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吃货,但我喜欢美食,喜欢天南海北的美食,喜欢百年传承的美食,更喜欢烟火人间、乡愁浓郁、迷醉味蕾的美食。当一种感觉沁入你的内心,当一种文化铭刻你的记忆,当一种美食成为你念念不忘、时时咀嚼的味道,那一定是味蕾里的乡愁,一定是舌尖上的味道,一定是人生最浪漫的邂逅。
沿着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时光的缝隙里找寻诗和远方,我在舌尖的盲区里填充味蕾的记忆。那种美好遇见和体验,那种生命感动和寄情,如沐春风,如醉如痴,甚至“此间乐,不思蜀”。我在潮汕游学期间,让我迷失的是炮台镇的牛肉■条,鲜绿的芥蓝加上鲜嫩的牛肉片,还有那入口滚烫的■条,凝固了味蕾的记忆。我在孔子故里还点过一道菜,名字叫“满腹经纶”,等服务员把菜端上来时,众人捧腹大笑,原来就是煎饼卷葱丝,那份喜悦一定是文化的滋润,亦是美食与文化的珠联璧合。
后来到了沈阳生活,越来越清晰地感知,最让我喜欢或者说心驰神往的,还是盛京的风华和沈阳的味道。虽说相比江南少了那份妩媚,但多了一份风趣,多了一份豪放,多了一份人间烟火,多了一份东北风情。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以及北京国庆阅兵的父亲曾对我说:“品过沈阳‘三春’,一生无憾矣!”以至于83岁那年,父亲再次从山东老家回到沈阳,专程去了鹿鸣春饭店,点了一道“至尊万福肉”,他说还是老味道。一块肥瘦相间的肉,贴边切成薄片,不断刀,然后再重新叠围起来,焦而不老,甜而不腻,入口香软,回味悠长。那天父亲吃得特别开心,说话也意味深长,亦如他的人生,九死一生,风雨过后,“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鸣春饭店1929年开业,与我父亲同龄,1945年父亲参军前,我家祖上的“沈阳同心号”与鹿鸣春饭店交往甚厚,那个年代的故事,应该也是父亲雄姿英发、壮志报国的模样。父亲是在回味生命的珍藏,回味情深而又漫长的那段历程和记忆。2014年,鹿鸣春作为辽菜的优秀传承,凭借满汉全席、鹿鸣宴以及醇香浓郁的精品辽菜,成功将“辽菜传统制作技艺”申报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鹿鸣春作为沈阳“三春、六楼、七饭店”以及更多优秀餐饮行业的一个缩影,承载了这座城市太多的风花雪月、情长意短和喜怒哀乐。
我的朋友、著名作家高维生先生,致力于田野考察,一路走来,美食却成了他的重彩,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关于味道、味觉、美食及其文化的书籍。他踏寻沈阳的大街小巷,在浑河边的小食馆偶遇了满族的当家菜——阿玛尊肉,俗称黄金肉,老百姓管它叫油塌肉片。传说这道菜的名字是后金创始人、清王朝的老祖宗努尔哈赤给起的,此后清朝各位皇帝视此为珍馐,即使大典也要先上阿玛尊肉。色泽金黄,清香酥嫩,成为满族珍馐第一味。咬一小口,满口流香。谁知味蕾所及之处,时空已跨越了FOIt/4u+z5/fqDJ5BJY/4vDDD8qVFYw7SBskZS/0MME=三百余年。探寻沈阳味道,离不开以满汉全席为代表的辽菜。在沈阳路东段有个八大碗饭店,鎏金的匾额,考究的器具,一派清朝气象,置身其中,仿佛是在穿越,尤其在那里还可以品尝到民间的满汉全席,品尝到他们新推出的宫廷八大碗:辽参烧蹄筋、珍馐一品锅、宫廷蟹黄翅、乌苏里江鲟鳇鱼、滋补梅花鹿肉、燕窝雪蛤羹、凤还巢、绣球干贝羊肚菌。仔细品来,每一碗都是故事,每一道菜都会让你的味蕾迷醉。
