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少数民族档案的保护与抢救

2024-11-05 00:00:00赵伯仁
兰台内外 2024年30期

摘 要:本文阐述开发利用多民族档案对于我国多民族文化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的价值。提出开发利用多民族档案的方法:统一领导、协同开发。加强民族文化保护意识,提高对多民族档案的社会关注度。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科学规划档案数字化方向,推动运用新媒体的开发利用模式。

关键词:多民族档案;档案保护;数字化档案开发

中国是一个融合众多民族和文化的国家,民族特点各异。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每个民族都孕育出与所处环境相适应且灿烂辉煌的文化成就,对于中华文化的塑造和进步产生重大影响。2021年8月28日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1]。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档案的保护抢救与开发利用,无疑是少数民族所在地区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外务等方面发展创新的重要支撑,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且能够产生突破性作用的价值引领[2]。

1 少数民族档案保护与研究的时代性意涵

1.1 文化遗产保存与继承的时代性意涵

通过对少数民族各方面和各类别的档案整理和深入性研究,可以在新旧媒介相结合的条件下形成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保护、开发与再利用的新局面。若能涵盖语言、信仰、教育、艺术、行为特点及传统风俗习惯等方面,对抵御西方价值观渗透及其他地区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与侵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构建历史发展真实性的探究性意涵

在目前以穿越、科幻等跨时空影视大爆发的环境下,一些观众往往无法分辨文学及影视作品中哪些呈现的是真实历史,哪些是创作上的情境虚构,就连《雍正王朝》这样打着历史正剧招牌的电视剧其实也是基于小说演绎而不是事(史)实[3]。为了以正视听,“戏说不是胡说”,这就要求少数民族档案工作者应通过档案材料的校注和研究,交叉对比后以更准确地确认历史事件、社会变迁和民族关系的真实面貌,为构建一个更全面和更真实的历史文化记忆,我们不期以此教育大众,亦可使学者和社会大众通过重构的真实历史事件得到启迪和鞭策。

1.3 促进民族理解与和谐共建的广泛性意涵

通过多形式展示少数民族档案整理、研究所取得的诸多成果,多角度、多层次地呈现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创造的无比璀璨且影响极为深远的文化样态。在处理民族间因历史文化差异形成的复杂性问题时做到互相取长补短、吸精除杂,有利于在增进民族间的理解和尊重的背景下实现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和生态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从而形成更高标准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社会和谐与稳定。

1.4 民族政策制定与调整的参照性意涵

在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众多少数民族在不断的奋斗与发展中形成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档案管理技术的进步,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已经成为可能,并且日益重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云存储和大数据分析等,不仅可以更高效地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还能够深入挖掘和分析这些资源中蕴含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文化特征及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等多方面的信息。

通过这些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能够重构各少数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理解他们的经济发展路径和文化变迁的过程,甚至可以发现一些以往鲜为人知的环境生态和人文历史信息。这些发现对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少数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2 少数民族档案保护与研究的文化价值分析

少数民族档案呈现清整、布序的样貌,可使中华民族档案管理提高到与时代科技进步相匹配的新高度。每个民族都运用各种载体记录或描绘了本民族的发展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其中不乏与周边民族的交流与交往,甚至战争。正是有了这些档案的记载才成为中华民族促进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发展不同地区的民族经济、保持全民情感稳定的重要凭证和依据[4]。

2.1 社会发展的镜像

少数民族档案不仅记录了特定群体的历史和文化,也反映了社会政策、经济变迁和社会结构的演变,对研究我国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价值。众所周知,中原地区是一步一步从奴隶制社会走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每一步都经过了残酷的斗争且都有文字和实物记载。有些较少民族甚至是从母系氏族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给他们的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这些变化中古早时期往往由口述来记载,但千人千面。这就需要完整翔实的少数民族档案作为佐证来验证社会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2.2 文化多样性的研究

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极具多样性,即使是毗邻而居的两个民族也会有不同的信仰及生活方式,而有些民族经过长期交融,文化上已并无两样,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才能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及不同点,即民族属性的多样性。档案研究有助于学术界深入理解这种多样性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贡献。也可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增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2.3 跨学科研究的资源

少数民族档案为语言学、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及博物馆等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是跨学科研究的宝贵资源。自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大踏步前进,但在解放前很多少数民族同胞并不知外界的变化,这就使得他们在生产生活上与外界脱节,而最先崩溃的就是语言。以我国满族与锡伯族为例,虽然文字相同,言语也大多近似,但是自大西迁至今已有260年,对于物品的称呼却已大不相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元的,这就需要我们以满文档案为基础,辅以人类学、历史学甚至地理学加以分析并研究[5]。人文研究从不是单一的,也不是闭门造车,只有跨学科深入研究,才能使这些资源大放异彩。

3 开发研究少数民族档案的措施探讨

3.1 数字化档案材料

在已有档案库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对纸质档案、录音和影像等进行数字化,以防止物理损坏和时间侵蚀。而将纸质档案转化成计算机可处理的数字格式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纸质档案扫描并以图像方式储存;二是利用已有的微缩胶片影像进行数字化转换或者直接用数码相机拍摄[6]。数字化不仅能有效保护原始信息,还便于档案的共享和研究。档案库还应具备专业的保护和管理能力,并在措施完善后对研究人员开放[7]。

