索适合发展的信息化道路,坚决破除传统档案模式下的落后思想,从根本上认可档案信息化工作,树立服务大局思维,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相关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加强数字资源建设。部门领导者要规划本单位会计档案数字化工作开展的方案,在行业内选择具有涉密资质、口碑良好和技术成熟的第三方数字化加工公司。同时在单位成立工作专班,一方面,对现存会计档案进行全方位筛选,划定优先级,将利用率高、无需修复、有较大价值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形成由易到难、由“重点”到“边缘”的数字化加工顺序。另一方面,做好数字化加工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提升会计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3.2 以制度为依托,形成集中调控体系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各级部门单位要根据电子会计档案与纸质档案管理工作需求,持续完善发展方案、制度建设、归档标准和利用规范,进一步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开展各项活动提供指引并约束规范其操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等政策文件,结合自身工作开展情况与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体系。制定会计档案管理的目标原则、范围标准、流程程序、职责权限和考核激励,明确工作路径、主体分工和业务开展等流程细节,从而提升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水平,保障档案文件数据的安全性,搭建合理科学的制度架构,从而推进信息化进程的有序开展。二是规范业务流程。确保档案数据移交过程中做到数据完整、内容准确,管理员接收后要确保电子档案文件数量、检索条目与来源方登记信息保持一致,同步做好抽查和检测工作,定期审核损坏与遗失问题,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3.3 以人才为核心,加大干部培养力度
未来,会计档案事业竞争的重要一点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为此,各单位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全方位、多层次招募、培养优秀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可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一方面,邀请专业教授、业内专家针对会计工作开展档案文件收集、信息资料分类和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专业性、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可带领业务骨干前往先进地区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开拓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弥补管理漏洞,实现协同发展、优势互补,进而为未来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4]。
3.4 以网络为基础,构建档案管理平台
一是优化系统建设。根据《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GB/T 39784—2021),选择技术含量高、口碑较好的第三方服务公司进行系统平台研发,充分应用数据挖掘、区块链和物联网等相关技术,按照档案收集、分类归档、安全存储和保管期限等固定模式将相应的功能嵌入系统中,真正促进现代科学技术与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相融合,提升成本和收益的性价比。二是推动共建共享。全面打造一体化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模式下,各级政府要最大程度地提高各机关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在区域内整合会计档案资源,充分发挥档案的独特价值,要立足互联互通,以云计算技术为依托进行统一的顶层设计,可通过局域网、服务域将各单位紧密链接,结合数据加密、电子签章和身份识别等安全手段,实现会计档案数据的在线归档、高效检索、实时应用和安全保障,打通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档案数字治理效能[5]。
结语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档案管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档案资源的利用率。为此,相关部门单位务必与时俱进,实施数字化、信息化转型与创新,为深入开展会计档案管理利用与共享服务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作为一线管理人员,更要做到紧跟时代潮流、及时转变工作模式,以保障会计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为基础,做到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构筑较为完善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体系,全面搭建风险监督防控环境,推动实现财务共享服务辐射面拓展,优化电子档案管理利用与储存保管流程,进而促进为以会计档案为单位的科学决策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档案力量”。
参考文献
[1]潘春梅.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会计档案的风险管控研究[J].内江科技,2023,44(12):10-11.
[2]王敏.信息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探析[J].黑龙江档案,2023(04):78-80.
[3]曹传霞.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J].纳税,2023,17(32):40-42.
[4]王磊.事业单位会计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改进与优化[J].陕西档案,2023(04):35-36.
[5]单振宇.单套制视角下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兰台内外,2024(06):42-44.
作者简介:柯友谊(1972—),大学学历,贵阳市公共交通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