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在《辽菜琐谈》一文中写道:“实际上满汉大菜的延续,既保有满族的风习,又融合了汉族烹饪传统。”有清一代,盛京作为清朝故都,达官贵族追随的是政治中心北京城的口味,饮食敬仰也自然会融入满族风习。清末民初,每年多达百万的关内移民大量涌入东北,鲁菜很快扎下根基。故而,辽菜是一种融合与发展,融中原饮食文化,合京鲁餐饮于一炉,是一种外来文化与本土风俗融合后形成的沈阳味道。遥想当年,名厨云集,争相媲美,甚是热闹。记得我父亲说过一段顺口溜:“明湖春、洞庭春、鹿鸣春,‘三春’鼎立,‘三春’满堂;‘六楼’‘七饭店’,一座高贵,一座难求。”可见南北大交流、满汉大融汇后,带来的沈阳美食之盛大、名馔之繁多、市场之繁华。
辽菜选料十分广泛精细,大连的海产品翅、参、鲍、贝,鸭绿江的银鱼,六股河的甲鱼,以及东部山区的山珍野味等,都是上好的烹饪原料。同时,烹调技法、传承和工艺,更是美食的灵魂所在。辽菜的烹调技法以蒸、炖、烧、扒擅长,佐之■、熘、拔丝、小炒、酱,又见功于刀法、火工和勺工,并集造型、味、香、色、形于一炉,“五味调和百菜香”“味形兼美,醇厚香浓。”
不识辽菜真面目,只缘未到沈阳来。君不见,王甫亭的“扒菜”,徐子明的“■菜”,唐克明的“宫廷菜”,任树方的“炖菜”,刘国栋的“素宴”,马骏驰的“九龙宴”,金立新的“鹿宴”,刘敬贤的“鹿鸣宴”,李鸿志的“八仙宴”……大师云集,异彩纷呈。全国首届烹饪大赛,39岁的刘敬贤一展辽菜技艺,夺取全国烹饪冠军,其烹制的“兰花熊掌”“红梅鱼肚”“凤腿鲜鲍”和“游龙戏凤”声名远扬。首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辽宁荣获团体冠军,年仅33岁的李春祥取得个人冠军,荣获了特别金奖。之后,他创办了“春祥辽菜馆”,并创制了“麒麟送子”名菜,经十几道工序秘制酱汁烧出,咸鲜可口,肉质嫩滑醇香,成为新式辽菜的代表之作。烹饪大师刘国栋先生更是烹艺精湛,造诣深厚,其菜品以鲜嫩见长,淡浓兼备、细软酥烂、滋鲜味厚、油而不腻。中国烹饪世界联合会会长姜习题词:“辽菜是中国烹坛的一颗新星!”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沈阳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吸收和融汇了国内外众多的菜系,形成了丰富多彩、多元共存的地域饮食文化。在西关美食街,太阳还没爬上楼顶,烟火气便浓郁起来,人头攒动,宾客云集,若是天气暖和一些,街巷的两侧也会坐满散客。金黄的馅饼、灌汤的烧麦、秘制的羊蹄、皮焦馅儿嫩的回头,还有牛肉火烧、爆肚、锅烙,以及抹了桂花蜜的年糕……各种清真小吃,让人目不暇接,心情也会瞬间爽朗起来,手抓羊肉,热蘸三合油,一嘴下去,鲜嫩肥润,脂肪的膻香气在喉舌之间缠绵,既能开胃解馋,又能温补气血。再点一张汁满肉鲜、香酥焦脆的开心馅饼,于是开怀畅饮,觥筹交错,不觉午夜将至。