3.2 公共教育与跨学科合作

通过少数民族地区普及教育和社区参与项目,提升民众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兴趣并提高对多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当前,“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火”起来,将历史人文和创新基因深度融合,更能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可以组织工作坊、展览和讲座,让古老的少数民族档案活起来,让更多人了解少数民族档案的文化价值。也可在新媒体的加持下增加趣味性、可玩性、艺术性和经济性,寓教于乐,化整为零,从汉族学生抓起,从本民族娃娃抓起,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使“难以理解”“小众”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活起来、火起来。还要依靠历史学家、民族学家、语言学家、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及技术专家之间的广泛合作,以具体项目为基础,多角度、多学科地研究和保护民族文化。

3.3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在民间无法为少数民族档案研究和保护提供资金支持的时候,地方政府应该为保护少数民族档案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3.4 国际合作

通过国际合作,借助全球资源来加强对本民族文化遗产和档案的保护与传播。这样不仅能促进文化传承,还有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归属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当然,这种交流是双向的,我们应时刻警惕境外不法分子别有用心的渗透,这就要求政府的监督与指导。

3.5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关注传统实体(物)档案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再利用同样重要,包括语言、民歌、舞蹈和手工艺品等方面。这些文化形式是一些没有文字的较少民族身份和传统的重要载体。贵州水书是中国贵州省水族的一种传统文字系统。水书是水族的文字,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主要用来记载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和哲学等文化信息。水书在水族群众现今的社会生活中仍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婚丧嫁娶仍然照水书记载的“水历”推算决定。水书的文字体系独特,与汉字有一定的联系,但形态和用法上却有着明显的区别。水书是由水族的鬼师(也称“水书先生”)掌握和传承,主要以手抄本形式存在的。水书不仅是水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化的重要资料。虽然水书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对水书的保护却非常不容易。贵州省内的水书大约有2万多册,荔波档案局有6400多册,三都县有5000多册。还有1万多册在民间,由于经费不足,征集的难度很大,很多水书属于无法保护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组织语言学家、人类学家、学者和媒体深入水族聚居区,进行长期的田野调查,记录水书在水族日常生活、宗教仪式和文化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也可通过在世的水书先生口述的历史与传说,了解水书的传承和演变过程。

同时,近些年水书因其活着的“甲骨文”价值引起了国外学者的重视,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在试图从民间收购水书。与此同时,水书独特的传承方式(传男不传女),随着水书先生的消亡,传承断层已出现。在如此紧迫的形势下,打破传统思想才有可能改变现状。例如,应尽快在贵州当地大、专院校开设水书专项课程,培养对水书感兴趣的学生,形成以大学定向培养为主、民间传承为辅的梯队式传承机制,同时加强对水书文化价值的宣传与推广。水书保护的主体是三都县档案馆和荔波县档案馆。三都县在2008年制定并施行《三都水族自治县、水书文化保护条例》的基础上,2015年又制定了《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以完善与保护水族传统文化的法律法规。荔波县政府从2003年开始水书档案文献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从民间群众组织发展到纳入政府工作计划。两个档案馆对收集进馆的水书进行整理、数字化扫描等工作[8]。还应在商业价值上下大力气,可以与企业开展合作,将水书文字和符号融入现代艺术创作中,设计独特的水书书法作品、绘画和雕刻等,进行展览和销售。同时开发水书元素的文化创意商品,如服装、饰品、文具和纪念品等。只有增强水书的文化影响力和经济价值,才能彻底将水书文字盘活。

结语

档案作为中华文明及文化的见证者,承载着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广度。它们如同一本本厚重的书籍,详细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轨迹、文化变迁以及社会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份档案都是对历史的一次对话,是对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少数民族文明和文化的贡献,突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这些文化恰如涓涓细流,从不同的地域、语言和习俗中汇聚而来,共同滋养了中华文明的大河。正是这些细流的汇集,使得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展现出波澜壮阔、永不干涸的生命力。它们不仅为中华文明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展现了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中华文明的一致性与多样性是辩证统一的,也是其独特魅力的来源。一致性体现中华文化的根本价值观和核心思想;而多样性则体现在各个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上,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这种多样性不仅没有削弱中华文明的整体性,还使其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正是因为它懂得如何在变化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保持连续性。历史与现实的交会、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不断地证明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和创新能力。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入不仅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还促使中华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绽放光彩,向世界展示一个更加多元、开放和自信的中国。而这就要求我们档案人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要求,采取综合措施,这对于抢救、保护、开发和再利用少数民族档案至关重要。这些措施能够确保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存并促进其传承,同时增强公众对独特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尊重。才可有效地保护和抢救多民族档案材料,为后代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出席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1-8-28].https://www.gov.cn/xinwen/2021-08/28/content_5633940.htm?version=2.5.40020.452&platform=win.

[2]强文.谈当今“历史正剧”创作中的几个问题[J].紫光阁,2003(9):62-6.

[3]王沿琰.“一带一路”视野下少数民族文化法律保障机制探析[J]. 2018(06):10-14.

[4]段丽波.西南少数民族档案研究综述[J].档案学通讯,2008(5):82-85.

[5]佟克力.论锡伯族继承和使用满语满文的社会历史背景[J].西域研究,2002(4):94-99.

[6]朱晓颖.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流程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4(06).

[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EB/OL].[2022-06-21].https://www.saac.gov.cn/daj/toutiao/202106/ecca2de5bce44a0eb55c890762868683.shtml.

[8]瞿智琳.贵州少数民族档案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交融研究[J].档案天地,2023(11):49-53.

作者简介:赵伯仁(1989.02—),满族,大学学历,中国现代文学馆馆员,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民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