在西塔美食街,朝鲜族风味让你食欲大开,欲罢不能。辣炖鳕鱼超级入味,至鲜至辣至爽,那种完美契合可谓精致。寿司和生鱼片,主打新鲜食材和酱料。烤大虾、烤扇贝、烤三文鱼头,食材依旧王道,焦香恰到好处。在这里,还可品尝西塔大冷面、海鲜炒码面、铁板五花肉、双层牛肉堡,以及紫菜包饭、韩国泡菜、拌鱼皮、炒冷面、牛尾汤等,可谓集日、韩、朝鲜风味之大成。
沈阳方城的中街是美食的一个制高点,值得大书特书。中街原名“四平街”,起源于清朝时期的“皇城根儿”,是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有“东北第一街”之美誉。沈阳方城的改造和蓬勃发展,又让中街再度成为焦点和热点。中街的美食,不仅烟火气十足,而且有着高贵的气质、时代的气息和骨子里万般柔情。中街大果、中街烤串、冰糖葫芦、糖炒栗子、鸭血粉丝是年轻人的最爱。老边饺子、庆丰包子、原味斋烤鸭店、老奉天马家烧麦、李连贵熏肉大饼、三盛轩回民饺子、宝发园名菜馆、中街冰点,一个个沈阳百年美食老店也焕发出新的光彩,吸引着众多的味蕾。
中街的老边饺子馆,创立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独创“汤煸馅”制作工艺,简单地说就是在生馅儿煸炒成熟馅儿的过程中加入高汤,并经过多道工序加入不同味料的调剂以及通过对煸炒火候的掌控,初步形成“皮薄肚饱、鲜香味美、松散易嚼、浓郁醇厚”的独特风味。其中有一道“冰花煎饺”,煎好后连接饺子的水晶网宛如冰花,造型别致,冰花酥脆,皮面绵软,馅料清爽,好评如潮。近些年,老边饺子馆的掌门人崔韬先生又丰富和发展了“清水河蟹”饺、“喜庆有余”饺、“翡翠青椒”饺、“御龙小酒锅”珍珠饺等百余种馅儿心,“老号佳馐,美味无边”。其实老边饺子代表了一种传承,它像众多的沈阳老字号一样,是一种老沈阳文化和老沈阳风俗在沈阳味道中的传承,而且是精神与物质的双料传承。以至于近些年,沈阳名吃雨后春笋般涌现,山河屯、门家大院、那家老院子、邵汇大虾、一品鱼悦、咱妈烀饼、天下春、绿江春、江南小厨、富雅菜馆、乐山海鲜、水上渔港、红樱桃、百富源、回锦轩,等等,因其菜味独特、更具烟火,广受群众喜爱。
沈阳的味道,飘溢在大街小巷,各个区域,各个小吃街,各具特色。北市场的小吃街,因皇寺的金佛而沾了皇家气象,更有锡伯家庙的西迁故事,加之龙凤呈祥的表演,成了网红的打卡之地,人来人往,摩肩接踵。若是到了塔湾夜市,全国各地的美食都能吃到,如北京爆肚、广东肠粉、大连焖子、内蒙古羊肉串、本溪烤豆皮、丹东烤海鲜等。据说那是亚洲最大的夜市,旺季时候每天晚上人挤人、人挨人,那可真是人间烟火,盛世繁华。沈阳还有好多夜市,比如彩塔夜市、太原街夜市、北行夜市、吉祥街夜市、中央公园夜市、万柳塘夜市、惠工夜市、长白夜市、长乐街夜市、金街夜市、梅园夜市……你都会从中找到自己喜爱的美食。
漫步沈阳那些看似平常的小胡同,你也会发现隐藏在那里的美食。尽管没有华丽的装束,却纯粹而又质朴,散发着北方独特的魅力。在铁西一条灯火阑珊的马路尽头,我发现了好吃而实惠的“九月大骨羊”,之后多次前往,每次都座无虚席。我喜欢那道炭火烟熏的香酥羊排,油香酥脆、香嫩入味。上等的食材,温馨的感觉,亲民的价格,用心经营,用爱打理,虽说名不见经传,但宾客的满脸笑容,印证了这里口口相传的美食。在皇姑的西域来客,我们能吃到炝拌恰玛古,恰玛古被维吾尔族人称为“长寿圣果”,富含有机活性碱,炝拌的烹饪手法,融入了食疗的理念,不仅口味丰富,还锁住了食材的营养元素。红柳串的烤羊肉也是这里的招牌,戈壁滩上的红柳不易燃、不易煳且烧烤之后会给烤肉增添一种特殊的香气,红柳的清香融入新疆山羊的肉香,一旦入口,那种感觉一定会成为味蕾的记忆。如今西域的这些美食名片,已落户沈阳街巷,融入了沈阳味道。
在奉天街上,有家河南人开的馆子——“豫人共飨”,荆芥是必点的菜肴。如果问及河南夏天的味道,那一定是荆芥味儿的,它是河南的“省菜”,是河南人走到哪儿带到哪儿的美味。荆芥不仅香气浓郁,口感清凉,而且味似薄荷,有中药价值,在凉拌时加入香油、麻酱,入口更加鲜嫩幽香,回味甘甜,在捞面上添加一把,会幻化出独特的风味,那是河南游子的乡愁。三盛轩回民饺子也是藏在一条胡同里,一盘牛肉白菜饺子,因其肉嫩菜鲜、色味俱佳而传承了70多年。这里的卤水羊肝和梅菜笋丝,也让人难以释怀,不仅慕名而来者多,回头客更多,吃的不仅是味道,更多的是一片情怀。在鲁园古玩市场附近,有一家不起眼的炖肉馆,开了二十多年,十来张普通的桌子,好像也有了包浆,那里的小牛肉非常地道,膻味清浅,鲜香可口,主人的热情暖心又通透。铁西还有家“老那家馆”,是大清同治末年的老字号,“满韵旗风”,那白肉血肠绝对正宗,那苏子叶饽饽也是遥远的记忆。如果你喜欢炖菜,随处都会遇见炖大鹅、炖柴鸡、炖河鱼的餐馆,这都是当地人喜欢的菜肴。还有一位尊者——酸菜,绝对不可小觑,沈阳人对这道菜的偏爱超乎你的想象,最地道的味道就是摇曳灵魂的感觉。以酸菜为原料,可以生发万般风情。酸菜猪肉炖粉条是我的最爱,尤其酸菜里的白肉片子,肥而不腻、香气绵长,甚是诱人。还有酸菜排骨、酸菜鱼、酸菜汆白肉、炖羊肉酸菜粉丝、酸菜五花肉炖冻豆腐、酸菜烩杂面叶、酸菜苕皮鸭、酸菜牛柳、酸菜炒粉、酸菜肉丝汤面,等等,只要你能想象的味道,酸菜都会闪亮登台,光耀其东北名吃的桂冠。
沈阳的烧烤和鸡架是相当有名气的。夜幕降临后,和着习习晚风,处处可见烧烤的影子,而且也有传承,出土的辽代壁画中就有契丹人围坐吃“炙羊肉”的情景。那是舒展情怀、密切情感、倾诉衷肠的最好去处。提及鸡架,它在沈阳美食界绝对有着王者地位。江湖传言,没有一只鸡能完整地走出沈阳,而且有多少只鸡,就有多少种鸡架吃法。炒、拌、煮、烤、熏、卤、炸、煎,十八般吃法不在话下。烤鸡架,有生烤和熟烤。所谓熟烤,就是先将鸡架烫至半熟,然后再进行烤制。而生烤,则将鸡架腌制后,直接放在炭火上烤熟。所谓熏鸡架,就是先酱后熏,鸡架、酱料、烟火,三者相互作用,形成一股独特的烟香,而熏制的火候绝对是这道菜的关键,若烟火香挂在鸡架的表面,才是最迷人的。其实我是老四季的常客,更喜欢吃烀鸡架,这里也是很多老一辈沈阳人对于鸡架最初的记忆。一碗抻面、一个鸡架、一碟小菜、一瓶啤酒,那是绝佳搭配。戴上塑料手套把鸡架掰开,拌入香菜和榨菜,再浇上辣椒油和陈醋,任你再是斯文,也难保吃相优雅。有道是:“一杯酒可以记住一个人,一个鸡架也可以爱上一座城。”这句话,我信!
闲暇之余,我喜欢约三五好友在抚近门上谈天说地,品茗读书。城门楼下面就是有着近200年历史的菜市场——“大东副食”。这里藏着众多的老字号,与新鲜食材零距离,与百姓需求零距离,是老年人的消费必经之地,也是年轻人的美食打卡之地,被誉为沈阳最有烟火气息的地方之一。每次路过这里,味蕾便会骚动起来,美食的诱惑实在难以抵挡。那一个个美食摊儿前,每天总会有排队的顾客,节假日更是人满为患。有一次,我在馋嘴烤鸭前排了四十多分钟,开始有些心急,后来手捧鲜嫩流油香气四溢的鸭肉,津液自生,味蕾大开,顿觉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大东副食俨然成为沈阳味道的集散地,大多辽宁老字号、沈阳名吃,都可以在这里一网全收。各种蔬菜、水果、香料、海鲜、牛羊肉,还有酱香饼,各色黏食、熟食、炸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商道酬信,质量第一,顾客至上”,一定是大东副食行稳致远的“黄金密码”。
在沈阳的味道里,我们还能嗅闻到午夜的花香,嗅闻到味蕾舒张之后散发的文化气息。正因为有了文化的润泽,这种气息在沈阳的每条街巷氤氲起来,以至于文字里的美食、音乐里的美食、绘画里的美食,都一股脑地在春天里发酵,像极了四月的春风,浸润每一缕时光和每一个匆匆的过客。辽海学者初国卿先生无疑就代表了一种意象,他不仅文学造诣深厚,在收藏界、书法界极具影响,而且美食美文也让人陶醉。我们从他的散文集《不素餐兮》就能读出那种境界,美食融入了文化和雅致,那是多么有情调的一件事情。尤其他那篇《吃苦瓜》堪称妙品,即使一只苦瓜,也能让初先生品出情趣,其趣优雅,其境清新,亦显美食、美文之相得益彰矣。王鸣久先生曾对此文有过精彩的评论,他说:“主人端上炒苦瓜,‘放在口中,乍吃辛苦,再吃生津,三口之后,便觉得有滋有味,心清目明’,更妙的是,这时‘天上飘来一阵小雨’,倏忽而过,‘雨过天晴,青翠的葡萄叶蔓和葡萄粒上挂着晶莹剔透的水珠,不时地滴到餐桌上、酒杯里,雨滴的清音伴着啤酒的清凉和苦瓜的清香,顿觉夏意退去,佛音飘来’。”倘若这样的文字佐以美食,真可谓如梦如幻,意趣横生。沈阳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武斌作《明湖春赋》,其中有:“摘星斗于玉鉴,揽皎月于金盘。色炫形美,佳肴馐珍。小吃赛秦淮,三精绝宴席。”中国著名辞赋家孙五郎的《辽菜赋》亦让人回味悠长:“‘官府’斗芳绮馔,‘宫廷’奢竞琳琅。‘民间’一炖千门宴,‘市厮’三熘万人尝。”此情此景此文字,味蕾的记忆也一定会千万倍地得到强化和升腾。
味蕾的感觉,记忆了沈阳味道,如果说数不清的是夜晚的繁星,那么在这片龙兴之地,味蕾的记忆也是数不清的,沈阳的味道也是数不清的,驻留在心田的美好也是数不清的,那些从味蕾生发的乡愁也是数不清的。沈阳的味道,只有经历了,才有发言权,亦如喝酒的感觉,微醺、微醉、大醺、大醉。沉醉在沈阳的味蕾之中,沉醉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一定要慢慢地静下心来,找个小酒馆,点几道硬菜,千万别辜负了青春,辜负了时光,辜负了味蕾的感觉,辜负了沈阳味道。
慢慢地静下心来,品味沈阳的味道,品味世俗的冷暖,品味走过的人生。诚如是,一切皆是所愿,一切皆是所成。